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问题是一个与社会主义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以及劳动力商品等密切关联的经济范畴,在这一问题讨论中,理论界出现了劳务市场、劳动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提法。笔者认为,只有劳动力市场,才较为准确、科学。劳务市场是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劳务,也称服务,是流动形态的劳动,是劳动的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它可以以非实物形式满足人们某种特殊需要,如医疗、修配、饮食、服务等。显然,用劳务市场去概括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而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自由选择职业的现象是很不恰切的。劳务只是劳动力的特殊使用形式,它的过于狭窄的内涵,显然容纳  相似文献   

2.
党的14大提出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必将对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进行,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经济体制是个大系统,其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互相依存、贯通,一环套着一环。当然,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其位置和作用并非同等,它们之间有着客观必然的逻辑联系。因此,经济改革是系统工程,单个的问题孤立起来是难以解决的,单项的、互不协调的改革很难收到效果。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不是  相似文献   

4.
任何社会经济形态,只要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必然要求社会经济决策分散化,要求市场机制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所构成的整个社会经济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必须在分层次决策的同时,保证各个层次的经济活动的密切配合与联系。这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已争论了多年,我的看法是:一、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无论哪一个层次的经济活动,既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作用,也离不开国家计划的指导;二、计划和市场本身具有二重性:其一,二者都是  相似文献   

5.
计划不等同于市场有关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我国经济理论界在此问题上已经有了两次较大的突破.一是在经济运行模式上,确立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二是确定"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我国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上的部分澄清,并不能完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的争论.例如,我们建立  相似文献   

6.
市场文化是一种适应市场客观要求的精神力量。它以柔性的内调控机制规范,激励着人们的市场行为,从而成为市场运行的重要支柱。因此,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文化,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认为,市场文化是由市场价值准则贯穿其中的市场观念体系和市场心理承受力构成的。市场价值准则是市场文化的灵魂,市场观念体系是市场文化的高级层,市场心理承受力是市场文化的低级层。市场文化的这两个层次以市场价值准则为生命线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市场参与者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理论界不少同志接受了科尔纳“短缺经济”说,给社会主义经济贴上了“短缺经济”的标签;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始终处于“紧运行”之中,社会主义市场也只有一种形态,即短缺的市场态势。然而,近年却出现了与之相异的另一种市场形态——疲软的市场态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形态进行重新的、全面的认识。 从实证角度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市场形态有三种。一种是市场过热态;另一种是市场疲软态;再一种是市场兴旺态。本文拟对此三种市场形态的内涵、成因及对策作一些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在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重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但是并没有完全收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我国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商品经济是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必须建立起与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薛秋章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模式中,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不包括劳动力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不仅有步骤地开放了以劳动者的劳动力为交换对象,以劳动者个人和劳动者集体(企业和其它经济单位)为交换主体的劳动力市场(简称劳动者市场);而且随着企业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普遍推行,还在更高的层次和更深的意义上,开放了以经营者的劳动力为交换对象,以经营者个人和劳动者集体(企业和其它经济单位)为交换主体的劳动力市场(简称经营者市场)。面对着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我们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按比例配置资源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与社会制度的类型没有直接联系。但其实现形式却离不开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决定的根本利益关系。脱离社会基本制度和根本利益关系孤立地探讨资源配置方式,是一个理论上的缺陷,这样会失去探索资源配置采取何种方式的基本依据,从而会使人们陷入脱离现实的抽象议论,对实际工作难以起正确的指导作用。文章从经济发展的动力传导机制、利益实现机制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具有双重性等三个方面,分析计划与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实际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联系方式,阐述了资源配置方式与杜会基本制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基点,许多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宏观调节的目标模式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观点。在我看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是,实行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把计划与市场融为一体的统一的计划市场模式。这无疑使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进一步接近了社会主义的现实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计划李文溥一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论者针对传统体制下计划是唯一的调节手段之一,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它只是众多宏观调控手段,即仍将它视为调控手段。这种说法并未清楚地说明两种体制下...  相似文献   

14.
雷诺兹(Lloyd G·Keynolds)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他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比较经济学都有较深入的研究.这里只对他的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理论作一些评述.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洪正元江泽民主席在中南西南十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种市场,逐步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指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然而,劳动力市场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不仅  相似文献   

17.
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普遍认为资本是丑恶的,人们对于资本的认识几乎都是建立在资本丑恶、资本家人性丑恶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资本和资本家都当作丑恶的东西来批判,其实我们也自觉不自觉地犯了一个错误,把普遍的伦理当作市场经济伦理,把部分资本家的丑恶当作所有资本家的人性.马克思说过:资本自从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流着鲜血;资本家的本性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前一句话用来形容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后一句话用来形容资本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性.这两句话也经常被我们所引用来表达社会主义的优越,但也经常造成一个认识误区,这就是,资本主义治下的一切东西,包括市场经济,都不值得社会主义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经济体制,只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狭义的消费品市场,其他一切生产要素都被拒之于市场交换和流通范围之外,这实际上是否认了商品经济全面存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存在,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内在的调节机制,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有一个全方位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9.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课题:组织市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从实现商品化这一角度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组织市场是这一阶段的重大历史课题。即,随着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和推进,加快市场发育的进程;在建立各类市场和健全各种市场功能的基础之上,形成以调节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引导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功能组合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组织建设,其中包括经营性的市场流通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新计划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明确肯定社会主义能与市场经济“联姻” ,并提出利用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目的的“市场主导论”。然而 ,他们结合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 ,又明确肯定了计划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但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计划应当是“指导性计划” ,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就在于用“看得见的手”解决“看不见的手”的弊端 ,以保证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