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色》是美国黑人作家艾丽斯.沃克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张扬黑人女权主义、构建黑人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一位受旧思想束缚的黑人妇女的思想转变过程和女性意识的成长过程,充分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压迫的生活境遇,以及对这种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善自我及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作者成熟的女性意识,展示了黑人女性从苦难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自发团结在一起的共同奋斗历程,为黑人女性冲破婚姻、家庭的束缚,获得自由和追求自我解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艾丽丝·沃克看来,黑人男性对同族的黑人女性的性别压迫是对白人主宰下的男性霸权势力的丑陋复制,其与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一起,制约着黑人女性主体性精神的发展,并使黑人女性处于各种话语和权利的边缘地位。艾丽丝·沃克在其创作实践中,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修正了种族歧视话语和性别主义话语,并倡导两性间的和谐,以使黑人民族走向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3.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是一部描写黑人女性意识觉醒的经典之作。玛雅.安吉洛站在族群差异和性别平等的立场,书写自己的切身遭遇和内心感受,不仅对美国社会存在已久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批判,还对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身份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唱响了当代黑人女性的觉醒之歌。  相似文献   

4.
《宠儿》与《紫色》是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关注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压迫下生活状态的代表性作品。文章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文本解读,比较分析莫里森和沃克对黑人女性身份问题的关注,并进一步探讨在种族和性别压迫下黑人女性的身份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5.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小说《宠儿》,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遭受性别歧视及种族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悲惨命运,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揭示了对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思想,即只有重新书写黑人历史、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得到觉醒、自我得以回归、自我身份得到重构,才能摆脱种族主义及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现状。  相似文献   

6.
按照华盛顿对黑人女性的4种分类:悬挂的女人、同化了的女人、刚独立的女人和解放了的女人,分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并展示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与遭遇,忠实地表达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给身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指出了正确的争取自我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危机与救赎——《宠儿》的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进行解读,探讨黑人女性在种族和性别压迫下的所面临的精神生态危机,并寻找出路得到救赎,从而构建一个健康平衡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创作实践中,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坚持“女性主义”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沃克揭示了黑人妇女在社会中所遭受的双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建立起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紫色》是其代表作。它从主题,姐妹情谊,两性和谐及叙事策略等方面彰显了艾丽斯·沃克坚定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把种族、阶级、性别等压迫性结构融入到自己的生态思想中,展示了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精神生态三幅完整的生态图景,探讨了在种族歧视、性别、阶级压迫和工业文明摧毁下黑人的精神危机以及危机症候之根源。通过黑人女性派拉特的诗意柄居生活,莫里森表达了对和谐生态社会的向往,指出了构建人与...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刻分析托妮·莫里森代表作<宠儿>中的三代黑人女性形泉、种族歧视下的黑人女性的心路历程以及三代黑人女性独立、自由意识的逐步增强,揭露了奴隶制的非人性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它也使人们意识到:黑人女性必须始终坚持这种独立的自我意识才能彻底摆脱奴隶制和种族压迫,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1.
沃克的小说描绘了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自身性别角色和性别意识的觉醒,是族群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双重表达,其写作的主题和动力主要来自这二者.胡克斯站在黑人女性主体性建构的立场上,批评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女性主义话语在把女性作为一个同质范畴的时候,其理论话语通过把不同女性团体的经验同质化和系统化,从而抹杀了那些边缘的和抵抗的经验模式.沃克着眼于人的解放来理解黑人女性自身的解放以及黑人的性别和谐,其小说虽然受到了主体性理论思想的批判,却是对于女性主义话语的真正突破.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通过塑造一系列黑人母亲形象,揭示了在美国社会里身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非裔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困境。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母亲们颠覆了以前传统的黑人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通过塑造一系列黑人母亲形象,揭示了在美国社会里身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非裔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困境。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母亲们颠覆了以前传统的黑人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4.
<紫色>中描写的被压制的黑人女性身体,反映了她们所承受的来自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她们甚至对自己仅有的财产--身体失去了自主权而成为权力镌刻的表面.<紫色>中的身体叙事不仅是控诉的证据,也成为了反抗强权,书写自我身份的工具.黑人女性可以通过对自己身体的认同了解来达到对自我内心的了解,抵制双重的压迫.小说文本中的黑人女性身体是黑人传统文化的化身,关注黑人女性的身体叙事,不仅可以明晰黑人女性的心灵救赎之路,而且更能理解她们的心灵和肉身所经历的苦难历程.  相似文献   

15.
艾丽丝.沃克是本世纪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长篇小说《紫色》,因为对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的双重揭示,在社会上形成了强烈地反响。她以双重边缘人的姿态述说了一个黑人女性成长到蜕变的辛酸历程。正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她的作品多了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观照。我们也得以透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一种全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6.
"文学性"与"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以该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托尼.莫里森代表作小说《宠儿》中情节安排,叙事视角以及言语运用的陌生化策略,从而揭示美国社会中种族压迫和性别压迫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造成的肉体与精神上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女性的身体主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基本权力意识,也即女性对自我身体的欣赏、支配、享受的自由意志.中国当代的都市女性写作正是侧重从"赞美身体"、"支配身体"、"享受身体"等几个层面,对当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及身体主体意识进行前所未有的审美表现和文化透视.作为一种性别意识鲜明的"性别写作"亦或"身体写作",都市女作家对女性身体主体意识的审美表现和张扬,必将极大促动女性久被遮蔽、禁锢且多灾多难的身体走向解放和自由,并最终整体地促进和提升女性的性别觉醒和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8.
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苦难与自找解放一直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mMorriso)关注的焦点,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题。(秀拉》(Sula)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本文将主要从象征层面上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来再现莫里森在该书中所描绘的本世纪20~4O年代,美国黑人女性追求、创建自我的历程。“黑人妇女确实存在着,她们的经历、文化,以及导致这一存在的残酷压迫制度都与白人的真实世界并存着……”①黑人女性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由于社会长期种族与性别压迫才使她们迷失了’自我。而黑人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  相似文献   

19.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人工流产>采用女性特殊的立场和体验,以黑人两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为题材,深刻地展现了当今社会对于女性身心的压制、禁锢与摧残和黑人女性女权意识的觉醒,表现出了黑人女性的反叛精神与颠覆性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出现并受到文艺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在以往的众多女性题材的作品中,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颜色》无疑成为最能体现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深刻剖析了黑人女性在后殖民时代所遭受的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并从女性角度出发,呐喊出了黑人女性解放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