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马林来到了上海。马林到上海之后不久,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接替维经斯基工作的尼科尔斯基(俄国人)也来到了上海。他们同李达商议,建议“应当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于是李达“发信给各地党小组,各派代表两人到上海开会”。国际代表的到来,加快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老年人》2005,(7):38-38
参加中共“一大”的15位代表中,有两位外国人,一位是俄国人尼科尔斯基,另一位是荷兰人马林。1920年7月,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使者来华。8个月后,维经斯基离任回国,他的使命由尼科尔斯基接任。尼科尔斯基来华的目的,是和马林一道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共“一大”时,尼科尔斯基年仅23岁。与他同岁的“一大”代表有济南小组的王尽美,比他年龄小的有北京小组的刘仁静(19岁)和济南小组的邓恩铭(20岁),其余的代表年龄都比他大。作为中共“一大”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尼科尔斯基长期以来是个谜一般的人物。20世纪80年代之前,包括中国、苏…  相似文献   

3.
贺吉元 《老年人》2004,(4):40-41
1938年,任弼时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委托,出使共产国际。他的这次莫斯科之行,使共产国际承认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是正确的,也最终使共产国际认可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1937年8月7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召开中国问题的专门会议。王明以共产  相似文献   

4.
1936年12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政治局委员王稼祥送到苏联去,彻底治疗他的伤病。到达莫斯科后王稼祥一边治病,一边肩负着党的重任,向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汇报了中国共产党的目前状况,介绍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1938年8月,王稼祥带着共产国际关于确认毛泽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回到了延安。在落实共产国际这一指示、向毛泽东移交最高权力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原负责人张闻天体现了—位真正革命家的高尚胸怀。  相似文献   

5.
贺吉元 《老年人》2003,(5):34-35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美两国关系严重隔绝,美国学者本杰明·施瓦茨却一头扎进故纸堆里研究起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和毛泽东的关系来。各类资料浩如烟海,他仔仔细细翻阅,在1930年第14期的《国际新闻通讯》上,突然发现了共产国际为毛泽东发的讣告。他如获至宝,将全文摘抄了下来。在这则“讣告”中,共产国际以极其沉痛的语气宣告:“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讣告不无惋惜地说,“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并指出,“作为国际社…  相似文献   

6.
吴志菲 《老年人》2005,(2):36-37
1935年6月上旬,红军主力过金沙江不久,长征队伍中然不见了陈云,就连与陈云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到哪里了。一时间,部队出现了种种说,有的说他已经牺牲了,有说他失踪了。陈云究竟到哪去了呢?原来,红军长征开始后,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白区党的组织,致使上海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那时,中红军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大都通过在上海的共产国际联络进行的,而红军惟一的一台功率电台在湘江之战中被毁,也就中断了与共产国际的接联系。为此,中央曾派人到海,希望重新建立与共产国的联系,但未能成功。遵义会后,中央认为有必要将…  相似文献   

7.
何立波 《老年人》2005,(5):40-41
莫斯科郊外,列宁山下的新圣母公墓,是俄国和前苏联许多名人的归宿地。这里也埋葬着一个中国人,他就是王明。1937年11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到中国,毛泽东非常重视,亲自去延安机场迎接。然而,王明打着共产国际的招牌,目空一切,对中央的工作横加指责。他过高地估计自己在党内的地位,屡屡不经毛泽东、张闻天的同意,就擅自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对外发表谈话和声明,把自己凌驾于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之上。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曾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季米特洛夫关于正式承认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指示…  相似文献   

8.
明同  日娣 《炎黄世界》2009,(2):64-67
孙中山基金会与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2008‘天下为公’两岸行”,是一次高品位的学术交流之旅。广东派出的学者19人,与台湾方面的学者真诚地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其中的焦点是:孙中山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孙中山是不可替代的两岸民族振兴、促进统一的共同旗帜。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破例在中央党部大楼亲自会见广东交流团全体人员,他坦然地说:“你们是第一批进入中央党部的大陆客人。”  相似文献   

