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法治文化需直面独具个性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存在区别与联系。一方面,就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文化而言,它以少数民族的文化为背景,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亟需纳入法治轨道,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实效。尽管法治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间存在张力,但二则均体现"人本"价值,显现出"人化"与"化人"之特征。为实现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与法治文化建设,应采用"循序渐进式"、扩大"少数民族的有效参与"、健全中立的"法治文化评估"机制等,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进一步确立了法治在我国治国理政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八大后,教育部积极响应依法治国的号召,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最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毋庸置疑,高校搞好依法治校的前提是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当前,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广大师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校园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不浓厚,法制教育和宣传的方法陈旧单一。笔者认为,要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一是要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法治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搭建各种平台,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三是要强化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师生的法治精神,四是要认真研究法治文化理论,更好地指导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3.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既代表了不同的法治理念,也代表了不同的法治阶段。实现民族和谐,其法律基础在于法治的实现,而法治实现的进程则是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只有实质法治的实现,才能为建立民族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调解制度在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作为现代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现代法治基本人文价值。本文在调解概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调解制度置身现代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从多角度阐述了调解制度的复兴原因及其价值体现,认为随着社会转型的完成、社会理性的成熟、法律与社会的磨合、社会自治的提高,社会自我消解纠纷机制将逐步形成,其解决纠纷的有效性也将不断提升,社会对调解制度的价值,对其功能的评价与期待,也会慢慢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5.
王杰  王允武 《民族学刊》2023,14(1):95-102, 150
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民族地区的市场性、区域性与传承性,使得其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需要经济伦理和法治机制双重保障。经济伦理是经济活动传承性的写照,从内部支持和保障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法治则是其外部保障。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下,唯有重视伦理传承与法治推进双重保障的互补与统一,才能有效构建民族地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两少一宽"是中国特色的民族刑事政策,存在权力被滥用的弊端,而控制缩减滥用空间是刑事法治的目标追求。据此,控制两少一宽适用的法治思路,以法治思维为主路径,以规则为法治保障,以价值为控制源泉,以程序为控制措施,追溯法治控制根据。法治价值确立控制的理论前提,刑事法治原理解决科学理论难题,法治原则设定控制规划,价值控制确定法治精神,程序控制增量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中国法治建设路向,这一提法所要解决的是在国内视野下如何理解全国统一法治体系与区域法治建设的关系,目前学界从法人类学、法社会学视角,在国家与社会的二元结构框架下论证法治多元的客观性已成为一种趋势,存在过分夸大习惯法的价值和作用之嫌;实证调查资料或许论证了由于习惯法自身的模糊性、发展性和变化性等等,使得传统习惯法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有恶性流变的趋势,不断地破坏国家整体法治建设,难以成为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的一极;实证调查资料结论似乎表明: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路向,应当回归到一元法治的正确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法制、法治、人治的含义,法制与法治的关系及法治与人治的关系,指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不仅要靠政策的支持,而且要靠法律。西部大开发需要法律保障和推进,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政治文明相共生,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外在标志,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尺度,是政治文明得以实现的基本形式。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其治国方略、执政方式逐步从人治走向法治。成长着的中国法治标识着中国政治文明的历程:人治主政,蔑视法治,政治文明之路山重水复;健全法制,厉行法治,政治文明之路柳暗花明;法律至上,民主彰显,政治文明之路漫漫而修远。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的和谐是整个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法治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和目标之一,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其法制建设必须注重挖掘民族地区自身法治资源,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一、法治建设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稳定、促进团结、协调发展,核心是处理好法与理、法与情的关系,实现利益秩序的理性化、保障沟通渠道的畅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与法治的统一。维护国家与法治的统一,既是历史的回音,更是现实…  相似文献   

12.
对民主党派及其制度的思考,是一个有别于西方政党研究的中国问题。民主党派推进中国法治的方式包括三个方面。以参与立法,表达并整合利益的方式,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自觉守法,积极执行法律的方式,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以相互监督,开展平等对话的方式,维护法治统一。  相似文献   

13.
唐勇 《民族论坛》2013,(3X):69-71
对民主党派及其制度的思考,是一个有别于西方政党研究的中国问题。民主党派推进中国法治的方式包括三个方面。以参与立法,表达并整合利益的方式,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自觉守法,积极执行法律的方式,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以相互监督,开展平等对话的方式,维护法治统一。  相似文献   

14.
刘毅  陈伟伟 《民族学刊》2022,13(4):95-102, 141
民族地区医事卫生法治人才的培养,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共抗新冠疫情的现实需求,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全民健康和实现全民小康的时代使命。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医事卫生法治人才培养出现“缺”“少”“空”的困难局面,究其原因,与民族地区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民族地区医事卫生法治领域的复合性与边缘性以及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缺少特色性和前沿性等原因有关。完善民族地区医事卫生法治人才的培养路径,首当确立“一体双核多元”的人才培养理念,并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校际联合等方式,不断探索民族地区医事卫生法治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民族法治是指制定完备的民族法律制度,并以其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依据.民族法治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包括各民族之间、各民族内部的和谐关系.民族法治与民族和谐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民族法治是民族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民族和谐是民族法治的理念和目标.民族法治与民族和谐二者有机的联系,共同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法治手段,通过完善法治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培育科学高效的经济管理模式,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北部湾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法治北部湾”.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治论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包含着法律至上、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和司法独立等基本理念,强调法律在实现社会治理和国家管理中的权威性,要求依据法律原则处理国家的各项事业,使法律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守法,尤其是官员守法则是实现法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从“两个共同”到“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理念深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目标衔接,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融入勾勒了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所以能够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乃是因为其已经实现了属性“聚合”,集政策属性、制度属性与规范属性于一体,演化出独特的法治新功能。鉴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内含着立法现代化、司法现代化和执法现代化三个主要环节,面向未来,需要分别通过“技术在场”“方法在场”和“价值在场”三重变革,延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密切合作机制,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法与正义的关系是法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法是正义具体内容的体现,正义是法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法的正义价值的取向是法治的核心,法的义贯穿于法治运行的始终,法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分配的正义和诉讼的正义.  相似文献   

20.
顾华详 《民族学刊》2013,4(1):68-74,116-118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特殊性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对法治的要求更高。法治建设是加强和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规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保障,在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依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宪法原则,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坚持强化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