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伊赫瓦尼教派是中国伊斯兰教主要派别之一,该派受沙特阿拉伯瓦哈比思想影响,结合中国伊斯兰实际,提出“凭经立教、遵经革俗”口号,得到了教民的响应,形成了教派。本文根据一些民间资料,调查、整理伊赫瓦尼教派在西安地区形成、传播的始末,删去一些有争议的细节问题,基本上勾画出其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2.
谢恩莲  庄青 《回族研究》2015,(1):132-136
本文以场所营造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华回乡文化园场所营造、场所认同感形成环境的实际调查与比照研究,以参观者实际游览,参观中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为出发点,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论述了场所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形成对五个维度体验和回族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代青海由于地处内陆边陲,传教士基于近代青海多民族、多宗教状况,制定适合青海地区的传教方法,形成了近代青海地区基督教传播的特点,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对近代青海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藏传佛教传播的文化生态学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传佛教是我国藏、蒙古、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信仰。在地理上,藏传佛教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北部,形成了一个半月形的分布区域。本文利用文化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藏传佛教文化在中国境内的传播与发展,认为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西北部和藏传佛教的诞生地——青藏高原具有相似的文化生态环境,藏传佛教对这一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是导致藏传佛教在中国境内半月形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在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是儒家文化浸润与影响青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吸收、融合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思想,丰富和充实其文化内涵的过程,也是青海少数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发展和创新.因此,在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下,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各民族文化共存并举的多元局面.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郑和及其使团的宗教多元和谐理念的形成以及在围绕下西洋的相关宗教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传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揭示了郑和下西洋与其多元和谐宗教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多元宗教和谐文化的传播在下西洋的巨大成功和深远影响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深层原因,阐发了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樊琪 《民族论坛》2013,(8X):105-10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微博慈善传播开始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逐步成为一种别具特效的慈善新形式,为我国的慈善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具体特征表现为:公众的关注度高;短时间内能迅速汇聚成公益群体;促进传播人人慈善的公益理念;有助于公民意识的培育等。但是,在发展初期,其自身亦存在若干缺陷,为此应该形成多元合力的联动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8.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而形成了一种微电影热潮。对于微电影来说,其属于新媒体形式下的产物,并且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微电影就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短小的故事来吸引观众,近些年来,微电影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网站中都能够见到微电影的存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微电影传播特点及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微博慈善传播开始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逐步成为一种别具特效的慈善新形式,为我国的慈善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具体特征表现为:公众的关注度高;短时间内能迅速汇聚成公益群体;促进传播人人慈善的公益理念;有助于公民意识的培育等。但是,在发展初期,其自身亦存在若干缺陷,为此应该形成多元合力的联动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不仅在国内发展,而且移居海外,形成海外华人群体,包括华侨和外籍华人。伴随中国海外移民的活动,中华文化也传播到海外。本文以阿根廷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阿根廷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类型和重要载体,进而分析阿根廷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和局限。本文指出阿根廷的华侨华人主要是来自福建的新移民,在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更多地停留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表层的器物文化和习俗文化层面,对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层面的传播,在力度、广度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在阿根廷的传播,需要良好的中阿关系,并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支持,以及阿根廷华侨华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伊赫瓦尼维新运动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伊赫瓦尼教派使20世纪的中国伊斯兰教掀开了新的一页.文章根据对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伊赫瓦尼在偏居青藏高原东北一隅的临潭县的传播与发展所作的调查,向国内伊赫瓦尼教派的研究提供了一份较为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公元十世纪,我国藏族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逐渐出现了封建割据的地方势力,在新兴封建领主的倡导下,佛教势力复兴起来,较之前宏期,更为活跃。一些名僧各依其传承对佛典教理,乃至仪规仪式,进行不同诠释,形成各自独具特点的佛学思想体系。这些体系与世俗的封建领主相结合,逐渐形成噶丹、宁玛、萨迦、噶举、觉囊等藏传佛教各流派。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结束了宋、辽、金、西夏长期对峙的局  相似文献   

13.
书法是一门技法性很强的艺术,从广义上讲,全世界每一个民族只要有文字,都会有书法这门技艺.阿拉伯文书法的发与宗教紧密相连,早在一千多年前,伴随着阿拉伯语言文字的逐步统一,阿拉伯文书法也随之开始形成.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促使阿拉伯书法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而形成了一种微电影热潮。对于微电影来说,其属于新媒体形式下的产物,并且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微电影就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短小的故事来吸引观众,近些年来,微电影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网站中都能够见到微电影的存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微电影传播特点及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视野让我们认识到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的并存.作为传统保存最完整、最具规模的民俗活动之一,"自贡灯会"近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活态传承.在20多年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亲缘性、外交推动型、市场自主型等不同的传播路径.本文通过对传播路径的梳理和对比,进一步理清了自贡灯会跨文化传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景怀斌 《民族学刊》2021,12(1):57-65, 90
人独特的脑生理机制带来了人的终极需求,这只能通过文化的情感价值系统,尤其是终极情感价值满足并形构人的意义系统。终极情感价值作为文明共同体的根基性理念或轴心,在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发挥巨大的精神作用。中华文化在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时空中形成自然精神崇拜,表现出"生生""人仁""和合"的终极情感价值及其价值系统。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具有重要启示:以终极情感价值统领共同体意识培育与传播,文化的层次性决定着传播的分层性。  相似文献   

17.
试论华文教育的多样化构成与中华文化的多层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虎 《世界民族》2007,(1):50-55
一、华文教育的兴起及其多样化构成伴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出现和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以学习民族语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华文教育也得以兴起,并不断发展。华文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既是海外华侨、华人客观需求的具体反映,也是他们民族感情的寄托和民族生存的需要。华文学校教育是华文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视野让我们认识到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的并存。作为传统保存最完整、最具规模的民俗活动之一,"自贡灯会"近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活态传承。在20多年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亲缘性、外交推动型、市场自主型等不同的传播路径。本文通过对传播路径的梳理和对比,进一步理清了自贡灯会跨文化传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明朝时期在贵州地区普遍形成的定期集市,对当地民众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些进行物品交换、互通有无的便利场域,既满足了个体的消费需求,又成为生产技术交流的场所。贵州地区的集市有其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社会性,因而也就成为了解贵州地区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媒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贵州集市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的梳理,实际上是打开了研究贵州地区民族关系和民族交往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20.
凌海青 《民族学刊》2022,13(12):41-48, 150
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问题。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并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发展目标。新时代高质量推进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工作,亟待梳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明根基及其时代意蕴。文章从引领时代意蕴、涵养哲学内涵、赋能国际传播等三方面系统性、立体性展示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功能效用与文化意涵,阐述了中华文明之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基础、哲学内涵、时代意蕴,推出新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路径的优化方案,以深化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