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等"的社会关系,"高尚"的人格理想,是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按劳分配由于包含着差别与毛泽东"平等"理想相矛盾,又存在着利益诱导不合于毛泽东人格理想的要求,而平均主义则既不与"平等"的理想对立,又不违背"高尚"的人格要求,因此,平均主义分配取代按劳分配成为传统经济分配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2.
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在分配原则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就要求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平等与效率是我国当前解决收入分配中的一对矛盾,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将有利于分配关系的理顺,有助于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平等与效率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认为机会平等是我国当前解决收入分配中平等与效率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关于两种平等观念的产生和社会效果,以及各自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人类起到的不同作用,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所谓平等,一谓经济分配上的平等,即结果均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平均主义;二谓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也就是机会均等。这两种平等观都曾是人类追求过的理想和目标。然而,经过长期地考察、探索及科学地研究,证明两种平等观导致的结局及历史作用,其差距  相似文献   

4.
劳尔·卡斯特罗在参与和领导古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公平思想: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公正与平等,平等指的是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平等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是不平等,是剥削,牺牲了效率;社会主义既要公平也要效率,两者不可偏废;为了公平而忽视效率或为讲求效率而牺牲公平,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古巴应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以效率增进和确保公平。  相似文献   

5.
个人消费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还严重地存在着,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影响了四化大业。造成这种顽疾久治不绝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是平均主义久存的物质基础.按劳分配作用不充分是平均主义泛滥的制度原因,均贫富思想是平均主义苟延残喘的温床,分配悬殊的反作用是平均主义加剧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美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罗尔斯通过继承契约主义传统并批判功利主义正义观,建立了自己的正义理论。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是平等,他认为正义总是意味着平等。罗尔斯的正义二原则集中体现了罗尔斯的平等观点,第一个原则是对自由权利的平等分配,第二个原则是对机会和利益的平等分配。罗尔斯对正义的论证是从起点的平等到结果的平等。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核心中的核心。正义二原则试图达到的就是一种普遍的平等。罗尔斯所追求的是一种平等主义而非绝对的平均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罗尔斯试图融合自由和平等,建立一种自由的平等主义。  相似文献   

7.
平均主义也称为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要求平均、划一的主张。作为一种思想,它流传久远,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社会都有它的踪迹。一个半世纪以来,平均主义曾不断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曾经斥平均主义为反动。我国也有不少人批判过平均主义。然而直到今天,它在中国仍然很有市场,破除平均主义阻力还很大,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不搞点平均主义还不行。实践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我们对平均主义的批判是否命中了要害,在什么条件下平均主义才能得以根除?  相似文献   

8.
在罗尔斯所提出的有关社会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中 ,强调“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差别原则”乃是罗尔斯正义论的重大创新和显著特征 ,但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企图通过补偿与再分配而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处于一种平等地位的思想愿望 ,也带有某种理想化的平均主义倾向 ,理论上也有其不充分、不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分配問題是最近整頓和巩固人民公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課題。过去一段时間,人們对按劳分配問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在实际工作中又曾出現过平均主义的傾向。应該怎样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尚存在的在分配上的差別。共产主义和平均主义的界綫在那里?本文試图就这些問題提出一些看法。由于平均主义实貭上是小资产阶級的平等观,因此在論述这些問題以前,有必要說明一下共产主义平等观和小資产阶級平等观的根本分歧。一、共产主义的平等观平等現念是政法观点之一。平等观总是某一阶級思想体系的一个組成部分,它反映特定阶級的阶級利益和一定的社会經济关系。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阶級有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经济学中收入分配公平观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收入分配的"公平观"可分为功利主义的公平观、古典自由主义公平观和罗尔斯主义公平观等三大类。这三种观点依据不同的哲学思想,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收入分配公平"的实质。功利主义着眼于分配结果,它的公平观具有强烈的平均主义色彩;古典自由主义者从分配起点入手,认为收入分配公平的实质就是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机会公平;罗尔斯主义的分配公平思想同时重视了分配起点和分配结果,但首先强调的是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公正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公正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理性的批判性思维重建了当代中国的公正思想。他主张人人平等的基本权利,反对封建等级思想;主张共同富裕的目标,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主张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同时提出规范收入分配政策,反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化。邓小平的公正思想体现了历史的精神,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理性精神,也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社会合作三位一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新书──《个人收入分配比较研究》一书的序言王美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主要问题是平均主义严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分配方式获得了发展,平均主义的分配开始被破除。但是改革的进程还远远没有完结...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始,平均主义在我国被痛打十几年了.结果如何?不仅旧的平均主义未从根本上打破,而且还出现了较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和效率低下的双重陷井.这似乎在提醒人们,我们所打的平均主义是否是个假东西,而真正的"元凶"是否被放过了呢?基于这样的思索,笔者冒昧地作些探讨.支持平均主义观点的代表性理由有三:一是反映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基尼系数偏低.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在0.2-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平均或者说比较合理,在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而我国居民  相似文献   

