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一般是先行的,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华人社会中,社会救助体系的地位尤其突出。目前我国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困难户救济和“五保户”救济、灾害救济以及其他救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保障最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体系是由救助主体、救助客体、救助内容、救助方式等因素构成的有机结构或系统.这个系统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即为功能.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找准社会救助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务必明确社会救助体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孤保与低保的关系 相同点:同一体系。孤保是社会福利建设,低保是社会救助建设。无论是社会救助,还是社会福利,同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相同。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稳定,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促进经济发展,体现政府的公共责任和社会的道德良知。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社会救助体系框架与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7,22(11):34-36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农村社会救助的内涵、框架、特点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并对构建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进行了大胆设想,以便能够促进农村社会救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以慈善救助、礼会互助为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当时的社会救助工作大多呈现救助手段单一、救助内容单一、救助形式单一,一般都停留在向困难人群发放金钱和物质救助上,没有考虑不同救助对象之间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6.
吕学静  吕茵 《社会福利》2004,(10):11-13
目前,我国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为核心,以其他各种临时性、突发性救助制度作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可以说我国向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又跨进了一大步。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又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而社会救助的多样化原则,则为我们建立一个公正、积极、高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乐平 《创新》2010,4(6):103-106
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保障的精神、维护医疗保健公平、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当前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存在以下问题:救助对象的确定不够灵活,大病医疗救助模式影响了医疗救助制度功能的发挥,医疗救助资金存在绝对不足与相对过剩的矛盾,法律制度本身不完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为了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需要更加准确地确定救助对象,逐步推行综合救助模式,解决好医疗救助资金绝对不足与相对过剩的矛盾,逐步完善医疗救助法律制度,理顺医疗救助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韩作珍 《社科纵横》2007,22(5):21-22
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甘肃省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应从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两个方面入手,构筑包含生存权益保障系统、生活支撑保障系统、突发应急保障系统、时令解困保障系统、特殊补充保障系统与外部环境保障系统六个方面完整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朱冬 《社会福利》2009,(6):18-19
建设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是贯彻中央"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必须理性认识,有效应对. 存在问题 救助资金抽入不足.社会救助对象增长的速度与有限救助资金两者比例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0.
李学举部长曾在全国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实质是一种社会救济的长效机制,解决的是困难群众天天困难的问题,使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制度保证。应该遵循“单项突破,系统完善,点上突破,面上扩展”的思路,使各单项社会救助制度互通,互联、互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丁艳 《社会工作》2010,(23):30-30
近年来,黎川县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实施"民生帮扶工程",创新救助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何平 《社会工作》2012,(2):56-61
建构一个内容全面、制定科学、标准合理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是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境外各国或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社会救助立法是建构社会救助体系、维护受救助主体权利诉求以及法制建设的共同需要。这些立法的路径可以大致归纳为综合立法、专业立法、分散立法和混合立法四种模式。在对境外立法模式的比较、借鉴并考虑到目前影响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各种因素。建议采取分阶段立法,短期内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再专门制定《社会救助法》,最后制定统领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保障法》。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任务。民政部门作为担负大量社会救助工作的职能部门,如何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04,(9):12-41
在全国民政系统高扬"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旗帜,社会救助事业蓬勃兴旺,建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探索方兴未艾的形势下,民政部于2004年9月8日至10日在青岛隆重召开了全国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副部长杨衍银作了重要讲话,山东省民政厅等18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59个单位提交了书面经验交流材料。无论是典型发言,还是书面材料,都浓缩了全国民政战线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新经验、新思想、新做法。本刊特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综合议题及城市低保、农村社会救助、扶贫超市以及捐助等单项议题,凝聚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窦玉沛 《社会福利》2011,(10):4-5,1
着力战略研究意义重大 首先,开展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研究,是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逐年扩大,迈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社会救助已做到了应保尽保,救助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慈善事业的影响力也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沭阳县现有各类残疾人1 1.32万人,占总人口的6.4%。与健全人相比,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处于贫困状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需求十分迫切。为此,沭阳县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尤其在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方面成效明显,广大残疾人的幸福指数稳步提升。落实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为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  相似文献   

17.
揭秀林 《社会工作》2009,(21):29-29
近年来,江西省上饶市民政事业飞速发展,民政对象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已建立起以保障民生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以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为目的的优抚安置体系,以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为根本的城乡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以服务人民、促进文明为目标的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救助管理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学习、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过程中,必须从思想上、认识上分辨清楚救助管理工作的三个W问题,才能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履行好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益的职责,做好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保障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基石,该人文精神决定了公平是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而分配公平则是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法的现实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国这个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无力去追求分配结果的绝对公平,只能以追求生存权利的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权利公平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设置上,即应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核心,全面构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是保障公民生存权的底线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应该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责任及其职能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子系统,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中政府失责问题的剖析,探讨了政府在社会救助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职能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