9.
《中外书摘》2014,(3):84-85
1923年1月16日,苏联派了一个名叫越飞的共产国际代表,到了上海,与孙中山见面。1月26日,孙中山和越飞在上海联合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简称“孙越宣言”)。该宣言的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龙峰 《老年人》2004,(10):38-39
提起开国大典,我们就会想起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那令人难忘的盛况。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前18年,中国共产党人在赣南山城瑞金也举行过一次盛况空前的“开国大典”——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大典。 1930年8月,共产国际东方部作出 《关于中国苏维埃问题决议案》,提出了“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议。李立三当时临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他马上响应这一建议,准备在红军攻下长沙之后,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然 情况后,决定采纳邓小平的建 议。 …  相似文献   

11.
仁悟 《老年世界》2013,(13):4-6
创建中国共产党 1937年,董必武会见英国记者尼姆韦尔斯谈到创立中国共产党时说:1920年,李汉俊这个从日本归国的学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计划在上海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到武汉来同我商量。我决定参加,并负责筹组党的湖北支部。这个组织于1920年9月组成.  相似文献   

12.
王鑫 《现代妇女》2014,(5):345-346
孙中山自1925年提出新三民主义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学者们对他的新三民主义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的专著、论文,取得了许多成果。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化思想等三个方面。本文就近些年来学界关于他的新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的研究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马林是在1921年6月到达上海的。一到中国,他就立即着手帮助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先后同李大钊、张国焘、李汉俊等交换了意见,研究确定了召开“一大”的有关事宜,并设法与在广州的陈独秀取得了联系。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倚为股肱的老干青枝李烈钧,江西省武宁县罗溪坪源村人。是中国脱离帝制、走向共和的大功臣。他搏击于社会涌动、诡谲莫测的清末民初,是孙中山倚为股肱的得力助手。1915年他和蔡锷组织声势浩大的"护国军",埋葬了袁世凯当皇帝的黄粱美梦。1917年,孙中山任命李烈钧为元帅府参谋长,后来又继任为非常大总统参谋长。当时,无论资历或声望,刚露头角的蒋介石和李烈钧不在一个层面。不过,急需招揽人才的孙中山很早就注意和赏识青年蒋介石。1910年在日本第一  相似文献   

15.
为中国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这句话是孙中山说的,指的是与他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陆皓东。 孙中山出生手广东香山县翠亨村,陆皓东和他是同乡,两人自少年时代就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他们曾经结伴到香港求学,双双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又一起到天津向李鸿章呈上孙中山写的雄心勃勃、匡救时弊的《上李鸿章书》。他们也曾携手去北京考察,切身体会到皇朝的腐朽。  相似文献   

16.
马力 《当代老年》2009,(5):25-25
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之后,抛弃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和新三民主义,国民党党内开始进一步分化。以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继承了孙中山爱国和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坚持三大政策的光荣传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和支持下,与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岁寒三友图》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夕阳之家     
当今社会,把陌生老人当自家老人悉心敬养的人并不多,辽宁丹东人张克勤是其中个他创办的夕阳之家成立于1996年,16年来,院长张克勤全额出资义务赡养老人,本是国营印刷厂职工的他,在下岗后开了个小印刷厂维持生计和养老院的运转."我上小学时赶上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经常去敬老院帮老人做好事,此后帮助老人就成了习惯."现在夕阳之家共有孤寡老人、残疾智障人士32名.他们在这里有吃有喝有床睡,自己种地,相互,照顾,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相似文献   

18.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林育英出现在陕北。他出席了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在陕北瓦窑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林育英除了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之外,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新民晚报>2009年3月10日有一则读来发人深思的社会新闻报道,说的是安徽芜湖来沪务工农民胡传金,抓老鼠抓出了"名堂".年近5旬的他,开了一家"传金除虫服务公司",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为除四害事业出了把力.刚来上海时,老胡给饭店做送菜工,后来老板派了个任务给他,让他想办法对付饭店里的老鼠,结果这一抓就抓出了机遇.从金融风暴下的社会就业、创业等不景气状态,看胡老汉的"抓鼠灭虫"到创办专业公司,成为一个以此谋生的小产业说开去,其中确确实实大有"名堂经"!  相似文献   

20.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联共(布)为了纪念与他的友谊,于同年9月在莫斯科创办中国孙逸仙劳动大学,简称“中山大学”,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7月26日,国民党中央声明“取缔”该校。同年10月,改为专门培养中共干部的学校。1929年秋,另一所学校——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大”)的中国学生并入中山大学,学生最多时约有五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