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加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监督,防止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有人提出应当加大公众参与司法的力度,重振被人们冷落多年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其目标应当是在统筹考虑我国现行诉讼制度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整合相应的诉讼制度和法律规范,在保证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的基础上,调节好追求实体真帝和保障程序正义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陪审制度是中国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陪审制度政治色彩浓厚、陪审员结构不合理、陪审员的作用得不到发挥、陪审员责任不明确。要解决这些问题 ,应加强立法 ,明确陪审员的选任制度、明确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陪审员的责任 ,从而完善陪审制度 ,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国陪审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 ,世界范围内陪审制度发展呈衰微趋势 ,中国陪审制度的基本现状不容乐观。中国陪审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应是“通过参审来监督和保证司法公正”;现行陪审制度应从“陪审员选任制度”、“陪审案件范围”、“陪审员职责”等方面进行改革 ,使陪审制度成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陪审制度是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它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促进司法独立,因而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所奉行,被誉为"自由的堡垒"、"民主的学校".我国法律也规定了陪审制度,但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实践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陪审制度在我国现阶段的适用很不理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让它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陪审制度的实证研究——以某市基层法院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陪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独特性和具体运行情况究竟如何?我们通过对一中心城市基层法院陪审制度实际运行状况的实证调查,发现中国陪审制度不同于两大法系陪审制度的诸多特点,并得出其制度设计与立法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在事实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未来陪审制度的改革进路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民事诉讼法中的"有专门知识的人"形似美国的专家证人,但又因两国诉讼制度的差异而只能在现有规定基础上对美国专家证人制度进行选择性借鉴,建立准入前的严格审查、参与中的证据开示制度,设置出庭义务并厘清其证明力和采信标准。另外,在与鉴定制度的关系上,可以根据专家辅助人发挥作用的不同进行类型化归纳,使对鉴定意见进行质疑的"鉴定人—专家辅助人模式"和鉴定人缺位情况下的"专家辅助人模式"分别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行陪审制度存在缺少宪法依据、法律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于是陪审员不愿陪审 ,法院不愿意实行陪审 ,陪审作用与功能难以发挥 ;陪审制度应从陪审员的选用方式、任期、资格、权利与义务、培训与监督几方面改革和完善 ,并采取强化社会民主意识、完善陪审制度立法和诉讼制度等措施 ,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如何进行完善是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借鉴国外的特别是美国的相关经验和做法,总结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运行的成败得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近阶段,医疗纠纷冲突凸显,大量的矛盾往往最终汇集到法院。而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法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尤其是科学证据的采纳问题。分析认为,借鉴美国"专家证人"制度,人民法院应设立"专家辅助人",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外陪审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陪审制度在陪审员与职业法官的关系、陪审的案件范围、陪审员的表决方式以及陪审员在审理案件时的作用等诸多方面与外国陪审制存在较大差异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既有审判模式、价值理念的不同 ,又有配套制度的不完善。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应当在陪审案件范围、陪审员资格、陪审员产生方式、陪审员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历经变迁,由于现行宪法删除了对陪审制度的规定,加之陪审员制度存在着不足,导致人民陪审制度被淡化。本文从当前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充分发挥陪审制度的固有价值、实现民主政治的功能等方面论述了对陪审制度加以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性。主张从完善陪审员的任职资格条件,对新类型案件、专业性强的案件实行专家陪审制度,建立陪审员的选择与回避制度和建立陪审员更换与庭审更新制度等八个方面构建和完善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陪审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本文介绍了我国刑事诉讼中陪审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陪审制的状况 ,通过比较二者的不同 ,否定了学术界提出的移植英美陪审团制度的主张并对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诉讼更多地依赖于包括鉴定结论在内的科学证据。在这一背景下,为了适应庭审的需要,专家辅助人制度应运而生。作为民事诉讼中新创设的制度,专家辅助人制度仍需进一步的完善。应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资格及专家意见的效力,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以使这一制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陪审制度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文章从陪审员的产生、资格、组成、工作制度、适用范围及权利义务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有关我国陪审制度改革与完善的立法构想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16.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专家辅助人是刑事控辩双方利益博弈,促进法庭严查案件事实,准确把握案件性质,最终形成公正合理的裁判结果的重要参与人。基于此,通过对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基本概念的辨析,对当前法律就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规定及有关问题进行梳理,从规范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资格选任,明确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与义务,确立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诉讼参与程序,完善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诉讼结果责任承担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运用于司法审判领域的专门知识逐渐增多.法官作为案件事实的裁判者,本应仔细审核各种专业事实及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作为外行的法官往往难以对其有效判断.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国内部分法院进行了探索,邀请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作为陪审员参与审判.然而,专家陪审员虽可弥补法官在科技知识方面的不足,但也面临一些困境.例如,专家陪审的法律依据比较模糊;小众的专家与陪审的大众民主性存在冲突;专家的任职选任、参评评议及回避责任等规定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专家陪审员这一创新机制进行合理制定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在现在的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过程中,有不少学者主张用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取代现有的司法鉴定制度。本文分析了专业性较强的纠纷案件——医疗纠纷案件,并以其为切入点,在结合我国自身诉讼实践特点的基础之上,借鉴英关法系专家证人制度有益经验,就建立专业诉讼案件中的专家证人制度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法条和司法解释的逻辑解读,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系对鉴定制度的补充,专家辅助人应属于裁判辅助主体,以辅助法院对涉及专门性问题的鉴定意见和案件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认定,但其所发表的专家意见不具有证据效力。专家辅助人在资格确定上应与我国鉴定制度相适应,享有查阅案卷,向当事人、鉴定人和证人发问,要求鉴定人就其鉴定意见作出具体说明,参与法庭辩论,发表“专家意见”等诉讼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和责任。专家辅助人可以通过参与法庭审理和庭前证据交换,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提供辅助,辅助范围也不应限于自然科学问题,但不得就法律适用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规定了在涉及专门知识的案件中,当事人可以申请专家出庭参与庭审。这一规定在我国法律中第一次提出了专家辅助人的概念,但由于法律对专家辅助人的概念、诉讼地位、权利义务、资格条件及适用程序都没有规定,司法实践难以操作,因此,本文拟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