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禁忌是民众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习俗现象和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的文化现象。渗透在生产生活中的禁忌“常具有智慧上的意义”,对民众产生着巨大的教育影响。本文选取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为例,以羌族的禁忌为剖析对象,阐释了蕴含于羌族禁忌中的教育资源以及禁忌产生教育影响的独特方式,同时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揭示了羌族禁忌所具有的教育特性,以期为羌族的教育发展乃至整个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非遗"视野下羌族刺绣生存发展的研究——羌绣传承人陈莉口述史访谈录.  相似文献   

3.
"非遗"视野下羌族刺绣生存发展的研究——羌绣传承人陈莉口述史访谈录。  相似文献   

4.
在白龙江流经的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聚居着一群自称为"bei"的人。长期以来,"bei"人认为自己是藏族,最直接的证据就是"bei"的发音与藏族的自称"bod"非常相近,但他们与其他地区的藏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近年来,当地不少知识分子通过古代文献的考察,认定他们是古氐羌人的后裔;宕昌县政府也从旅游开发、振兴当地经济的角度出发主推羌族概念,将他们认定为羌族。而正是这一族别的更迭,在当地乡民、知识分子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间引发了族群认同上的争论,也引起了宕昌"bei"人在固有文化和音乐传统上的变更现象。本文即通过对宕昌"bei"人现存音乐事象的田野考察,探讨在近几年来宕昌"bei"人羌化这一新的族群身份构建过程中,宕昌"bei"人的音乐事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bei"人如何看待这些音乐传统的更迭,同时引申思考和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面临经济发展的困境,凤县政府提出"弘扬羌文化、回归羌族故里"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并出台了恢复居民羌族身份的新规定,引起了当地民众和外部媒体的广泛关注.这其实是在民族国家框架内地方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所作出的逆政策思路的一种应对.中国的民族政策根本上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通过政治身份合法化、经济发展倾斜化,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国家整合.而这种作为设计结果、构想产物的政策一旦实施,随即就变成了一种诱因,推动着非少数民族地区寻找文化依据,来建构历史根源和外在表征,变成一场由"情境论"驱使的挖掘文化"根基"的地方性运动,以此获得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6.
羌族舞蹈历史悠久,是羌族人民的文化象征,融入到羌族人民生活之中。很多羌族舞蹈演员和民众以羌族舞蹈全方位地体现着自己日常生活,彰显着民族精神。羌族舞蹈有的表现出民族图腾,或者是表现出民族信仰,或者是表达民族对新时代的歌颂赞扬,向人们展现出属于自己民族的中国梦。羌族舞蹈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重点研究羌族舞蹈的分类及特征,针对羌族舞蹈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科学的发展建议,对羌族舞蹈文化产业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羌族舞蹈历史悠久,是羌族人民的文化象征,融入到羌族人民生活之中.很多羌族舞蹈演员和民众以羌族舞蹈全方位地体现着自己日常生活,彰显着民族精神.羌族舞蹈有的表现出民族图腾,或者是表现出民族信仰,或者是表达民族对新时代的歌颂赞扬,向人们展现出属于自己民族的中国梦.羌族舞蹈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重点研究羌族舞蹈的分类及特征,针对羌族舞蹈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科学的发展建议,对羌族舞蹈文化产业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多民族国家且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的国家中,"各族人民"的安全就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族人民"安全表现在:边疆必须具备各族人民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生态、资源环境;各族人民在边疆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他们生存的价值与意义,因而也体现了人的安全;地缘政治的和谐发展则是边疆各族人民安全驻边守边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回民小村"地处白银区东北部城乡交界的边缘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居民构成、生计方式、受教育水平等内生性因素与来自于城市本身的排他性等外生性因素共同作用,把它从单纯的地理边缘推到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多重边缘.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使之陷入发展的尴尬,"边缘--愈边缘"的恶性循环使得小村居民的生存与发展经受着来自自身与外界的双重考验,最终不得不选择群体认同的内卷和城市社会的隔离.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羌族宗教信仰是多元混杂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可追溯到古羌人时代,从那里我们可寻羌族宗教信仰之渊源的一些踪迹;现实的因素可从羌族地处藏彝走廊,受汉藏文化影响的现状中去采撷一些实际的表现.本文拟就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藏文化因子,羌族天神信仰与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的渊源,羌族和藏族有关人类起源传说的相似与区分,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佛教文化的糅合等方面对羌族宗教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作一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1.
羌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古老民族。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羌族在现如今偏居一隅,且人口不多。而且所处地区是中国的川西北等地理条件复杂且闭塞之地。但是早期羌族人的祖先是生活在古老的中国西北地区,以游牧为生,被称为"西域牧羊人也",自称"尔玛"。正因如此,羊在羌族人的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羊成为了羌族人民所崇拜的图腾。  相似文献   

