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一项伟大创造。秦、汉时期,我国的丝绸纺织业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以西汉王朝为例,当时在首都长安设有东、西织室,集中大量优秀工人,专门为皇家生产高级绫绢;民间的纺织业,由于不断革新纺织工艺,更是竞放异彩。相传汉武帝时臣鹿(今河北平乡县)人陈宝光妻能织葡萄锦、散花绫,大将军霍光的妻子特意把她召到长安织作。她用的织机有一百二十个镊子,六十天就可以织绫一匹。这种能织图案花纹的织机,无疑是纺织业中的新工艺。从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初年二百余件丝绸衣物及残片看,当时已有了绢、纱、罗、绮、锦、麻布等多种品类。其中的一件素纱禅衣,长一六○厘米,两袖通长一九○厘米,重量只有四十八克,即不到一市两。这大约就是古人所说薄如蝉翼的“雾縠”了。  相似文献   

2.
一、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 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这是连小学生都能回答出的问题,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人,这也是政治经济学上的常识。现在,把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提出来讨论,岂非老生常谈,多此一举?不。正是这个常识性问题,至今还没有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必要的解决,甚至未受到一些人的重视,因而还有大声疾呼的必要。本文仅就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来讨论如何实现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这些年,在体制改革浪潮中,人们提出了不少很有见地的倡议,有些已在试行,并收到了一定效果。然而综观那些倡议,大都是从资金,资产管理的角度来考虑改革的,至于劳动者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则很少涉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讲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莜莜 《新天地》2012,(4):40-41
2011年9月8日下午,北京中年女人沈薇下班回家,发现丈夫马钧割破手腕,人已经昏迷。沈薇立即将丈夫送到医院,经抢救脱离了危险。马钧是北京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口碑很好,即将被提升为校长,他为何要选择自杀呢?一2011年2月底,52岁的马钧被校长胡长轩叫到办公室:"小马啊,我今年底之前就要退了,我已经向上级领导推荐由你来接替我做校长了,但上级领导还要走程序对你进行考核,在这个节骨眼上,千万别出什么差错啊。"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列宁离开我们已经六十年了。当我们以无限深情纪念他的逝世,缅怀他的伟大业绩的时候,认真学习他的理论著作,领悟他的革命精神,理解他的深邃思想,效法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并以此武装我们的头脑、陶冶我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5.
六十、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的日益现代化,一股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思潮又鼓噪而起。本文通过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操作劳动和总体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等关系的分析,探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劳动创造价值的特点,论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高瞻远瞩的爱国主义者,他非常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他说:“我们有艺术史,而且生在中国,即必须翻开中国的艺术史来。”(《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他认为,祖国琳琅满目的文化遗产,是自古以来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南腔北调集·经验》)鲁迅先生对文物的珍视,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尊重、爱惜。  相似文献   

7.
《牛郎织女》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反映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反映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反抗;歌颂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劳动和自由的热爱.这一鲜明的主题,是通过两个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的悲欢离合、斗争考验而展示的.牛郎是一个善良、勤劳、诚恳的农村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热爱劳动,辛勤工作,但是却饱受兄嫂的虐待,得不到一点人的待遇.牛郎的这种生活命运是旧社会农村中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普遍遭遇;他热爱老牛,百般照顾,吃睡都和老牛在一起,这又反映劳动人民对牲畜的深厚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同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汉文帝的社会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对广大劳动人民是有利的,是符合封建经济发展规律的,他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战国时期我国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开始摆脱了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奴隶社会的桎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是,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无休止的战争,也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无穷尽的灾难,出现了“死人如乱麻”的悲惨景象。同时这种长期分裂的割据战争,也阻碍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许多  相似文献   

9.
肖滌井先生在他著的“杜甫研究”,书的“尾声”后面写道:“我誠恳的希望得到讀者的指教!——为了我们的詩人——杜甫。”在这本书的“前言”里也说过这样的话:“我经常怀着这样一种心愿,就是:把詩人杜甫和他的詩,向广大的劳动人民介绍,让广大的劳动人民也懂得他和他的詩。”这种心愿是好的,向广大的劳动人民介绍我們伟大的詩人,劳动人民自然是应该欢迎的了。但是、劳动人民不需要为了了解杜甫  相似文献   

