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信、公正和责任是政府信用的伦理要素,关涉着政府信用的高低。而目前我国政府在制度、组织和行政人方面存在的某些失范现象,却损害了诚信、公正和责任的政府形象,使政府信用陷入伦理困境。社会转型是这种困境出现的根本原因,而制度的合理性、组织的公共性不足以及行政人的道德异化则是导致这种困境的具体原因。对此,从制度伦理、组织伦理和行政人道德三个维度可以实现对政府信用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实证主义研究是以经验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从早期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其本质都是实证主义的研究.反思公共行政实证主义的研究,它存在着主体客体不能完全分离的认识论局限.因此,超越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就需探索构建以主体问关系为基础的公共行政理论、促进公共行政知识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论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组织管理理论与模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中国政府组织理论与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对理论进行创新,对模式进行变革。创新与变革的基本思路是改变传统的以官僚制为基础、全能型、封闭式的组织理论与模式。即在理论上,建立与经济全球化要求和行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的中国公共行政管理组织理论体系;在模式上,构建基于提高政府竞合能力和公共行政效率的开放式的企业化政府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官僚制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以科层结构、非人格化为特征,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随着官僚制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以政府的企业化管理为特征的后官僚制,逐渐成为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官僚制模式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传统官僚制模式的批判与反思,最后对官僚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性化公共行政理念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行政理念在百年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将直接决定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也必然决定公共行政实践活动的方向.从"执行行政人"、"官僚行政人"、"有限理性行政人"、"理性经济人"的发展理路进行反思,它们都只是从一个简单化的层面意义上揭示了人之本性的内核,进而从认识论维度构建起人的完整体系--心理、精神到行为."完整行政人"是要将此种理念具体为行政制度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行动,追求"完整行政人"是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行政人人性缺失方面对公共行政理论进行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王松梅  张震 《社科纵横》2007,24(4):54-56
中国的公共行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也要不断地进行相应变革,但在转型期所存在的体制的不完善和行政主体行为的不规范所引发的诸多公共行政的问题,尤其行政伦理失范,已成为公共行政发展中不容忽视且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共行政的发展和完善为目标,主要从“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之必需”和“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提升行政素养,塑造行政人格的重要措施”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来说明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是我国公共行政走向“面向现实、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官僚制批判性研究的逻辑包括四个有机关联的组成部分,它以韦伯的"理想型"官僚制理论为对话平台,以对组织理性的检讨为逻辑起点,以对组织目标被个体利益虚化的观察为逻辑进程,以对官僚制伦理背叛和僭越民主价值的反思为逻辑归宿。从学科研究来看,官僚制反思和批判的演化是行政学学科成长和成熟的典型缩影;就行政实践而言,反思官僚制的深化和推进又是特定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塑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李荣山 《社会》2005,40(3):1-31
韦伯在权力与伦理之间的纠结,鲜明地体现了马基雅维里主义“国家理由”学说的双重性。和马基雅维里一样,韦伯看到,随着近代国家的兴起,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价值领域,与其他价值领域相冲突,但又不能彻底脱离其他价值领域。因此,他拒绝纯粹信念伦理,主张效果取向的责任伦理。不仅如此,他还直面马基雅维里时代尚未凸显的现代官僚制问题,把政体伦理降格为行政管理的正当性,从而使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走向前台。从这个意义上说,韦伯是一位“新马基雅维里主义者”。韦伯没能也无意彻底解决权力与伦理的冲突,他接受政治的“手段—目的”在伦理上的不一致之非理性现实,但他留下的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早已不只是一个德国问题,更是一个当代政治的普遍问题。今后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研究不仅要从制度层面,还要从观念层面解释中国如何从传统伦理性的“家产官僚制”演变成今天的官僚制。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遭遇了行政伦理困境,行政失范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多数成员只意识到行政人员伦理,鲜有关注行政组织伦理。理论界对行政伦理困境有所关注,但是鲜有分析行政伦理困境的原因,因而本文就此问题将目前理论界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探求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困境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研究行政伦理困境的三个方向,包括健全相关法律、加大责任研究以及强化对公务员所掌控权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出现了新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雏形.由此而开始的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使得行政伦理建设具有了理论和实践的现实意义.中国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自觉顺应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转型时期,行政主体失范行为显著,行政伦理在实践中遭遇多重困境.如何重构新时期的行政伦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行政学界流行的中心话语之一.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5):77-79
自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正式提出理性官僚制理论后,官僚制已经成为政府机构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行政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无法规避的主题。唐斯因政治学家和官僚制理论家而被大众所熟知,其代表作《官僚制内幕》从深层次剖析了官僚制,有助于了解官员的心理和行为,加深对官僚和官僚组织的理解。因而从官僚制的理论视角出发,以经济人假设为突破,结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官员选拔制度与激励机制,以期寻找适合我国现阶段的针对政府等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马克斯·韦伯官僚制入手 ,重点分析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对理性官僚制作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和反思 ;二是结合当前世界官僚制的发展态势指出当前官僚制改进及其发展历史理路和趋势 ;三是结合当前中国践行官僚制的历史进程 ,指出实现官僚制“本土化”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白智立 《日本学刊》2012,(4):64-79,158,159
比较公共行政视角下的战后日本行政体制具有明显的特征:以国民主权为基点的现代行政体制的民主性;国会制定和健全行政法律,使行政体制的法制性得以增强;以民主性、效率性为目标的行政体制变革性;在国家目标设定上体现出的中央政府行政官僚组织的主导性、能动性以及优越性。省厅体制改革打破了官僚制组织所具有的强烈自律性或稳定性结构。地方分权改革措施具有了提升地方政府决策和执行的自律性,改变地方政府以往作为中央政府派出机构的角色定位,以及向日本宪法所倡导的作为完全自治单位的地方政府回归的积极作用,创造了变革长期以来的中央优越集权体制、统治结构和战后行政体制的基本契机。  相似文献   

14.
