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工作》2008,(15):4-4
主持人语: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和持久的工程。地震破坏形成的特殊弱势群体中(孤儿、孤老、残障人员、移民、单亲家庭等),孤儿面,临家庭生活环境及心理支持缺失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震后孤儿如何成长为一个健康和有用的人是地震灾后人的恢复和重建工作的重点。震后孤儿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化所处的社会心理支持环境如何、社会工作又有何作为?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震后孤儿如何成长为一个健康和有用的人是地震灾后“人”的恢复和重建工作的重点。震后孤儿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化所处的社会心理支持环境如何、社会工作又有何作为?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2009,(10):16-16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物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2009,(16):44-44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2008,(13):58-58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2009,(4):30-30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2009,(18):21-21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2009,(12):37-37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2008,(22):11-11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2008,(15):9-9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厅、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  相似文献   

17.
韦克难  黄玉浓  张琼文 《社会工作》2013,(1):56-64,152,153
社会工作介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导、高校主导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出现重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轻社会服务、轻社区文化与精神建设的现象。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工作没纳入救灾体系,缺乏制度性建设;社会工作社会认知度不高,缺乏合法性;社会工作服务无固定经费来源,缺乏保障性;社会工作服务基本靠外来援助,缺乏长期性;社会工作无统一服务标准,缺乏规范性;社会工作服务注重预防与恢复,缺乏发展性等。通过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已初步形成可以操作的一定模式,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民办社工机构为服务主体、以社区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刘芳 《社会工作》2011,(11):8-10
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厅、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与实务开展。  相似文献   

19.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重建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建设的渴望和良好预见。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结合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地震灾区理县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社区重建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理念,以灾区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等四种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路径和模式,以期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灾后哀伤辅导的“身心灵”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地震后,大部分遇难家属在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有的甚至可能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需要特别的照顾和治疗。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处理和治疗,有可能造成心理疾病,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