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周作人的民俗学研究与国民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作人无疑是中国民俗学的一位重要先驱者。他于1913年至1915年间所写的《童话研究》、《儿歌的研究》、《童话略论》,特别是《古童话释义》即是用神话学人类学派的理论研究神话、传说与童话的最初尝试,也是我国最早的民俗学研究成果。五四时期,周作人是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后改名为民俗学会)主要领导人之一,由此而开始了我国有组织的  相似文献   

2.
1918年2月1日,《北京大学日刊》61号发表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的《校长启事》、随即成立“歌谣征集处”以主持其事,并将征集成果陆续选刊于《北京大学日刊》,由1918年5月20日起,至1919年5月22日止,共发148首.这是我国现代最早见于报刊的一份“歌谣选”.这份富有历史意义的“歌谣选”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现代新诗的歌谣化运动─—兼说《国风》、《乐府》的现代意义李怡对于民歌民谣,中国现代诗人表现出了一种广泛的异乎寻常的兴趣。“歌谣热”几乎与“五四”的激情一起生成,1920年12月成立的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早成立的一批群众社团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北京大学召开了庆祝《歌谣周刊》六十周年纪念会。纪念会由季羡林副校长主持。中文系教授王力、吴组缃、林庚和中文系、社会学系、东语系、经济系、图书馆等单位的中青教教师、研究生和学生出席了会议。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钟敬文、贾芝、马学良,中国民间文艺研会顾问、前《歌谣周刊》主要编辑、八十九岁高龄的常惠老先生,以及兄弟单位的有关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季羡林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歌谣周刊》成立六十周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值得纪念。在民俗学的研究方面,北京大学带了个头,但是后来没有坚持下去。今天开会,一方面庆祝,另一方面请大家发表宝贵意见,怎样在北大把民俗学研究搞起来。希望把空白学科抓起来,搞上去。钟散文教授在发言中说,《歌谣周刊》是一九二二年创刊的,实际收集歌谣的时间还早,一九一八年就开始了,刘半农、鲁迅、李大钊都参与了这件事。一九二八年中山大学创办了《民俗周刊》,同时成立了民俗学会,举办了民俗学讲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和民俗学家 ,其民俗学研究与译介观相互交织影响 ,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教化译介观。这个译介观影响了他对翻译作品题材的选择。周作人选择希腊文学和神话、以及各国童话和民间文学进行译介 ,具体实践了他的译介观。  相似文献   

