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产业园是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产业集群形态。旅游产业园作为新事物,其实践发展领先于理论研究。虽然旅游产业园在国内已有所发展,但对其认知尚处于探索阶段。相思谷旅游产业园有机融合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要素,充分释放农业中蕴含的巨大旅游潜力,以农业推动旅游业开发,旅游业拉动农业生产,成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联动效应的典范,相思谷旅游产业园建立“公司+农户+网站”创新开发模式,并秉承“生态文明”的理念,采取“内嵌式保护开发”创新创建模式和“复合农业立体展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旅居业”融合发展,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最终实现当地美丽乡村“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是升级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美丽中国"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具体体现。低碳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要求具有契合点,以此为基础构建出一个以低碳乡村旅游驱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机制;此外,从克服"美丽乡村"低碳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出发,提出推进"美丽乡村"低碳旅游的发展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3.
构建"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全面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丽中国"乡村旅游能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能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区域旅游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以开发经营主体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以及以旅游产品项目类型为依托的发展模式。"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应创新旅游资源依托,拓展开发经营主体,丰富产品项目主题。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市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三方面优势,即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可以发展的乡村旅游类型多和市场需求潜力大。最近几年,连云港市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效,创建了一批乡村旅游区(点),开发设计了多条乡村旅游线路,经过大力宣传,乡村旅游成为连云港市民熟悉并积极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类型,村民们也热情投入,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株洲市乡村旅游环境破坏较严重,开发层次较低,产品单一、雷同,社区居民和旅游从业者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肤浅。要发展株洲市的乡村旅游,应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注重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加强对本地乡土文化的传承,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6.
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具有全新的内涵与特征,即促进农村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幸福产业、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美化乡村环境的全新载体、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全新模式、传承乡村文化与农业文明的重要推手.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乡村旅游应坚持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科学规划、力避盲目开发,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突显特色、打造精品,完善利益分配与调控机制、确保各方利益均衡,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乡村环境优美宜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只有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这就迫切需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并丰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浙江省乡村旅游升级存在本土文化挖掘不深、缺乏品牌文化,产品雷同、开发程度不深,乡村旅游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应该做到:突出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立足乡土,打造精品活动项目;拓宽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升级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业呈现出了持续发展的势头,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依据乡村旅游产品的三个分类原则,将乡村旅游产品分为9大类。采用随机抽样法,对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汉中市等10个区域的广大游客在乡村旅游产品方面的旅游行为与欲望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探寻游客在现实的、重复性的和潜在的旅游行为与欲望方面的现状与特点。从广大游客旅游行为与欲望的综合需求特点看,凡是能够吸引游客“重复性”旅游行为的乡村旅游产品一定是游客参与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产品。因此,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今后创新发展的种类选择应主要集中在乡村自然风景类、乡村休闲运动类、乡村休闲山庄类、农业观光园类和乡村特色餐饮住宿类等这5类产品上。最后提出了对乡村旅游产品种类进行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及创新构建乡村大型健身步道、乡村公园、大型乡村游乐园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作为新的旅游方式对促进经济增长,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旅游业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乡村旅游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尤为重要。广西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从这几方面考虑:(一)树立低碳旅游理念,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二)保持安宁环境并向多元化项目发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三)顺应供给规律做旅游,满足消费者返璞归真的需要;(四)创新旅游营销模式;(五)建设满足旅游者的现代化生活需求的设施;(六)乡村旅游要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而转型;(七)校村合作,培养乡村旅游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韩国产业化的发展,给农村带来灾难性的打击,韩国政府为了摆脱农村的困境,增加非农收入,解决脱贫问题,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开发了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如农林部的“体验绿色农村”活动、农村振兴厅的“传统主题村落”活动、农协中央会的“民泊农庄”等;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乡村旅游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和问题,指出发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是乡村旅游向高层次发展的出路,接着列举了江西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最后提出了发展江西乡村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整合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现代农业在客观上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作用。本论文在阐释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涵义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二者整合发展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性为依托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在河西走廊刚刚起步,存在着规划认识不到位、地区分布散乱、项目形式单一、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据此,开发河西绿洲乡村旅游要以“求异”——创新产品,多层次、多样化为主要战略;以“存同”——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指导,保证河西绿洲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促进该区乡村旅游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其特定目标和功能,其运行过程就是优化乡村旅游系统结构、完善乡村旅游系统功能的过程.本文将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运行目标、运行保障和动态反馈与调控机制,探讨了其分析框架和调控过程,从而构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本溪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本溪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今后本溪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应对策,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要形成规模效应,打造旅游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乡村旅游内涵。使本溪地区的乡村旅游能够充分展示本溪的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与日俱增,都市人已逐渐厌倦城市中的生活氛围,渴望去寻求回归自然的感受。乡村旅游以其特有的休闲、清新、自然等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成为旅游业中新的亮点。然而特色性不强、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低、品牌意识差等问题却严重的制约了大连乡村旅游发展。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大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阐述乡村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整理对改善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探讨了乡村旅游和土地整理的内在关系:即一方面通过土地整理,可改善部分村庄环境的脏乱差,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乡村旅游给游人留下的良好印象,扩大了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拓展了土地整理的内涵,最后探讨了土地整理引入乡村旅游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不但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景观深刻改变,而且造就了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这种“城市生活方式”虽然具有进步性与合理性,但也导致人们的社会关系缩减、人际交流贫乏、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习惯不良、心理压力过大、工作过度疲劳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乡村因为拥有与城市不同的自然景观,相对完整地保存了古朴的民风民俗,具有舒缓、融洽、随和的社会关系,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成为人们暂时逃避城市生活方式压迫的一个场所。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性”因素的存在,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通过发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提出大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发展大同乡村文化旅游的策略,从而达到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环境效益的共同提高,实现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古城“凤凰”品牌的带动下,凤凰核心景区边缘自发形成了边缘型乡村旅游景点,快速发展的凤凰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需要高质量的旅游人力资源与之匹配。但实地调查表明凤凰核心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乡村旅游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乡村旅游乡土人才匮乏、乡村旅游人力资源构成不合理以及管理者缺乏基本的旅游管理素养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