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的城市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城市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尤其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城市社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住房制度的深化改革,直接刺激了商品房市场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居住需求,新型的居住社区应运而生。城市社区是现代人生存活动最基本的空间,是城市的肌理,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  相似文献   

2.
居住空间相对于其他城市空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与祥和。此外,小区应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另外还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环境意象。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应该让人工的痕迹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多一些。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既是“人口的城市化”,也是“空间的城市化”。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重组明显,社会分层现象明显体现在居住空间分化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加剧。通过上海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特征进行剖析,进而对农民工居住空间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静宜 《城市观察》2015,(5):98-107
通过对上海开埠以来居住空间的发展变迁与居住空间的获取机制进行梳理,提出居住空间的获取中存在准入机制、基本收获与附加收获等相互作用的因素,说明居住空间分异一直是社会分层情况的体现,而在今天,居住分异反过来加深了社会的分层,原因在于准入机制与附加收获之间形成了封闭的联系,即主要的准入机制包括支付能力与户籍所有,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作为附加收获的教育资源的获取的影响,因此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城市政策制定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于在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情况下保障个人平等获取教育资源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蒋智  秦川 《城市》2010,(2):53-55
对于城市居住空间而言,其演进过程的重要意义要大于其建设过程。居住空间的演进过程将决定它是否能够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住区。城市居住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居住空间是一个缩小化的城市。居住空间的生长性包括功能的多样性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的弹性变化、街道的活力培养、持续生长陛以及社会自治。只有引导居住空间在演进过程中健康、稳定地生长,才能促进居住空间的发展成熟,进而促进城市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杨忠伟  杨露 《城市观察》2011,(6):137-142,172
随着城市的不断蔓延扩张,边缘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本文对失地农民居住形态进行探讨,采取多功能混合居住模式使得居住空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居住活动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的辩证统一。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人群,通过对其居住空间的规划研究来避免以往“撤村建居”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将对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的研究提前到其农村聚落向城市聚落转变的初期,有效避免“城中村”的形成,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生活的巨大压力让人们的居住需求也有了变化,家庭人口数量减少,人均居住面积也在减少,小面积居室成为人们的首选,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们对居住的舒适程度并没有减少反而要求更高。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在整个家装过程中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设计手法的应用,融入设计文化去满足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8.
靳杨  武若愚 《城市》2010,(8):65-67
住宅是满足人们居住需要且具有人为空间的一种建筑类型,人为空间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两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简单的居者有其屋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居住品质越来越高的需求,这种需求正不断推动住宅的发展与进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也在为自己创造者各式各样的享受空间,其中,舒适的居住环境最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住房制度频繁改革的今天,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除了在建筑小区环境、绿化布置、住宅户型等方面刻意精雕细琢外,  相似文献   

10.
居住环境是检验人类幸福感的重要指数。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经济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推动了建筑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但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方面仍然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一切建筑物或仅公共设施建设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并没有得到体现,甚至对居住环境和人文景观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这是值得建筑设计行业不断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殷亮  任娟 《城市》2012,(10):64-67
构图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建筑的色彩设计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中国住宅建设的高速发展,居住建筑的色彩设计不断突破传统的色彩取向与构图方式,设计手法更新较快,这些设计或构图大胆,或精雕细琢,富有创意的色彩设计拓展了大众对居住建筑色彩构图的理解,也表现出设计师对居住空间深层次的关注。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建筑的外观色彩大体有6种构图方式。一、横向构图在城市居住建筑色彩中运用最广泛的构图方式是横向构图,即建筑色彩分布以水平线条作为分界线,相同或相近的色彩水平延伸,给人以平静、稳妥的视觉感受和从容、安详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2.
陈芳 《科学发展》2012,(10):80-83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导致城市发展出现一系列城市病问题,城市居住区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居住分异"现象,整个城市形成一种居住空间分化甚至相互隔离的状况,给社会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混合居住是目前解决居住分异的一种重要途径。混合居住模式以消除居民的社会差异为住宅建设的社会意义和目标,是解决不同社会阶层隔离、促进不同居民交往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杨卡 《城市观察》2014,(2):168-176
结合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统计数字,本文重点分析了大都市居住问题的社会分异特征和空间差异状况,指出大都市居住紧张的根源在于住房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公共资源配置的空间失衡,以及城市功能布局中的工作空间失衡,治理路径也应以结构调整为入口。  相似文献   

14.
经济适用房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瑾  陈良 《城市》2010,(4):37-39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居住需求的住房建设模式,其最大特点是限制建设成本、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近年来,经济适用房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韩秀伟  胡佳佳 《城市》2010,(5):46-48
一、相关概念解释居住空间分异,借用人类生态学的概念解释,是由于城市居民的职业类型、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社会阶层相对集聚的居住区,也就是指具有不同特性的居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自聚居而形成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化的现象。通常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安家》2014,(12):182-183
商务居住理念源于对高端"居住"及"商务"的双重需求,它不同于郊野别墅、豪宅、居住型城市公寓等单一居住模式,而是植根于城市CBD核心,为"社会名流、商界巨贾"私人社交、私人定制生活的名利资本,彰显"财富、身份、地位与人文格调"的都会阶层符号,而能承载这些符号的最适合载体当属高端商务公寓。  相似文献   

17.
出国亲历     
王淼 《老年世界》2014,(16):24-25
赴澳以前就不断听人说,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度之一,更是老人和孩子的天堂。亲历之后感到:她是,又不完全是。  相似文献   

18.
运用有关自然原生态的设计理念,帮助居住空间的品质进行再提高,满足都市人向往古朴自然、亲切静谧的原生态空间的渴求。从设计理念、装饰材料、绿化、家具陈设这几个方面,探讨当下居室空间回归自然的设计方法,尝试现代与古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翻开第909期《上海家庭报》,第13版右下角是著名歌星王菲的新居介绍,特别描绘了为两个孩子设计的童房和玻璃屋内供孩子戏水的游泳池。王菲宽舒的住房在人们的心目中会引起多少强烈的羡慕不得而知,但高品位的住房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的追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关于居住的梦想从未停止,作为中国人的居住,历经了从农居,四合院,杂院(大院)、单位筒子楼、单元房、公寓、别墅的转换过程。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居住窘迫的苦涩、居住改善的喜悦以及居住宽敞的舒适的心路历程,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从墨子的话中也可感受到,“居”的问题已经被上升为人生大问题的高度,成了快乐和幸福的必要原则了。于是“住”是中国人一辈子的事业,这不仅仅因为住宅是生活要素中最昂贵的“大件”,还因为住宅和环境,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品位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越发不同,在现代居住空间中"软装饰"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软装饰的精巧运用,它充分的展现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格调。"软装饰"本身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打破了建筑不能改变的原始结构,增加了浓烈的空间氛围,使居住空间更具有功能性、舒适性、灵动性,充分的体现了软装饰艺术设计在居住空间的价值取向。室内"软装饰"已经成为现代家庭装饰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装饰手段,毋庸置疑的是室内设计将的流行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