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伟 《经营管理者》2009,(3X):78-78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以及党中央保障并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认识民生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社会管理措施,对于实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及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法治视角下,民生问题的解决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民生与法治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措施:关注民生,完善民生立法:服务民生,强化民生执法;保障民生,坚持公正司法;维护民生权益,加强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不但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事关一国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传统农业社会中,囿于社会发展水平,民生的重点主要在于轻徭薄赋、兴修农田水利、兴办学堂等满足百姓基本生存与生活方面的需求,内容较为单调。进入工业社会,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民生的内容较之以前丰富了许多,就业、健康、教育、保障等都被纳入了民生保障的范围。我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力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开创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投人民生资金累计达到33.8亿元,年均增长35%,远超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超过70%。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1,(12):43-49
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回顾我国近几年的几大税种的改革,分析其在改善民生方面的进步,并深入分析税收改革在进一步改善民生方面的不足,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改善民生"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疗卫生改革与保障改善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事物普遍联系与特殊性的思维产述医疗卫生改革与保障改善民生的内在关系。结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与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已成为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  相似文献   

10.
张彩红 《决策探索》2007,(24):67-68
民生是和谐之基.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因此,从不同角度,可以对民生下不同的定义。可见,"民生"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很丰富的信息,本文首先从民生的概念与多学科视野中的"幸福"与"民生"入手,从分配视角引出民生与的关系及中国民生问题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保障民权与改善民生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责任。任何以改善民生为借口拒绝保障民权的做法,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原因很简单,若改善民生成为恩赐公民的慈善行为,民众只有仰人鼻息,感恩连连,而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若不能制度化、程序化与法治化,谁也难以保障改善民生的措施不会被抛弃,不会异化为小部分人谋利的工具。空洞的民权诉求,如果不尊重民众的经验感觉,不伴之以民众利益的切实改进,很难有号召力,更谈不上在实践中推动社会正义了。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领导者》2010,(2):23-24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要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量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2,(27):F0004-F0004
着力增加民利,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责任一直以来都与治理效果紧密相关。创新型政府尤其需要重视治理效果,其辖区内的融资,采购,合同,计费等环节能否做到透明且合理,都是反映治理效果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如何改善治理效果,为国家和民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供给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承载着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然而,在当前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下,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较突出。如何结合政府治理范式革新,摆脱传统公共服务供给理念和行为模式的束缚,构建科学的公共服务协同治理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俊 《经营管理者》2009,(20):289-290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两者内在统一,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可被任期和考核上了发条的官员,是没有这个耐心去植树和树人的,那太慢了,完全是为别人作嫁衣裳;把钱花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校车、游泳池、老年活动中心之类,都是上级看不到的里子,所以不在赌徒的选项里。  相似文献   

19.
陈友强 《科学咨询》2008,(13):12-13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的各项工作,本文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来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是我国经济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通过实施扩大内需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有效弥补了出口大幅下降对经济的影响,国民经济企稳向好,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取得这一骄人成绩,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