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凉乐》是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的。西凉在今甘肃一代,是古代内地通往西域的交通孔道。西凉地方乐舞,吸收了汉族和西域其它民族地区以及周围各民族的乐舞艺术,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从南北朝到隋唐数百年间一直盛行不衰。尤其在唐代,以《西凉乐》为代表的甘肃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艺术,流传更为广泛。盛名卓著的西凉乐舞艺术,不仅可以从许多史书记载和敦煌石窟壁画的乐舞形象中得到充分反映,而且在唐代诗歌中亦有生动的描写。如唐代伟大诗人元稹在其脍炙人口的《西凉伎》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相似文献   

2.
汉唐时期,凉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成为西北战略要地和都会,凉州成为我国西北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城市,前凉、后凉、南凉、北凉以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州、郡府治.唐代前期,唐政府对河西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治理,使凉州作为西北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凉州一度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国际交通的枢纽,是唐政府经略西域的后方总部,并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凉州以富饶著称,军事重镇、王候领地、商贸中心促使凉州产生了丰富的音乐品种,其中凉州曲、西凉乐与西凉伎比较突出,从隋唐时期凉州地名的产生与演变、凉州的地域价值与凉州古镇音乐的形成与发展简要分析,对探寻隋唐时期凉州音乐的发展概况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其真伪和作意问题多年悬而未决,颇有争议.安旗教授在《李白词二首之我见》一文中,联系李白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以及创作规律,对二词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这两首词是李白在安史之乱时期长安陷落以后所作.《菩萨蛮》是登高望远,怀念长安;《忆秦娥》是闻萧起兴,心悲故国,都抒发着伟大诗人的忧国情怀,反映着唐王朝的悲局,包含着巨大的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5.
唐“籍坊”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求《长安志》卷八永宁坊条首云:(坊)东南隅,京兆籍坊。按《唐六典》、《通典》《唐会要》以及两《唐书》等,皆不见有“籍坊”之制。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永宁坊条,照录《长安志》此句原文,并于其下注云: 按此,《长安志》文。籍坊未详,或徒坊、病坊之类。俟考。以徐星伯学识之渊博,亦困于史乏记载,而无从考其制度。且喜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区所  相似文献   

6.
宋敏求《长安志》卷八永宁坊条首云:(坊)东南隅,京兆籍坊。按《唐六典》、《通典》《唐会要》以及两《唐书》等,皆不见有“籍坊”之制。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永宁坊条,照录《长安志》此句原文,并于其下注云:按此,《长安志》文。籍坊未详,或徒坊、病坊之类。俟考。以徐星伯学识之渊博,亦困于史乏记载,而无从考其制度。且喜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区所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伊始中国学人所倡导的长安学,是对长期以来有关长安文化、长安文明研究的学科概括、定位与升华,其缘起有“陕”、“京”两“源”,并非某一个人的创立、创建.2009年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长安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及所推出的《长安学丛书》和北京出版的《唐研究》“长安学”研究专号,掀起了长安学研究的高潮.北京的长安学研究扎实、细致,并完全按纯学术的路径一步一个脚印前进,陕西的研究则声势浩大、迅速快捷并具有浓重的组织、行政色彩.2013年,陕西组建了国际长安学研究院,为长安学的未来发展勾画了蓝图,世人乐见其成,应仿效《唐研究》,创办长安学研究专刊,以扩展影响,发现、培养、团结人才,积累学术成果.展望长安学研究,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唐代长安平康坊之北里妓为京兆尹侍宴,提供乐舞服务,但与为地方官府侍宴的官妓不同,北里妓属于市井妓。她们多隶属乐籍,为乐户成员自愿充当,或来源于人口鬻卖。市井妓聚居于北里,与为京兆尹侍宴有关。随着政府对北里管理的加强,北里逐渐形成唐末的规模和规矩。孙棨《北里志》中所描绘的局面当是唐末北里之状况,非北里或长安市井妓素来之状况。  相似文献   