14.
衡量分配的"公"与"不公"的标准是人们在起点、过程和分配结果上是否"公正".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主要表现是"平均主义"、"不合理的收入悬殊"和"权力参与分配",但就其实质来看则是规则不公.把平均主义排挤出分配领域,合理确定收入分配的差距,有效控制权力参与分配,要通过加快改革、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加以解决,核心问题是要构建一套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被看作启蒙运动,“五四精神”中得到最集中阐释的是科学与民主。最近有人著文提出,谈“五四精神”而不谈平等是漏掉了一个具根本重要性的方面;平等不是分配上的均等而是机会上的均等。其实,平等与民主关联紧密,阐明民主时平等可顺带得到阐明,不单列出它并无根本重要性的错失。批评局限于分配均等的平均主义,阐明机会均等的原则,固然是进了一步,但若就此止步,仍未得要领。当年列强侵华时,后到的美国提出“利益均沾”原则,实即机会均等原则,可见这原则也通行于强盗劫舍之场合。所以须区分禽兽之平等与人之平等。在互相撕咬、吞食、欺诈上机会均等是禽兽之平等,这种平等在当前的中国正趋于实现。人之平等当然不是在发泄情欲、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利益上的机会均等。人之平等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社会关系;每个人都自尊为人格并尊敬他人为人格,人们互相承认为人格,互不侵犯对方人格之神圣,严格遵守一种共同的、通行于整个社会的规范。禽兽之平等是弱肉强食原则,是狡诈无赖之徒得逞猖撅的原则,是使邪恶畅行无阻的原则。人之平等则是以正压邪的原则,是理性制驭情欲(但不是去人欲或灭人欲)之原则;人们不仅不以出身上的贵贱之分,而且不以体力、智力上的强弱之分,在精神上和社会上论优劣。可见,人之平等实质上是精神平等。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的高薪养廉政策根植于其厚重的现代精英主义文化之中,并有其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简化的政府制度与之相配套,因而比较成功;中国在建国后由于受到平均主义的影响而长期推行较为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即使在改革开放后精英主义悄然兴起和推行拉开收入差距的按劳分配政策,因而分配政策渐趋合理.但由于受到仍很浓重的平均主义的影响而难以确立起合法性,所以难以继续丰满,并且反而使非制度化的分配方式有机可乘,非国家的社会文化有所扩展并与国家体制和意识形态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与罗尔斯的平等原则具有高度的同一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平等原则都源于对资本主义不平等现象的深刻反思,并且他们都极为反对平均主义。马克思与罗尔斯平等原则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关注的是当下人的不平等状况而罗尔斯的平等原则却是倾向于未来的,二是罗尔斯认为人们的平等应是权利层面的平等而马克思认为的平等则是法律面前的平等。  相似文献   

18.
傅立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和罪恶,设想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和谐制度。他认为在分配领域,要实现公平分配,和谐制度是实现公平分配的社会制度基础;提出了按劳动、资本、才能比例公平分配产品的原则;反对在产品分配方式问题上的平均主义分配观点。傅立叶的公平分配思想既有积极的意义但也打上了时代局限性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以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为基础,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功能不平等进行测算的计量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功能不平等程度远低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从城镇居民功能不平等计量结果来看,目前我国社会相对稳定,但局面不容乐观,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当前我们要关注收入分配不平等,也要关注人们在住房、休闲、人际关系、健康、工作满意度等功能分配方面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系统地解读邓小平的分配思想。邓小平的分配思想经历了坚持按劳分配、先富带共富与克服平均主义到消除两极分化三个阶段。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分配过于悬殊;既要关注个人利益,又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既要重视发展生产,又要兼顾人民群众生活。分配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系统工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