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争取大国地位——门户开放照会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大国地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华外交的主旋律。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1899年)是美国以谋求商业平等为形式,宣告在中国的大国地位。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1900年)是为了维护这一地位,并以“保护中国领土与行政的实体”为特征,形成了一个新的扩张方式。门户开放照会是帝国主义时代大国关系自我调节的一次尝试,也是美国摆脱孤立主义传统,为自己创造的一个外交哲学  相似文献   

2.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外交史和中美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解放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项研究仅停留在揭露和批判阶段,但近二十年来,随着思想不断解放,我国史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不少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下面就“门户开放”政策研究做一综述。一、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和思想渊源史学界多数人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提出的。他于1899年9月6日和1900年7月3日,两次向英、德、俄、日、意、法诸国发出照会。第一个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它列…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人们都习惯于将门户开放政策视为美国的早期对华政策。但这项政策的目标定位并不仅仅限于中国。根据美国国务卿海约翰 1899年、1900年和 1905年三次颁布门户开放照会的历史背景和照会内容,回溯近代早期中外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及美国资本主义扩张的历史轨迹,不难看出,这项政策的目标主体是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列强,中国只是实施这项政策的目标客体。美国的对华政策早在门户开放政策出台前就开始形成,门户开放政策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扩张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斯福奉行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积极推进美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然而,在先与俄国后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中,他却一再抛弃“中国完整”原则。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揭露罗斯福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5.
(一) 在近代美国对华政策史上,“门户开放”政策可以称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页。它引起了中外学者那么多的讨论,以致到现在,关于它的性质、意义和历史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存在着分歧。“门户开放”是美国首倡的对华政策。当时的美国所以要提出这个政策,既不在于美国的决策者们对中国抱有善心好意,也不在于他们比别国的侵华政策制定者更加阴险狡诈。就是说,政策的成因,不能到决策者的头脑里去寻找,而只能到支配当时美国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主线,按照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分4个时期,从国际关系角度论述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发展及最终被彻底粉碎的全过程,揭示了这一政策对华侵略扩张的实质。笔者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逐步排挤他国在华势力、扩大自己在华权益、最终独占中国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美国撇开英国单独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是其对华一贯政策的继续。当列强瓜分中国时 ,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是要以贸易和投资的自由竞争取代武力侵占。其动机是“利己”的 ,但它在客观上对于遏制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武力侵华 ,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1915年针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布赖恩照会和 1932年针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史汀生主义 ,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华的“门户开放”政策。虽然产生的时代不同 ,但它们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继承性和持续性 ,同时又体现了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自十九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坚持中国的“门户开放”.这一政策提出的背景是清政府的腐朽圮败和列强在中国的划分势力范围,而其制定的根本原因,则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垄断资本家蓄谋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和扩大侵略.过去对于“门户开放”已有不少著述,但对背景探讨的较多,而从美国政治经济方面去研究其原因的较少.甚而有人竟把英国人希皮斯利和美国国务卿顾问柔克义看作  相似文献   

10.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圆的狂潮中,美国先后于1899年9月6日,1900年7月3日和1905年1月13日三次发布门户开放外交照会,利用门户开放政策跻身于中国,不仅达到了侵略中国的目的,而且在后来操纵、影响了远东国际关系的格局,为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远东的帝国主义华盛顿体系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门户开放政策在远东早期国际关系中所起作用和影响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1.
"门户开放"政策是二十世纪前半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它是美国在实现工业化后从一个地区大国走向全球大国的过程中提出的,也是随着世界经济霸权在从欧洲过渡到美国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作为中美关系史上举足轻重的外交家,鲁特在这项政策不断完善中发挥的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1899年和1900年美国通过两次"门户开放"照会,以特殊的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跻身于濒临列强瓜分的远东大陆.这项政策的特殊性表现为战略上超前、连贯,战术上现实、灵活,并且在国际道义上享有虚誉.它使美国能够根据自身实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推行全球扩张战略.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清晰地映现了从东北到中国全境、从中国到亚洲太平洋地区,从亚太地区到欧洲直至实现美国倡导下的全球"门户开放"的扩张轨迹.  相似文献   

13.
:1 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的主要对象是中国。以海权论者马汉与地缘政治学者亚当斯为代表的扩张主义思想家掀起了向中国传播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建立太平洋文明的思潮 ,并且认为中国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斯拉夫文明争夺的舞台 ,“中国是战场”。马汉是“中国威胁”论与“文明冲突”论最早的炮制者。这一扩张思潮为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照会作了决策上与舆论上的必不可少的准备。“门户开放”是这一思潮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日俄战争时期,西奥多·罗斯福在日本与俄国之间推行"均势"政策,以期打破俄国对中国东北利权的垄断,让美国"利益均沾".为把日本势力引进中国东北制衡俄国,罗斯福没有咨商清政府就私自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主动抛弃了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两项原则之一的"中国完整"原则.  相似文献   

15.
进入 2 0世纪后 ,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 ,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决意要打开中国东北市场 ,诺克斯计划的制订就是美国对华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一次重要实践。但日俄凭借强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阻挠美国垄断资本家在中国东北投资 ,导致该计划以失败而告终。本文通过对诺克斯计划失败原因的分析和对美国远东战略的考察 ,揭示了 2 0世纪初美国在东北与日俄之间矛盾关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美国在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背景和日中关系,日美关系的剖析,阐明了美国在利益趋动下,由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到执行’援华”方针的历史过程,同时由于孤立主义的牵制使得美国援华步履又极为蹒跚。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和平"政策,是美国在纵观中外局势、汇集各方意见形成的.<望厦条约>的签订是这一政策的产物,这一政策为其日后推行"合作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打下了基础.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的"和平"政策,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对研究19世纪下半叶美国对华政策也具有追根溯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前,是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此间,美国把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到中国的西藏地区.美国对中国西藏门户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反对列强瓜分西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统辖;与此同时,美国又"模糊承认"英国提出的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理论.美国对中国西藏地位这种"双重承认"的政策,使美国既没有得罪英国,又讨好了中国,从而使美国在中国西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20世纪初期美国的西藏政策,反映了美国这一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和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美国纵观中外形势,汇集各方意见而形成的。《望厦条约》的签订是这一政策的产物。这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是打着“和平”的旗号,攫取片面最惠国待遇等在华的侵略特权。美国这一对华政策,为它日后的所谓“合作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我国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们历来感兴趣的“古老”课题。中年学者恐怕都不会忘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学术界就门户开放政策的性质、作用和评价等问题所展开的争论,直至最近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