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家庭变动状况作了初步考察,认为从有关史籍记载看,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等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辛亥革命前后自然经济的解体及新的生产方式的初步发展是此时期家庭变动的社会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及小资产阶级知识群体的出现与民主革命思潮的勃兴是家庭变动的思想根源;辛亥革命前后家庭变动最大的局限性乃是其严重的不平衡性。家庭变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家庭题材小说反映了社会转型阶段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异状况.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的变动表明:中国家庭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纵向结构,逐渐变迁为以夫妻感情为基础的横向结构,家中的伦理关系逐渐由"主-客"关系向"主-主"关系转化.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动趋势,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理论和经验分析——以北方农村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农村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深刻影响着家庭代际关系.家庭代际关系主要指上下代之间所形成的抚育、赡养、继承、交换和交往关系.代际关系不仅限于"家内".而且存在于"家际"之间,它有性别和生命周期之分,有抚育-交换-赡养之差异.还因制度变迁而有时期和强势代与弱势代之不同.当代农村代际关系研究应做到三个结合:将制度变迁、社会转型与家庭代际关系结合起来,将代际关系与家庭功能变动结合起来,将家庭代际关系与家庭结构和分家行为结合起来.当代农村代际关系既有代际之间束缚减少、日常冲突降低等表现,也有亲子代支配资源能力逆向变动、养老方式单一等问题.推进多元养老体系建设,倡导子、女两系财产继承方式和赡养方式,改变亲代对子代婚姻花费的包办,建立新的家庭规范,对现代代际关系的建立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计划生育文化发展与家庭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的后50年 ,我国在生育文化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利用有关资料从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 ,估计计划生育文化发展对我国家庭制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在计划生育文化的推动下 ,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家庭类型核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家庭的生育、生产和养老等物化功能逐步削弱 ,而家庭关系在简单化的过程中却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关信平 《社会科学辑刊》2023,(5):88-96+238+241
我国新时期社会政策发展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国家与家庭的关系,以便使国家与家庭在民生保障中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国家与家庭关系是各国制定与实施社会政策中的重要基础性问题。我国社会政策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当前,我国在此方面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厘清国家与家庭之间的主导责任关系,如何在国家与家庭之间达成合理且有效的责任分工,以及如何优化国家与家庭之间的动态功能关系。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社会政策中的国家与家庭关系既不应该是“去家庭化”,也不是简单的“再家庭化”模式,而是应该走向国家主导下的“家国衔接与合作”模式。为此,应该本着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在民生建设领域积极强化国家责任,发挥好家庭在民生保障和服务中的作用,针对具体情况确定国家与家庭在具体民生项目中的责任关系并通过制度协调实现国家与家庭的功能互补与衔接。  相似文献   

6.
家庭夫妇伦理近代变迁的民间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一般认为,中国以男女平等为基础的近代家庭伦理是维新时期明确提出的,主要是西方社会平等观念影响的产物。本文则通过考察后指出,维新运动以前一些通商城市里首先出现的单身化和小家庭化,以及妇女走上社会谋生的生活方式变动,是中国近代家庭伦理萌生的启动条件;而男耕女织劳动分工、夫妇对等的传统民间生活伦理是中国近代家庭伦理演生的主要内在源流,由此演化萌生了男女并立、夫妇为友的近代家庭伦理。由此表明,中国近代家庭伦理的最初演化萌生,主要不是受西方观念的影响,而是城市化、商业化社会变动带来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动的伴生物,具有中国社会内部民间生活变动的社会基础和民间生活伦理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7.
家庭建设的瓶颈是造成家庭功能不良与缺失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主流话语弱化家庭责任、大众传媒扭曲家庭角色、家庭发展能力欠缺、家庭的社会支持薄弱等。破除瓶颈的当务之急是我国政府要承担主导责任,进行家庭政策制度体系和社会支持机制的整体规划设计,强化对大众传媒的监测评估和家庭研究成果转化,建立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的专业化家庭服务和家庭危机干预机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未来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总体趋势是核心家庭日益增多,直系家庭和联合家庭逐渐减少。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提出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更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呈现出三种状态:1.相对稳定的家庭类型。三代直系家庭是其代表;城镇三代直系家庭的维系得益于家庭内部管理的松弛,在农村则与独子比例增大有关。2.明显上升的家庭类型。夫妇核心家庭提高幅度显著,实行2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是这一家庭类型的主要推动力量;隔代直系家庭增长率最高,它既是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的重要现象,又是社会发展具有缺陷的反映;单人家庭也有增长,青年人晚婚和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丧偶比重提高是主要影响因素。3.以下降为表现形式的家庭类型。缺损核心家庭明显减少,标准核心家庭有所下降。后者的降低主要是夫妇核心家庭上升所致,或谓核心家庭内部不同类型调整的结果。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结构总体上将持续这种状态,一些家庭类型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动。当代家庭的结构简化和规模缩小使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关系方式发生改变,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家庭建设——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建设。