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提高创新效率、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组织模式。文章首先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国内外概况进行系统梳理,剖析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本质内涵及其特征;其次,以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从选择产业领域、确立管理模式、遴选联盟成员三个方面对联盟的组建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组织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与信任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联盟运行的制度保障,并分析了现存的问题;最后,从强化组织保障、完善政策支撑、加强政府监督与协调、鼓励体制机制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与评述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 ,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 ,即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其中合作竞争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作为一种组织创新 ,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综合多种角度战略联盟概念与战略联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归纳性的总体观点与认识 ,并以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连接不同理论学派 ,试图寻求战略联盟多种表现形态下的一致的竞争内涵表述 相似文献
3.
企业战略联盟的动机、形态及其绩效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是市场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人们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动机问题;第二,战略联盟治理结构问题;第三,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后的绩效问题;第四,嵌入社会网络的战略联盟研究。通过对上述四方面研究成果的疏理、归纳可以看出,联盟治理结构(形态)和联盟绩效问题是战略联盟研究领域中的焦点,其中不仅涉及联盟绩效的度量、影响因素等,还涉及到联盟动机、形态和行为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等更深层次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我们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及其稳定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旅游行业,旅游企业之间组建战略联盟在国外已屡见不鲜,在我国也呈现出良好态势.文章首先分析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常见的联盟形式,认为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受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伙伴的选择等多个因素影响.文章最后针对旅游企业联盟不稳定的现状,提出了慎重选择联盟伙伴、注重跨文化管理等有利于增强联盟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联盟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体水平较低,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应当树立正确的联盟理念,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采取恰当的联盟形式,构建科学的联盟治理机制,强化联盟中的组织学习,整合联盟伙伴的企业文化,提升联盟风险控制能力,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从战略联盟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旅游企业的联盟现状,旨在强调根据目前市场的竞争形式,旅游企业应加强战略联盟与合作,才能提高其竞争实力;同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供有关企业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怡跃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6):77-79
构建企业战略联盟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建立品牌效应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联盟各方原有的强势品牌,借助联盟趋向行业品牌垄断效应、联盟中强势品牌对弱势品牌的示范效应、联盟中强势品牌对弱势品牌的激发效应和联盟中跨国公司实施的品牌本土化策略效应。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经济特别是企业集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企业竞争优势塑造所起到的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根本上改变了某一具体企业在产业内、产业间的生存环境和运营状态。本文以现有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现状,并对现有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综合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探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期性、稳定性的成立条件。选取生态共生系统视角,创新性地采用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问题进行研究。以食物链理论为基础,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本质和联盟运行战略性和稳定性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基本思路,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释。探析联盟“食物链”模式与共生体系模式,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知识(技术)共生网络,提出了未来联盟运行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重庆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一个主要基地,产销量和出口均处于全国首位。摩托车产业也是重庆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同其它产业一样,目前重庆市摩托车产业也面临行业竞争秩序混乱、竞争加剧和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压力。重庆市摩托车企业必须加 相似文献
11.
上海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以自主创新为重点兼有通过引进技术再创新的混合型创新战略应该成为上海当前的科技发展战略。提升第二产业 ,特别是提升制造业 ,以支撑智能化装备业为重点 ,应该成为上海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鉴于科技产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产业 ,科技创新有关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政府必须强化对科技产业的宏观调控。科技兴市需要加强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市资源的力度 ,充分发挥短期内高度集中资源 ,联合攻关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中国民营企业与东南亚华人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也越来越为世人瞩目。本文在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战略态势和东南亚华人企业战略态势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民营企业与东南亚华人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战略联盟是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其作为一种新的合作竞争方式和资源整合机制,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战略联盟几乎成为所有产业中的普遍现象,成为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本文在战略联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学派对战略联盟的相关研究,回顾战略联盟的理论研究、主要类别、绩效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内容,形成对战略联盟研究的较为全面的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最后,基于理论综述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湖北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涵义与特征,分析了当前湖北企业技术创新遇到的障碍性因素,以及湖北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状态依存和行为依赖等,从而提出相应的培植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战略联盟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抑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会主义在战略联盟中已经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文章在回顾战略联盟和机会主义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和总结了一些抑制联盟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联盟存续期、资产专用性、资源互补性、相互信任与监控模式。结合这些因素,文章探讨和分析了其对战略联盟管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推动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传统工业社会 ,标准化生产带来的规模经济 ,使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竞争力下降 ,生存空间相应缩小。但小规模生产有它自身适应的范围 ,中小企业以其特有的灵活性 ,在有些经济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获得一席生存和发展之地。新技术革命 ,给中小企业的重新振兴带来了机遇 ,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17.
精细化工是集石油、化工以及现代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技术密集行业.其独特的行业特色,决定了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层次性、协同性、调适性、风险性等特征,是由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从构成要素看,其战略核心要素可以分为资源要素、管理要素、组织要素和文化要素.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系统协同理论,精细化工企业可构建起“资源——管理——组织——文化”协同战略模式(即RMOC模型).核心要素的协同使得企业战略系统更加有序、资源及信息共享,配置得以优化,企业战略管理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8.
我们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伟大历史性社会转型过程中,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对公共行政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它要求公共行政的研究更多地去致力于理论创新,而不是满足于对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技术性方案的探讨.当然,理论创新是一项艰难的创造性任务,它需要从现实出发.但是,现实是多面相和多层面的,从哪些现实出发就需要公共行政研究者的学术自觉来提供支持.从理论自身来看,在整个工业社会的理论范式中,"经济人"概念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去承担理论创新的任务,应当从对"经济人"概念的反思入手.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由于全球化思潮与科技整合的快速变化,各国企业纷纷寻求各种降低风险及增加营运绩效的策略,其中的合资及策略联盟形成热门话题,而合资由于交易成本过高,使得策略联盟形成企业发展的主流。针对中国台湾地区2000—2005年宣告策略联盟的厂商进行回归实证分析,希望了解到各变数对联盟宣告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经理人持股比率与经理人持股比率平方值产生显著现象,证明经理人持股比率多寡有助于投资人在联盟宣告后获取异常报酬。 相似文献
20.
战略联盟内的互相信任问题是战略联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环节,大量战略联盟的失败都可以归结为互相信任问题。文章探讨和剖析了企业战略联盟内部成员企业在组建和运转过程中的相互信任问题,并提出了建立相互信任机制的各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