路畅  蒙克 《社会》2022,42(2):1-28
理性化在韦伯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韦伯对行政领域理性化(即官僚制的出现)的论述并没有像对经济领域理性化(即资本主义的诞生)的分析那般细致和系统,尤其是韦伯没有如揭示资本主义精神背后的加尔文宗教义那样,揭示官僚制的宗教伦理基础。通过重返被韦伯视为理性官僚制典型的普鲁士官僚制于17—19世纪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路德宗虔敬主义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对普鲁士官僚制精神的兴衰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启发我们从官僚化的价值伦理角度对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5.
已出版的公共行政学教材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三种编著体例,这三种体例均是以管理主义为取向的。过度的管理主义取向忽略了中国的行政生态。实现我国公共行政学教材的本土化必须认真审视中国公共行政的语境,建构基于中国宪政主义的公共行政学教材。  相似文献   

16.
羊许益 《社科纵横》2015,(1):100-102
政治文化和行政伦理是政治生态的两个基点,分别影响着基层公务员行政行为的基本过程和价值选择。政治生态是基层公务员行政行为选择的逻辑起点;破解基层公务员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需要净化政治生态:通过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以净化政治生态内部环境,通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净化政治生态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不公平、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和一些政府官员道德败坏是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发展最为突出的三方面社会环境问题,而社会管理创新能够为公民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是政府公共行政决策的伦理标准,内蕴着关怀全体公民福祉的道德价值,理应成为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首要伦理目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发展的根本基础。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政府不断提升诚信水平,为公民道德的发展塑造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政府官员的道德形象对公民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官员应成为普通公民的道德表率;民间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广阔领域,应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在推进公民道德发展中的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18.
纵观百年公共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行政人"的内涵都在不同层面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人性化的主旨内涵是要注重人的整体层面,将行政人人性进行完整复归."完整行政人"是要将此种理念具体为行政制度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行动,追求"完整行政人"是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行政人人性缺失方面对公共行政理论进行的重构.从对"完整行政人"的价值追求中去复归公共行政的主旨内涵,同时更需要从哲学的维度去把握"完整行政人"的主体性,更好地追寻其内在根本涵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基本的制度框架包括三个层次:宪法层次、法律层次、行政法规和规章层次。从制度本身的性质来说,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行政制度和经济制度。中国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相始终的渐进过程,但在3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制度性问题,特别是社会转轨时期容易产生的"制度漏洞"问题则亟待通过制度安排认真解决。中国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依据宪法和社会发展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和渐进式地进行。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基本上分为三个层面:价值理念、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建立"人民政府模式",强调"规模适度化政府",这是由中国社会现实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是提高政府效率的基本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公共机构的民主化制度建设将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行政事务,传统的行政法学方法论已经无法承担相应的功能.在多元法治国的背景下,行政法学方法论无法固守传统的行政行为型式论,而新兴的行政过程论和法关系论毋宁是动态化的行政行为型式论,亦无法应对公共行政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实现行政法学方法论的调整,逐渐使行政法学趋向更为严谨、实用的社会化研究.具体包括:在体系构建上,应通过学理体系的变革,使行政法学成为公共行政与社会现实联结的纽带,以发挥行政法学的实际效用;在方法论上,吸纳其他社会科学方法,走出传统的规范思维,避免行政法学对行政法专业领域的失语状态;在本体论上,将对行政行为的控制方式从规制转向管制,侧重公共福利之实现,实现行政管制方式的多元化,从政策决定、程序规制和技术规范三个层面实现行政行为的深层次正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