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德琼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1):56-5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高校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阵地,高校教师是积极能动的主力军,本文从五个方面就高校教师如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时俱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宝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6)
在现时代,要使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有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眼光,有面向世界的国际眼光,有注重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或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眼光;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哲学社会科学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事关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和高等教育的成败;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是立国、治国之本;哲学社会科学最能表征各民族鲜明的个性,体现一个民族的品格,是民族盛衰之学,是民族文明之魂;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体化是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比较优势,是建造世界一流大学之根基. 相似文献
4.
周亚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80-282
通过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认识,指出加快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针对南京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提出繁荣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魏淑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提出的理论价值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宣传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其现实价值在于适应中国崛起,适应全球化和国内社会变革,解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与大国的崛起和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变革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规律,高校科研管理要摒弃短期行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6.
刘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8(6):5-11
哲学社会科学或称人文社会科学,一方面是"科学",另一方面又与自然科学有所不同.哲学社会科学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价值指向与其科学分析和逻辑解释能力之间如何统一?传统与现代的内在联系上如何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如何统一?思想内涵与表述形式如何一致?都需要深入探讨.特别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是需要在实践中艰苦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理工科大学要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整体实力的飞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遵循自身发展的实际,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坚持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江泽民就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问题 ,连续发表了三次重要讲话 ,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要进一步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己任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努力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缺乏沟通 ,是造成中国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东西方有关这个问题观念上的比较分析 ,对如何处理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 ,到江泽民同志进而提出了“创新动力论”,并筹划建立完善当代中国“国家知识创新体系”,说明我国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不仅面对着大量的自然科技新问题 ,而且面对着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新问题 ,亟待创新解决。江泽民同志最近的三次讲话表明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解决这些新问题中的创新功能 ,是不可替代的 ,它构成了中国知识创新体系的难以或缺的主导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对地方高校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服务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服务是地方高校的一项重要功能。目前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实践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即与自然科学学科相比,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服务实践相对滞后,这种局面制约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整体功能的发挥。要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地方高校就需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其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特点,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拓展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并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服务的良性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崔沿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1):204-208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其首要责任是人才培养。如何履行这些责任,如何在教学与科研中体现这些责任,必须把其放在大科学时代背景下考量。提高认识、正确定位是履行责任的前提;深入社会、联系实际是履行责任的途径;加强科研、提升素质是履行责任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吴畏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56-59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没有充分注意和挖掘费耶阿本德的一些重要思想。实际上,费耶阿本德的知识论提出了社会科学的实践建构问题,关于理性及合理性的见解重建了社会科学的理性特征,认识论无政府主义和相对主义论题是后现代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重要来源和思想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小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9-40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是科学发展本身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历史趋势。人类认识历史,经历了自然哲学到实证科学再到唯物辩证法,出现知识整体化和一体化,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并非互相取代,而是相互吸取对方的新鲜营养,创造新概念,唯科学主义片面相信学科的独立发展,是违反科学本身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邓正来的主要学术旨向和贡献为基本论据,阐述如下观点:西方社会科学,是源于西方社会又自洽于它的社会科学,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近现代以来从西方社会科学到中国社会科学的运动和制度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明显问题,即作为群体的中国知识分子以“集体性不意识”和“前反思性接受”的方式,对西方的“现代化范式”进行“移植”,导致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总体性范式危机,扼杀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建构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应遵循什么样的路径,如何实现邓正来以建构“依据中国、走向世界”为学术定位的思想,是赋予超越于学派、阅历和研究旨趣之差别的中国知识分子“殊途同归”的、艰辛漫长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于光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9-13
用"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来定义知识经济是不对的,就经济来说,物质就是它的基础.那种认为知识经济不再是资源经济表述是不科学的,因为生产总是要利用乃至消耗资源.用生产知识产品的经济来界定知识经济,在观念上比较明晰.在研究知识经济时,不仅要研究理论概念,还要研究统计概念,这样就可以按照统计概念确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中知识经济的比重.此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重视知识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卫兴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1):6-13
为了更好地发展与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 ,必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理论创新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需要首先按照原创涵义来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理论思想 ;提倡用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展开百家争鸣 ;落实四个“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8.
郭金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
查尔斯·泰勒认为,人类是一种自我诠释的动物,他们能够理解并且反思人类生活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意义.社会实践应该按照行动者的社会意义进行阐释.他由此批评了试图按照因果解释将社会科学还原为自然科学的自然主义,它忽视了人类生活中意义与意向性等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他倡导一种诠释性的社会科学知识理论,这种诠释的目标在于理解,而这种诠释性理解理论通过语言哲学得到支持,语言提供一种表达理解的形式.主体的实践通过他们的语言理解所塑造.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的最新走向——社会建构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维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6):44-50
科学哲学并不是逻辑经验主义的专利,人本主义等也是科学哲学的研究框架之一。从逻辑经验主义、历史主义和人本主义等研究框架看,现代科学哲学正走向社会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