9.
魏晋迄唐的乐舞史诗主要保存在《宋书·乐志》、《隋书·音乐志》及《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为沿用《汉铙歌十八曲》曲调而创作的新题乐府,表现历代王朝开国承家的诗性历史。乐舞史诗作为独具民族特色的史诗范型,与中古时代战争频仍、改朝换代频繁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体现了音乐制度、民族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里志》记载了中和以前长安城平康里的歌妓生活,是后人了解唐代青楼及娼妓的重要的历史资料。此书开后世《青楼集》、《板桥杂记》等描写青楼类作品之先河。此书虽是一部笔记小说,但人们可以从中管窥唐时长安士子生活的某些情状,并了解诗歌创作及传播的某些方式。与此同时,唐末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等也在《北里志》中有着诸多真实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唐乐在我国历史上极负盛名,是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由于唐代进行对外交流,吸收外来艺术的结果,使唐乐舞,其中特別是舞蹈以迥然不同于前朝的崭新姿态出现在乐舞界。唐朝舞蹈这一丰富多彩、蔚为壮观的新姿新貌,在名闻遐迩的《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唐代的凉州,既指河西重镇凉州城,亦指以凉州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的河西诸州。凉、甘、肃、瓜、沙诸州,形成一条沿河西走廊的凉州都市链。唐代大批将吏文士往来凉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纷繁多姿的凉州都市文化。唐诗中的凉州都市文化表现在描绘凉州的繁华景象、描写凉州歌舞、反映凉州民俗与士人精神风貌、凉州的衰落等方面。凉州都市文化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典范。有唐一代,凉州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命运相浮沉。重新认识唐诗中凉州都市文化的厚重底蕴和奇异风采,把握它雄浑的脉搏,在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历史时期,在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相关研究将承载继往开来的文化基础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秦妇吟》的起落及再认识周容良一、多舛的命运《秦妇吟》是晚唐诗人韦庄创作的唐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遭受了最不公正待遇的一首诗。公元880年,韦庄四十五岁时在长安应了举。恰在此时,黄巢带领义军攻入长安。韦庄效忠李唐王朝的美梦落了空。他熬...  相似文献   

14.
唐前乐舞诗最多的是梁朝,为唐代乐舞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但与唐朝尤其是中唐乐舞诗相较,梁朝乐舞诗在描写对象、功能和写作目的三个方面与唐代均有较大的差异:即从梁朝乐舞诗的单纯描摹舞姿舞容的咏舞女变为唐朝的注重乐舞效果的赞舞艺,从梁朝的审美娱乐功能发展为唐朝的陶情、悟道、政治教化等多重功能,从描摹外物到抒情言志。实际上表现了两者一为娱乐一为礼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北里志》是一部描写唐代乾符年间长安歌妓与大中进士狭邪生活的实录式笔记小说,其小说特征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说以第一人称的笔法展开叙述,故事性较强,情节完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二是小说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三是小说塑造出七十馀个历史人物形象,较完整地展现出一幅唐末长安真实的俗文化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6.
《霓裳羽衣曲》,又称《霓裳羽衣舞》,省称《霓裳》。这是唐代宫廷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乐舞。但是,它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说法不一,迄无定论。今试论之,以就教于海内外诸位方家和乐舞爱好者。 回顾有益于思考。自中唐以来,关于它的作者问题,大致有六种说法: 一、杨敬述进献、作者未详说。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礼乐志》云:“其后,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按:应为杨敬述)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宋郭茂倩《乐  相似文献   

17.
新书出版     
[一] 由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靳极苍编解的《李煜、李清照词详解》一书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最近几年继《唐宋词百首详解》出版以来的第二部书。  相似文献   

18.
凉州瑞像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敦煌P.3619卷中五言诗《谒圣容》的诗歌内容和作者浑维明的考释,认为该诗是歌咏凉州瑞像的一首诗歌。根据敦煌写卷的相关记载和敦煌石窟的图像资料,可以确知晚唐五代时期西北地区佛教瑞像非常流行,种类很多,形态各异,功能有别,在河西地区流传的瑞像除凉州石佛瑞像外,至少还有张掖西影像瑞像和酒泉呼蚕河瑞像,说明当时佛教瑞像的崇拜风气在广袤的西北大地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本八三年秋季教材,新增选了三首唐人的送别诗。一首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见初中语文二册),另二首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见初中语文四册),是三首不同风格和情调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作者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补秘书郎。后中博学宏词科,为汜水尉、江  相似文献   

20.
题画诗产生于何时,谁是题画诗的首创者,这个问题似乎已有定论。我国最早的一部题画诗选集——南宋孙绍远编的《声画集》,只收唐、宋两代诗人的作品,未见唐以前的题画诗。清代陈邦彦编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尽搜历代文人诸集,得题画诗八千九百六十二首,不可谓不完备,但也只是唐、宋、金、元、明五个朝代诗人的题画诗,并无一篇唐以前的作品。明代胡应麟在《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