12.
袁琳蓉 《民族学刊》2014,5(3):59-66,126-127
宗教现象是民族学者了解羌族文化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对羌族宗教研究作回顾与反思有重要价值。二十世纪初,英国传教士、民族学者陶然士以传播论为依据,认为羌族是希伯来人的子孙后代和一神论者。三十年代,美国学者葛维汉以鲍亚斯的文化相对主义研究羌族宗教信仰,批评陶然士的观点。中国民族学家胡鉴民以功能论来论证羌族原始宗教是羌族文化的本质。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中国民族学者结合了欧美以及我国民族学的传统,对羌族宗教信仰进行研究,基本上与前辈一脉相承。不同之点,过去是筚路蓝缕,现在是日渐茁壮。胡鉴民认为宗教是“羌族文化中最可宝贵的一部分”的概念,促成了一种新形态的研究模式,其影响是深远的。学界对白石崇拜信仰研究已逐渐成为羌族研究里的显学。  相似文献   

13.
王田 《民族学刊》2022,13(10):113-120, 142
自1951年建校以来经过70余年的积累,西南民族大学的羌族研究成果体量庞大,且不乏精品,成为了羌族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之一。西南民族大学的羌族研究可以划分为侧重点不一样的三个阶段:1951-1978年间以羌族社会历史调查为重心;1979-2008年间羌族研究多领域齐头并进;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以灾后羌族经济社会文化重建为重心。梳理这些过往研究之余,可以归纳出西南民族大学羌族研究的三个特点:紧扣时代话语,服务国家大政方针;坚守学理思考,经典论题的探讨不断深化;经过数十年的潜心治学,凝练出了西南民族大学羌族研究的优势领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西南民族大学的羌族研究,不能以民族的边界画地为牢,要在区域视野下观察、思考羌族的社会与文化;更要自觉地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框架下从事羌族研究的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14.
江凌  李辉 《中国民族》2014,(6):58-59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羊皮鼓是羌族巫师"释比"做法事时使用的主要法器。关于羊皮鼓的传说,隐藏着羌族文化的密码。多年来,学者们一直试图揭示其中的隐秘内涵。本文将从易学的视角,说明羊皮鼓传说的内在原理,并进而说明羌族文化与中华易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的多次强调,"藏彝走廊"问题开始被学者们所关注,学者们开始了大量的实际的调查、研究。然而"藏彝走廊"的概念中缺失了本应该包含在内的羌族历史文化的强调,羌族历史文化的强调对于走廊的历史及现状的理解应该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近年来的羌语支((Qiangic或Kiangic))研究足以说明这一问题。为弥补这一明显缺陷,本文首先由历史及现状出发,强调古羌在民族走廊中的历史作用,进而提出民族走廊的正确命名应该为"藏羌彝走廊"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梳理"藏羌彝走廊"研究的历史及现在的研究路径,并指出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才是"藏羌彝走廊"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羌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古老民族.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羌族在现如今偏居一隅,且人口不多.而且所处地区是中国的川西北等地理条件复杂且闭塞之地.但是早期羌族人的祖先是生活在古老的中国的西北地区,以游牧为生,被称为"西域牧羊人也",自称"尔玛".正因如此,羊在羌族人的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羊成为了羌族人民所崇拜的图腾.  相似文献   

17.
羌区学校能有效集中地使用各种资源,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羌族传统文化附着于发展变化中的具有能动性与主动性的学生身上,具有"活化"的功能,是羌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羌族拥有独特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并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羌区学校应充分挖掘羌族传统文化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方面的教育特质,可以创建羌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适合于羌族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发羌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和社区形成教育合力等方式传承羌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羌族舞蹈:古老而优雅的肢体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壮 《中国民族》2008,(1):60-61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自称“日玛”、“日麦”、“尔玛”或“尔麦”,其意为“本地人”。羌族在古代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现在大都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羌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先自东向西、后自西向东的迁移过程,最后落脚在岷江上游一带,形成相对闭塞的聚居区。  相似文献   

19.
羌族的文化丰富深厚,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汶川大地震中羌族人生活的地区遭到较大破坏,也让社会提高了对羌族文化保护的重视。但建立文化保护区,提高旅游业只能对羌族的硬文化加以保护,却忽略了羌语、文化信仰等软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发展,这些文化面临着威胁。  相似文献   

20.
羌族的文化丰富深厚,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汶川大地震中羌族人生活的地区遭到较大破坏,也让社会提高了对羌族文化保护的重视.但建立文化保护区,提高旅游业只能对羌族的硬文化加以保护,却忽略了羌语、文化信仰等软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发展,这些文化面临着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