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及发展并不是偶然的、盲目的,而是植根于人类社会基本实践之中的有规律的过程。 劳动是人类审美认识的起点。经过从猿到人的漫长进化过程,产生了人类社会的最初组织形式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向自然界索取直接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是当时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最初的满足物质需求的生产劳动中,原始人类就不是本能地、消极地适应自然。为了使主观目的合乎客观规律,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他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和掌握对象的某些属性及其联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这种实践…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进行一系列极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改革。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创立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建立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是“现代的生活方式”,同时又与优越的社会制度密切相连。这种生活方式的社会类型就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当我们在创立新型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必须牢牢把握这佯一个总概念。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由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反映着该社会有机体的基本价值目标、并由此而形成体现其基本价值的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稳定系统。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同在对抗性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社会生活方式相比,是根本性的、重大的质变。那么,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的优越性和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它为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3.
经济生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经济生活状况对人类的制约与人类不断对之进行超越的矛盾 ,是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规律。经济生活不仅与人类的需要互生互动 ,而且对人类精神生活具有重大的塑造作用。在经济生活中 ,归根到底 ,超越是主导的方面和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人类从最早的造物开始,就存有一种对形式和对形式美的认识和追求,诚如马克思所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随着条件的改善和各种可能性的增加,人在创造作品的设计中,自然越来越多地考虑美的形式因素和精神因素,以满足实用功能需要之上的精神层次的需求,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造物设计逐渐成了创造理想的生活方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佳维  文一 《学术交流》2012,(Z1):97-98
未来设计的走向与思维,是以全球环境保护为课题。设计师们需要与时俱进,争做环境保卫者。使传统的设计和生产方式转向可持续性;使产品设计与服务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这是设计文化中的一次重要转型:从"外形设计"回归设计最初的理想——解决问题并改善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6.
对历史和历史规律的新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和历史哲学对历史和历史规律的研究 ,至今存在着许多偏差和误区。但如果从自然时间、生活时间、社会时间这三个时间维度 ,对历史、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重新进行审视 ,就不难得出结论 :历史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 ,历史事件是失去时间特性的空间积淀 ,历史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中的时间因子作为人的生存的基本形式而存在 ,并依人生存状况的改变而改变 ,历史规律随着本真的生活时间而不断发展和更新自己的作用形式。  相似文献   

7.
生活方式的类型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活方式”这个术语所规定的概念,是一种很难把它的实质表达出来的概念。找出个人生活方式中最重要、最典型的特征,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原因部分地是由于人类生存的外在条件所起的作用同以前不同了。现在,对生活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来说,活动已经不只归结为提供生活资料。生活方式这个概念所以不容易描述得很准确,还因为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文化的性质社会文化又称文化,它具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上说,社会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以生物因素和地理因素为依据,以团体生活和心理互助为形式,所创造出来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是普遍存在的人为现象。广义的社会文化包括物质财富和隋神财富两大类:社会文化的物质财富,如房屋建筑、衣着服饰、饮食用具和其他生活用具、生产设施和交通设施等等,皆是。社会文化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  相似文献   

9.
人们认为,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较之社会科学的贡献要大得多。如果同意社会科学落后于自然科学的说法,那么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则在于社会科学未能正确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类的行为。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最主要的是技术进步,是科学的论证能力。社会科学的目的则是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为此必须作出道德选择,而这种选择在自然科学中是不需要的。要弄清人的行为的意义,无须揭示因果规律和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在这两种立场之间不可能采取任何折中的方案。每个社会科学学者都应从这种局面中独立地寻求出路,找出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科学的解释吻合不起来。假设将人类的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行为反应,另一类被看作是行为。纯粹的行为反应包括人体内的过程:心脏的跳动、眼睛的睁与闭等。而行为则是不直接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我们可  相似文献   