依据相关问卷调查,从婚姻家庭观念、家庭成员关系、家庭与邻里社区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和谐家庭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构建和谐家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对于人类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与其他的关系一样,家庭关系中也存在着冲突,有时冲突的程度也相当激烈,严重危及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对此,应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家庭冲突,以建立和谐家庭及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人口流动的家庭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如何在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层面回应这一新的变化,不仅事关2.5亿流动人口的福祉,也直接决定了城镇化进程中各项改革的成败。基于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研究探讨了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主要模式、迁移序列、迁移轨迹和主要特点,发现完整家庭式流动已经成为我国核心家庭流动的主导模式;在无法实现完整家庭式流动的前提下,家庭迁移呈现出先夫妻、后子女的序列;流动人口迁移的家庭化程度受到迁移距离和迁入地生活成本的影响等特征。人口流动的家庭化不仅直接关系到流动人口的家庭生活和家庭福利,同时也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亟需构建家庭友好型的社会政策环境,以促进发展的共享与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家庭代际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崇玉 《天府新论》2009,(1):108-112
家庭代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受到宏观社会背景变迁的影响,又与微观的家庭结构、家庭规模等密切联系.随着婚姻家庭研究和代际关系研究的深入与扩展,家庭代际关系研究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陆续出现不少有价值的成果,这一领域也越来越被研究者重视.总结和借鉴已往学术成果的经验与不足,必将推动今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家庭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以北方农村为分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家庭是诸个父系血缘关系家庭的集合体,网络家庭分析是认识家庭之间关系形式和状态的重要视角.网络家庭的形成原则一是以直系单元家庭为主、旁系单元家庭为辅,二是以父子、兄弟单元家庭为核心.网络家庭之"网"产生于"本家庭"的分化,由此形成"支家庭",本-支单元家庭关系得以建立.河北省三县调查表明,农村60岁以上、且有子女的老年人超过80%生活在网络家庭的单元之中.近70%的网络家庭由3个以上的单元家庭所组成,并且90%以上的单元家庭在同一村庄之中.这一方面说明目前农村家庭有较高程度的分解,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网络家庭第一代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照料资源是比较丰富的.随着农村中青年进城务工现象增多,聚村而居的网络家庭单元数将减少;子女数量减少也将使网络家庭单元数降低,农村的社会养老福利制度、保险制度和相关保障措施亟待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谐家庭,必须要关注家庭关系.通过对农村家庭关系模式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关系模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更为平等和睦.但仍然存在夫妻之间缺乏感情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因此需要多方面引导和沟通,加快农村家庭关系转型,努力建立新型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及家庭核心价值,源于现代家庭生活萎缩、家庭功能转换不良、家庭责任有失担当、家庭伦理道德突变和家庭文化生活缺失坐标。面对市场化、信息化及多元化叠加而致的社会大转型与家庭的新变化,认识现代家庭核心价值,既追问家庭核心价值因家庭关系"比翼连枝"、"血脉相缘"、"同居共财"的特征和家庭文化"共生为根"、"相依为命"等特质而真实存在,又辨识家庭核心价值在现代家庭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以增强家庭关系免疫自稳、家庭生活固本开新、家庭文化价值自觉与家庭伦理精神构建的集体意识。进而探究"孝道、关爱、民主、责任"对于现代家庭核心价值理念的涵养需要,以确立家庭核心价值的重建方向,挺立现代家庭的价值底气,激活家庭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杨启光 《南京社会科学》2022,(3):137-145+153
促进家庭视角的教育政策改革,把支持家庭与增进家庭成员的幸福置于教育政策的重要地位,旨在发挥教育对于家庭人力资本优化的重要影响作用,不仅是国际社会家庭政策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保障我国家庭成员获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以及推进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现代化改革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重视家庭建设并持续推进家庭取向的教育政策的改革。但以支持家庭并促进家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政策的结构与内容体系还未完全建立。新时代推进我国家庭视角的教育政策体系的创新,重点是建立依照家庭生命历程发展主题需要的教育政策结构,完善涵盖保障、救助、服务与发展家庭的不同类型的教育政策的内容,并从指导服务、综合管理与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强化对家庭视角的教育政策创新体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李泉然 《社会科学》2024,(2):161-170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拥有重要的福利功能。但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农民工的家庭福利功能却呈现出了萎缩化、转移化和市场化的衰退趋势,需要国家社会政策的积极干预。通过引入一个社会政策介入家庭福利的理论框架,发现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干预行动总体上属于隐性家庭主义福利模式。农民工家庭政策的重构应秉持显性家庭主义的福利理念,助力家庭福利功能的培育,提升家庭履行福利责任的能力,支持家庭、强化家庭在社会成员福利供给中的作用,而非盲目地替代和承接其家庭福利功能。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的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相对稳定关系由此受到巨大冲击,继而引发了当代中国家庭在结构、功能、伦理等方面的重大变化.社会的巨大变迁带来了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变迁引起了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动,而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动,不可避免地使得家庭功能发生了弱化.家庭功能的弱化让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约束力日益减弱,导致现代家庭伦理陷入困境.探寻现代家庭伦理观念陷入困境的背景,构建维系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新的现代家庭伦理观念,使之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生命历程视角探讨家庭生命历程事件的代际支持,有助于深入理解不断变化的时空背景下家庭代际关系的当代意义。基于解释性时序混合设计的研究发现,生命历程事件的代际支持呈现出两条主要的实现路径:一是基于家庭形态改变的代际支持调整,二是基于需求引致的代际支持变化。生命历程事件的代际支持既非纯粹基于家庭主义导向的利益权衡,也不完全是家庭规范约束的结果,共同的价值体系和紧密的情感联结促使家庭成员对代际支持达成一致性理解,使代际关系伦理在家庭生活中被制度化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家庭秩序。这种相对稳定的家庭秩序对于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