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李有才板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仰高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3,(1)
赵树理同志说:《李有才板话》是写农民诗人李有才“作快板的话”的。应当怎样去认识这部小说的重要成就及其历史意义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请同志们指正。 为人民文艺写史 据说,在《李有才板话》等三篇小说发表的当时,有人就指出:赵树理在作品中描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严重不纯,描绘了有些基层干部是混入党内和政府里的坏分子, 相似文献
2.
方欲晓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3)
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二十周年的日子里,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赵树理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那些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形式和语言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有着独特的创造,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而特别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塑造了性恪真实、血肉丰满的农民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歌颂了农民的斗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不仅展现了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严重问题,而且揭示了"问题"背后潜藏着的深刻文化原因."庙堂""村公所"与"老槐树"意象呈现出的是影响规训着农村政权秩序、文化秩序和农民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的深层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有才板话》:“功利”心理的隐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田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1)
《李有才板话》深层的意义是对农民精神状态中极端“功利”心理的隐性批判。“功利”心理阻碍了农民人格完整的形成和农民的彻底的翻身解放,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严重不纯的生成条件和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缪舒珊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1-73
作为在乡土里成长起来的作家,赵树理凭借着朴素、新颖、健康的作品内容和语言作品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李有才板话》,生动地表现出其乡土叙事的口语化、形象化、个性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发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5(5)
文学母题不断重复和较为稳定的原型模式背后,潜藏的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流脉.以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为切入,探讨传统文化中的具有国家民族意义的复仇行为在现代中国开始发生变化,散发出了革命的讯息.复仇的主人公从个体英雄转向所有的贫苦大众,复仇方式由个人复仇向集体复仇、阶级复仇转变.复仇母题具有了启蒙和政治引导的革命"能指". 相似文献
7.
8.
傅憎享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因语言与文字的分离,汉字虽然累万积千,仍难实录口语。丰富多采的“活人的唇舌”,一经笔录便见文字的贫乏。许多口语有音无字,便谓本无其字。历代作家为文,常常下笔踌躇,难于落墨。曹雪 相似文献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
儒门有《易》、《庸》之学,乃战国末至秦汉之际的儒生们,在被坑、被黜的逆境中仍然自强不息,“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第一章),认真吸取道家、阴阳家思想而努力营建的儒家的形上学(Metaphysic)。其要旨体现在《易传》、《中庸》之中。一《易传》、《中庸》,是儒学发展的衍生阶段初期,与战国诸子并行而互相采获时所进发出的智慧之光。作者气度恢宏,目光远大,“溥博如天,渊泉如渊”(《中庸》第三 相似文献
10.
《金鳌新话》在素材、构思等方面承袭《剪灯余话》的痕迹非常明显,某些篇章对《剪灯余话》的模仿程度远远超出了对《剪灯新话》的模仿。金时习不满于《剪灯余话》的过度理性化倾向而表现出向《剪灯新话》的回归,同时又直接与《剪灯余话》对话,表现了截然不同的主题,某些篇章可视为《剪灯余话》的翻案之作。由于作者国别不同,《金鳌新话》存在对《剪灯余话》的误读,但《金鳌新话》的民族内涵则为李昌祺所不可企及。正确解读《金鳌新话》离不开《剪灯余话》。 相似文献
11.
《金鳌新话》与《剪灯新话》之比较——论金时习的文学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序言迄今为止的《金鳌新话》研究,还没有一篇论文,将金时习接受《剪灯新话》的影响,做为一个整体现象进行全面考察。这样,《金鳌新话》的研究,仍旧停留在对应分析影响者与被影响者间相似点的层面上.尽管李野曾在《论朝鲜文学对中国传奇文学的接受》一文中,从四方面论及了《金鳌新话》的创新价值,但由于未实现考察视角的根本转换(立足于金时习看瞿佑),因而仍未能全面地揭示出金时习的文学主体性。鉴于这种研究现状,笔者试图基于金时习从更本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他(与瞿佑相较)的文学主体性,旨在改变过去比较研究不成体系、趋于停滞的状况,抛砖引玉、以期推动《金鳌新话》的研究出现更大的突破。当然,以上所言及的文学主体性,只有在其作品总体上不是摹仿作的前提下才得以确立,这就必然 相似文献
12.
谢真元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45-50
<藤花亭曲话>是晚清文人梁廷柟的戏曲理论名著.梁氏"不荣古而陋今","不党同而伐异",用比较方法进行辨析,反对雷同倡导独创,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对今天的文艺批评与创作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邹群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110-113,144
明代瞿佑《剪灯新话》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继承唐人传奇的艺术经验与优秀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无论在故事情节敷衍、谋篇布局、语言锤炼以及讽刺、隐喻、象征等表现手法上,还是在处理真实与虚幻的关系上,均取得了新的成就。大量诗文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小说显得相当雅驯。《剪灯新话》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创作模式与素材。 相似文献
14.
曹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1,(1):44-47
在曹禺早期作品中 ,《原野》是长期以来引起争议的一部作品 ,从它问世后即遭到批判 ,这部作品的出版演出都受到一定影响。甚至到 2 0世纪 80年代早期 ,在阔别舞台 30年后重新上演时 ,还经过重大的修改。直到新时期后 ,这部剧作才被肯定 ,重现光芒 ,视为曹禺剧作中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 ,也可从一个侧面加深认识中国话剧的艰难历程。舞台演出与电影改编1 937年 4月 ,《原野》开始在靳以主编、广州出版的《文丛》连载 ,1 937年 8月 ,《原野》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当时人称《雷雨》、《日出》、《原野》为曹禺早期创作的“三部曲”。曹禺解…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金鳌新话》与《剪灯新话》幽魂世界之比较——论金时习的独创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迄今为止,对《金鳌新话》的研究大都是立足于瞿佑看金时习的考察视角,因而,此类研究仍旧停留在对应分析影响者与被影响者间相似点的层面上,未能全面地揭示出金时习的独创性。鉴于这种研究现状,笔者试图基于金时习从其在小说中设定的幽魂及幽魂世界分析他(与瞿佑相较)的独创性,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推动《金鳌新话》的研究出现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王文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75-85
以《切韵》为参照,吴语青田话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切韵》时代的音韵特点。例如:古全浊声母今读浊音、部分非组字读重唇、部分知组字读舌头、部分匣母字读如古群母等声母特点,鱼虞韵相分、咍泰韵不混、盐仙-添先有别、东钟韵分明等韵母特点,四声八调、阴阳调调型一致等声调特点。有些特点并非传承于《切韵》,它们或源自当地古代百越族先民的语言底层,或源自前乎《切韵》时代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