10.
杨屹 《学术交流》2003,1(9):63-66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获得解放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同时,作为社会规律,它又是具有所在社会特点的特殊规律。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蕴意不是指生产力按其自身规律持续发展和冲破障碍获得解放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人民,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在认识和掌握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用改革的方式来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破产法的实施不仅需要经济、法制这些可视的环境因素,也需要文化-心理这一非可视的环境条件。研究破产法实施的文化-心理环境共有两个特定的根据:其一,破产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非连续的突变现象,同时,它以特有的方式无情地展示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竞争规律。因此,破产法的实施要求全社会具备确定的意识条件,特别是具备承受突变现象,并接受竞争挑战的心理定势。其二,破产本身是一种刺激机制,这种刺激机制的实际形成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文化-心理基础,依赖于人们对破产行为的敏感反应。总之,一定的文化-心理环境不仅是破产现象获得社会接受的基础,而且也是破产机制得以形成的凭借。从一般意义上说,破产法的实施需要由权利、利益、竞争、效率这四种意识内容所构成的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略论当前我国公众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包雷所谓价值取向,是指利益主体根据自身的信仰与需求所采取的思想、行为的走向。人们选择何种生活方式,是由他们对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即由他们对某种生活方式系统存在或消亡的意义及其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的理解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GDP崇拜不仅导致经济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更通过笼罩在其阴影之下并作为其实现形式的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模式的"苦役踏车",造成了当今世界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人类中心主义内在地分为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相对人类中心主义两个范畴,在人类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正在逐步实现向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嬗变。这种嬗变必然导致以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观基础的工业文明向以相对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观基础的生态文明转变,必然导致工业文明的发展观GDP崇拜向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观转变。而GDP崇拜的实现形式——"苦役踏车",也必将蜕变为符合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观的可持续的、多样化的、生态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及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4.
霍秀媚 《探求》2006,(Z1):82-83
一 城市是一个与乡村相对应的概念,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政治与经济、生产和流通、人口与资本、享乐与需求的集中地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实践活动,是一个多方面、多领域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在一定地域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居民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质量互变过程.城市化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整体综合形态,不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而且是整个社会基本形态由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的转型,更是以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为基础和前提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化是一个由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更新引起的深层次社会变革的过程.城市化同时又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转型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型而引发的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和集中,在城市体系不断升级的同时,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是研究人的一门科学。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起源、分布、演化和发展,形成人种、种族、民族的体质特征和类型的历史。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体质人类学的任务。另一方面,人类从动物状态分离出来,就同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同时产生不可分离的辩证发展的关系。因此,作为研究人的科学,就必须研究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规律。这便是文化人类学的任务。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包括:人类创制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及生产方式,如:石器、铜器、铁器,采集、狩猎、畜牧及早期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精神文化,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制度(包括亲属制度、家庭关系、婚姻形式等)。上述丰富的内容通过地下发掘的历史遗物、  相似文献   

16.
赵雪玲 《探求》2001,(Z1):86-87
当今,人类的生存方式正处于急剧的嬗变中,新情况、新问题不仅层出不穷,而且足以构成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所形成的一整套价值规范的挑战乃至“革命”:如现代化形式上的合理性与实质上的某些不合理性;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日益紧张;高科技所带来的人的虚拟生存、虚拟现实对人的本真生存的危害;人自身的理性和非理性的龃龆和对立;人信仰迷茫和感受生活意义能力的衰退;人类活动的主体性和反主体性效应的竞长争高;而处……  相似文献   

17.
以地中海沿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和以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东方文明几乎在大致相同的时期,都把人类从渔猎时代引向农业对代,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浪潮。东方和西方大致同时各自独立地产生了大致相同的生产方式,各自独立地揭开了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希腊半岛土地贫脊、海运便利、贸易发达,促进了人们的交流和了解,形成了以希腊为中心的古代西方文明。无独有偶,、几乎同时中国也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明。这两个文明都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传统,其影响扩展开来并不局限于它自己发生的那个地区,但两个文…  相似文献   

18.
在禅宗看来,一般人总是在"本来具足"的生活中寻求超越性的事物,从而为自己套上枷锁,与生活实际相分裂,让生命过程不流畅.禅宗认为,世俗生活需要一种"平常心"来恢复生存的"本来面目",帮助人实现清醒和透彻的生存理解,过一种健全而纯粹的生活.在此我们要把禅门的平常心与一些超常心理区别开来,把平常心与种种道德心理区别开来,从而把握平常心是依于缘起观的清净体悟,回到平常心主导的真实生活.在禅宗这里,平常心虽然有"无事"、"平常"的特点,却是经种种法门、历种种修为、积极地响应着世事变化的自由法则,具有透彻的智慧并饱含普度众生的慈悲.  相似文献   

19.
先秦与古代希腊思维形式上存在着多元和一元世界观的重要差别。远古形成的不同形态的神话世界对这种差别产生过初始化的作用 ,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却是两个民族在迈进文明社会门槛时采取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式。由于这种最初思维方式的不同深刻地影响了先秦与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发展 ,所以认识中西文化在基本思维形式方面的差别及其深远影响 ,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郑淑欣 《学术交流》2003,1(5):107-110
20世纪生态或环境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鉴于这一问题正在使人类的生活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生态危机所表达的实质是人类对自我生存的强烈忧患意识。它不但具有新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并且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过程中对人类的历史做了初步的反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