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向虎 《城市》2015,(8):53-58
2010年5月~2014年10月,重庆两江新区、甘肃兰州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相继经国务院批复设立,《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城市新区悉数获批,标志着以“国家级新区”建设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国家级新区的规划建设,既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对新区范围内经济管理体制提出了全新挑战,管理体制机制的构建直接决定了新区预期目标能否实现。西部地区五大国家级新区成立时间相隔不远,基础条件、地缘环境、资源禀赋等差异不大,分析比较西部地区5个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涛 《城市观察》2015,(4):67-73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战略平台的新体现。本文根据国家级新区的已有研究成果,对国家级新区的概念、特征、功能等做了详细的理论综述,并尝试提出了未来我国国家级新区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姜铭  雷仲敏 《城市》2015,(3):28-33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蓝色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抢抓蓝色经济发展机遇,突出发挥青岛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龙头带动作用,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西海岸经济新区。2012年3月,《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发布,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建设一个新区核心区、六大经济功能区。201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政府决定调整青岛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原黄岛区和胶南市,设立新的黄岛区,这为西海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奠定了基础。2014年6月,西海岸新区正式获批为第九大国家级新区。为有效推进西海岸新区的开发建设,笔者将总结新区区划调整后取得的成就,分析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有效推进新区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先行先试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前瞻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昊天  杨郑鑫 《城市》2015,(4):42-46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城市新区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发展区域,新区如何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以解决老城存在的人居环境问题,满足和容纳更多的人口增长需求,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及大连金普新区五大国家级新区为例,通过梳理国家级新区的特征、任务和角色,探讨城市新区在空间结构、空间布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策略,探索城市新区人居环境营造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陈伟  卢向虎 《城市》2016,(10):36-40
国家级新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在土地管理体制的制度设计上难免与上位法冲突或不一致.如何理顺并完善新区的土地管理体制,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框架下,保障新区持续健康发展是各国家级新区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及甘肃兰州新区5个国家级新区为例,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国家级新区土地管理体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总结得出其在土地管理权限、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普遍做法,以期为西咸新区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总部经济是国家级新区竞相培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也是衡量新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以国家级新区总部经济扶持政策为研究对象,重点梳理分析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等8个国家级新区扶持总部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总结了新区在总部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通行做法和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区应加强总部经济规划、总部经济中央商务区建设以及加大优惠扶持政策力度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多数城市新区都在依靠房产经纪和土地财政发展,在轻视生态环境的同时呈现出同质化的特点。此篇文章中介绍的南京市江北新区则围绕"生态文明"而建,这对仍在争取晋升为国家级新区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专门探讨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多以"单个新区"为例,缺乏从19个国家级新区整体层面进行把握和评价.笔者结合2016年10月~2017年9月的实地调研经历,对19个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面临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等进行梳理和深入思考,概括性地提炼出三个核心问题.以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四次历程为研究对象,对三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其研究结论对河北雄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未来走向与解决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特有的新区建设战略,为区域经济增长、 扩大对外开放及全国体制机制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河北雄安新区的成立更是把国家级新区规划建设的实践上升到"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高度.然而,目前对我国众多国家级新区的定量化评价几乎空白.为响应这种现实需求,笔者首先较系统阐述了五大发展理念对国家级新区的指导意义,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国家级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为未来我国国家级新区定量化评估、 监测和动态管理提供依据,对河北雄安新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宁  卢向虎 《城市》2016,(9):8-14
主导产业是国家级新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落实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重要载体。笔者以主导产业较为明确的国家级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汇总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级新区主导产业形成的一般规律,并结合西咸新区的实际,对西咸新区发展主导产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卢向虎 《城市》2015,(10):21-23
与各类国家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等专项经济区相比,国家级新区在战略任务、功能定位、发展路径、空间范围和制度优势来源等5个方面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国家级新区的“新”主要表现在机制体制新、战略定位新、规划理念新、产业形态新、发展方式新和政策支持新6个方面,笔者通过对国家级新区内涵、特征的分析,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晓玲 《城市》2021,(2):23-33
国家级新区是增长极理论在我国区域开发、规划中的具体运用,也是我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下的必然选择.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在对外开放、辐射带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跨行政区划设立的内涵特征使区域融合协同发展成为国家级新区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笔者以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为例,分别从示范区内部区域、省内区域和省外区域三个维度提出...  相似文献   

13.
卢向虎  王陈伟 《城市》2016,(3):70-73
笔者介绍了我国国家级新区出台新区条例的情况,分析了新区出台条例的必要性和新区条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新区条例中的一些条款可能引起的法律异议,阐述了对国家级新区制定条例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姜铭  雷仲敏  曲卉青 《城市》2014,(10):35-40
正国家级城市新区是指城市在设立新的城市功能区时,其设立程序、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任务等均由国务院统一规划和审批,相关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国家级城市新区作为我国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在承载国家战略、发挥城市集聚与辐射效应、带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天府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问题,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对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提出应针对成都天府新区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采用生态措施减轻环境压力,尤其要加强对空气质量和水体污染问题的重视等建议。同时建议应结合成都市建设全国生态市的契机,高起点地做好生态天府的规划工作,创建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天府新区,使该区域真正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天府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问题,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对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提出应针对成都天府新区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采用生态措施减轻环境压力,尤其要加强对空气质量和水体污染问题的重视等建议。同时建议应结合成都市建设全国生态市的契机,高起点地做好生态天府的规划工作,创建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天府新区,使该区域真正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  相似文献   

17.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批复设立18个国家级新区,从国家战略高度赋予各新区不同的战略定位。本文在比较分析各新区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概括了新区战略定位的三个特征,总结出国务院对新区进行战略定位的一些基本规律,并以陕西西咸新区为例,对落实新区战略定位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洁云  郑艳  周泽宇 《城市》2021,(1):72-79
西咸新区是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于2017年入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开展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分析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和潜在风险,对西咸新区组织机制建设、 提升城市气候韧性和宜居性的生态建设、 开展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城市等协同试点建设、 提升气候防护的科技支撑能力、 创新气候投融资途...  相似文献   

19.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模式既可以借鉴日本筑波科学城模式和瑞典哈玛碧生态城区模式,又可以借鉴中新天津生态城模式.中新天津生态城与河北雄安新区在建设定位和建设理念等方面高度契合,使模式借鉴存在可能性.河北雄安新区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天津生态城有必要将已积累的能复制、 可推广、 国际先进、 中国特色的生态宜居新城建设经验,供雄安建设绿色智慧新区借鉴或复制.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的7项重点任务,均可以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模式中获得经验借鉴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叶振宇 《城市》2014,(11):25-29
正近年来,我国新城新区出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势头,从东部沿海向内地呈现全面铺开的趋势,既有国家级新区,也有县域新城。总体上看,我国这轮新城新区开发建设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如数量多,等级不同;占地规模大,特色不突出;规划优先,地方政府主导;名目多,定位高等。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当前我国新城新区发展的基本趋势,也说明了地方政府建设新城新区的积极性很高,发展思路和途径日趋多样。不可否认,新城新区在区域经济或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产业引领、体制示范及经济带动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