6.
2021年10月15日一17日,由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主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反思与拓展"的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社科院的90多位学者以及《新华文摘》《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国外理论动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江海学刊》《山东社会科学》《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10多家期刊、出版社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文艺政策的调整落实,回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倾向。那就是,个别回族民间文学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贪大求全,所谓“贪大”,就是把未经考证确是回族民间歌谣的作品说成是“回族革命歌谣”;所谓“求全”,就是把《古兰经》上由宗教学家自觉加工过(不是马克思所讲的“用一种不自觉的方式加工过”)的神话,说成是中国的“回族神话”。这样,对回族民间文学、乃至整个回族文学的研究便增加了一些迷雾,设置了一些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不但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而且在民间文学方面也有丰富的宝藏。长达一千万言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被称为“诗的民族”的傣族现在初步统计就有长诗五百部以上……各族人民浩如烟海的史诗、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有如多姿的春花、无数的繁星,不论数量和质量都可以毫无逊色地与世界上各族人民的优秀文学相媲美。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古代新闻思想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闻学有组织的研究,开始于1918年10月14日,经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倡导,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该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发展为宗旨。”在20世纪初,研究会以发展我国新闻事业为目的,可见蔡元培深谋远虑,目光远大,真是难能可贵。时间正在“五四运动”的前夕,对于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会作为新兴的事业,其成效是显著的。研究会聘请了著名新闻学者徐宝璜,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建设学习园地,出版《新闻周刊》;编撰了我国第一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境内的瑶族,现有142万余人。瑶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民间文学是瑶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是瑶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才能的结晶。瑶族民间文学大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说词等种类。近年来,笔者在研究瑶族民间文学过程中,发现瑶族民间文学与宗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神话、故事传说,或者是歌谣,无不渗透着宗教的内容与色彩。本文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试图阐明宗教与瑶族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异常丰富,不少学者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日本民阎文学进行比较研究,近年来许多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者视野开阔起来,他们把民间文学放在多学科联系的背景上去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也越来越引起日本学者的关注,他们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的翻译、研究、介绍等就是如此.日本学者的研究,比较关注的内容之一是关于民间文学、创世神话、民族信仰与民族起源的问题.他们对于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文化等的研究考察,具有较广的研究范围、兴趣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前期的学人在神话研究中把比较范型具体化为各自不同的研究方法,人类学视野中神话研究的经验和方法参与到文学观念的建构中。以周作人、鲁迅、茅盾及闻一多诸位学人作为考察对象,讨论他们各自神话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及其方法。歌谣研究者把主要来自人类学领域中的比较研究法介绍到中国来,并与中国传统的国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创制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文学比较范型。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中,母题追索、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不但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如果要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那么鲁迅是它的奠基人之一.还在“大夜弥天”的“无声的中国”,在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的时候,鲁迅就象古希腊神话中的大神普岁米修斯,把天火盗到人间,为了建设中国的革命文学,为了给左翼文艺运动提供革命的理论武器,鲁迅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翻译介绍过来.他主持编印了《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并亲自翻译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和《文学与批评》以及联共(布)关于文学问题的决议集《文艺政策》.在鲁迅的倡导之下,在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学以及同形形色色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文学流派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很快地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开花,主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与鲁迅一起被人誉为“周氏兄弟”而声震文坛。作为一个理论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他著述极丰,成就斐然。在中国民俗学发展史上,周作人同样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日本学者称他是“中国民俗学的先驱者”。这是很中肯的评价.本文拟介绍评价周作人早期(指1928年以前)歌谣活动及其理论主张,这是其民俗学活动和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抗战大后方歌谣作为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区域性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文学版图中可视作是全国抗战歌谣的主体.战时,大后方的各大报刊不约而同地登载了大量的歌谣.歌谣这一民间文学形式在继“五四”歌谣研究会征集活动后又迎来了一次活跃的历史时期.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登载了大量的歌谣,这些歌谣适时地反映了战争的时代性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性、鼓动性、节奏性等语言特征.可以说,作为民间文艺一脉的战时歌谣在抗战时代语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学有组织的研究,开始于1918年10月14日,经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倡导,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该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发展为宗旨。”在20世纪初,研究会以发展我国新闻事业为目的,可见蔡元培深谋远虑,目光远大,真是难能可贵。时间正在“五四运动”的前夕,对于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会作为新兴的事业,其成效是显著的。研究会聘请了著名新闻学者徐宝璜,名记者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开风气之先者,他不但很关注安徒生童话的早期汉译问题,而且用白话翻译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从而引发国内安徒生童话热的出现.20世纪20年代,安徒生汉译开始由个体批评家或学者自觉,上升到整体的合力推动,安徒生童话翻译出现高潮,对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也蓬勃发展.叶圣陶在安徒生影响下创作的童话作品结束了中国童话的“模仿时代”,而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全集》则进一步推动了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接受,对中国现代童话的创作与发展影响深远.周作人、叶圣陶、叶君健代表了安徒生入华的三重“侨变推手”,推动了作为诗人巨像的安徒生在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创作、翻译上的全面影响.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安徒生童话的意义和价值才得到充分展现,即“侨易新符”的创造完成才是一种理论、人物或镜像在长途文化旅行之后可能达到的一个长期有影响力的标的.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我国神话研究的奠基者。他在20世纪初所发表的有关神话传说的论著,如《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破恶声论》、《致傅筑夫、梁绳》、《关于中国的两三事》等,是我国神话研究的拓荒之作。鲁迅在他的论著中,对神话与传说的起源、性质、艺术特征、民族特点及其存佚、搜求和整理等问题,都发表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很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这对于建立和发展我国自己的神话理论和方法论原则,仍具有借鉴意义。神话与传统的起源及性质关于神话传说的起源,我国五六十年代流行神话源于劳动说,到了80年代…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搜集、整理出版青海蒙古族民间故事、传说和其它种类的民间文学艺术,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诸如才布喜格、莎仁格尔勒的《青海蒙古族民间故事集》(1986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乌云毕力格、跃进等人的《海西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海西州卷)、《海西民间谚语》(同上)、《海西民间歌谣》(同上),齐·布仁巴雅尔,却苏荣、图格等人的《德德蒙古民间文学精华集》(内部资料)等,共发表故事传说290篇,其中只有几个故事是重复的。当然,这些故事也只是青海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一部分。据乌云毕力格同志说,《海西民间故事集》中的145则故事是从已经搜集到的500多则故事中挑选出来的。可见,海西蒙古族民间故事之多。  相似文献   

20.
鲁迅评论叶圣陶小说共有三次。1935年3月,鲁迅在《表·译者的话》中指出:“十来年前,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1935年3月2日,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评论了《新潮》上的小说作家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欧阳予倩之后,指出:“叶绍钧却有更远大的发展。”鲁迅的两次评论,是对叶圣陶的童话和整个小说作了系统研究之后,作出的符合事实的正确的历史评价,对此评论界未见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