10.
王宪章事略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没有真诚的民主主义的高涨,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涨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列宁还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的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为夺取这一斗争的胜利,当时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此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武昌首义领导者之一、苗族先烈王宪章,就是很值得人们缅怀的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七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艰苦卓绝、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斗争,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六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她是指引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灯塔,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英勇奋斗的六十年历史中,毛泽东同志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能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不能不永远铭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劳动人民始终是反孔斗争的革命先锋,他们用自己的革命行动和造反精神,对孔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也同孔孟之道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还利用山歌谣谚,以极其通俗的文艺形式批判了孔老二和他的反动思想。我们这里搜集了一部分古代至五四运动前流传的劳动人民批孔反儒的歌谣、谚语,分类加以编选。这些歌谣、谚语,只是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一个侧面,但从中也可看出劳动人民批孔斗争的坚决性,这一点在今天,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3.
《周易》在世界上享有“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的美称。我们想,其数的进制与其莫测的变幻大概是其原因所在吧。 在数学王国里,数的进制问题是一个很有用、很有趣的问题。从最早产生的“屈指可数”十进制数;到一年十二个月和一天按十二小时计时的十二进制(一英尺含十二寸也属十二进制);再到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一分钟等于六十秒的六十进制;发展到后来的二进制,并演绎成布尔代数(也叫开关代数,逻辑代数)一套完整的二进制理论系统,广泛应用到开关电路的电路系统以及由此迅猛发展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后来派生出的八进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机转换,即八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本来,关于数的进制问题,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有任意数进制的,但鉴于客观原因,目前,常见的大致就是如上提到的这些进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纱罗组织在生产过程中的断经率,课题组以针排式伺服绞织综框驱动机构为对象,运用矢量法开展机构运动学研究。课题组建立了求解综框运动规律数学模型,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验证分析;依据绞织工艺需求,提出了综框理想的运动规律,指明现有机构缺陷;以减少钢针对经纱的摩擦为目标,创新机构构型,优化伺服电机转角相对织机主轴转角的运动规律,削弱棕框纵向运动与横向运动的位置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针排纵向运动与横向运动在运动时间上的有效配合,能够在满足织造工艺要求的同时避免经纱与钢针的摩擦,从而减少断经,提高了纱罗织物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论岳飞     
(一) 十二世纪前期,在中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民族战争,这就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反对金朝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民族掠夺的战争。当时黄河两岸,江淮之间,人民的抗金浪潮,汹涌澎湃。在这样一个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岳飞的反民族压迫和反投降的斗争,在南宋将领中最坚决、最勇敢。他宁死不屈、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颂。 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部女真族兴起,他们不堪辽朝政府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在阿骨打的领导下, 进行了反辽的民族战争。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女真族在战争中逐渐强大…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异化劳动理论并不是马克思单凭自己的灵感偶然发现的,而是他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和科学研究的思想结晶。马克思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民的幸福……”。1842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积极投身到反对德国专制制度的实际政治斗争中去。这时的马克思还是一  相似文献   

17.
匡善儒自1984年担任灌溪敬老院院长以来,一干就是21年,一个当时还是50出头、身强力壮的中年汉子,现在已是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了。他爱院如家,视长辈为父母,用自己的心去温暖老人的心,人们戏称他是"老人们的‘老儿子’";他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带领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  相似文献   

18.
题目用的两句诗,出自杜甫的《偶题》,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秋,距作者去世仅四年,可以认为它是诗人对自己一生所过的贫困和耕耘生活的体验性总结.杜甫的贫困生活,人们已知之甚详,无需赘述,本文只就其所从事的体力劳动,作一概述.通观杜诗全集,可知有不少篇章是属于诗人耕耘稼穑的纪录,这些诗歌描述了诗人从事体力劳动的辛勤和收获的乐趣,表达了他对劳动的理解.这种劳动体验是促成杜甫在思想感情上靠近劳动人民的重要一环.杜甫从一个官宦子弟成长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不仅因为他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生活,还在于他走过了一条洒下劳动汗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清朝同治元年至十二年(1862—1873年)在陕甘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回民起义,这是回族人民不堪清的反动统治和民族压迫而进行的一次英勇不屈的斗争。但过去有的论著把这次起义说成是“联合”汉族人民进行的起义。韩敏、邵宏谟二同志在《论清代陕甘回民起义的性质》一文中,也把这次起义说成是“以回族劳动人民为主体并联合一部分汉族人民共同反抗  相似文献   

20.
自乾隆六十年(1795年)至嘉庆十二年(1807年)爆发的湘西、黔东北苗民抗清起义是历史上苗族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压迫和封建统治的斗争,前后历时十二载,兵达二十余万,波及湘、黔、川三省六府十三厅,打败七省十八万清兵,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推动了苗疆社会的发展,显示了苗族人民无比强大的威力。乾嘉苗民起义是中国古代被压迫民族反抗民族压迫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上不朽篇章,它永远激励着苗族人民为正义而斗争。值此起义一百九十周年,笔者仅从这次起义提出的口号,进行略述。一“逐客民、复故地。”这是这次苗民起义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