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人物形象的虚构与叙事问题对于创作和鉴赏都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红楼梦>和近年颇受瞩目的小说<尘埃落定>在主人公形象塑造上的异同,作者认为两部小说都建构了呆或傻的他者形象,都通过贵而败蕴藏了悲剧内涵,但是<尘埃落定>在叙事处理上过于谮虚化,以致难以达到<红楼梦>的丰富与深厚,从而导致了作品的高下之别.这个比较说明了人物形象的虚构与叙事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当代小说<秦腔>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们的精神意蕴是相通的:以家庭的兴衰变迁折射时代变化.在叙事手法上是相似的: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叙事手法.<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在<秦腔>中也有体现.从<红楼梦>对<秦腔>直接深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与当代小说之间并没有古今时代的隔阂,同时当代作家应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代文学遗产转化为文学创作的能量,在吸收和借鉴<红楼梦>的基础上超越红楼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和<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瓜子、嗑瓜子.<金瓶梅>从各方面分析辨别,这些瓜子不是西瓜子、南瓜子或别的什么瓜子,而是葵花子(向日葵子).其中有好几处提到人的脸形之一瓜子脸(面),还提到瓜仁,<红楼梦>也提到瓜仁油.据各种情况判断,它们是指向日葵子的果仁及其食油.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为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作家的身世经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使萨满观念渗透于<红楼梦>的创作中.萨满观念信仰在<红楼梦>中有所呈现,并被作家进行了艺术改造与升华.  相似文献   

5.
亚东版<红楼梦>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始至终都伴随着新红学的进程.标点本是一种新的小说文本,标志着<红楼梦>的新的文本形式的产生,也标志着用现代方法处理小说<红楼梦>文本的开始.胡适在重排<红楼梦>过程中着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部"四季分明"的小说,四季赓续是透视<红楼梦>艺术结构的极佳角度.<红楼梦>在四季赓续上呈现出"前跳后连"的整体特点,并将<红楼梦>分成"大现园外"和"大观园内"两大部分.四季赓续也是大观园部分在时间跨度上出现"膨胀"现象和<红楼梦>在第八十回戛然而止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清末至明初,在<红楼梦>研究中,除了评点式或索引式的批注和随笔式的评论之外,还出现了专门的论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红楼梦>评论的形式上却是一个突破.比较典型的是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作家整体崇尚西方和批判传统的情况下,<红楼梦>恐怕是少有的例外,它普遍受到关注、热爱和崇拜.林语堂也不例外,他平生的最爱是<红楼梦>.<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家庭文化叙事,尤其是其精神血脉已浸润于林语堂的文学人生之中,也深入了林语堂的精神和灵魂,这自然提升了林语堂的审美境界和艺术品位.不过,由于过于崇拜<红楼梦>,一味沉溺于模仿,缺乏超越性意向,这是林语堂的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法院适用<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作为案件准据法的司法实践,虽然不能说是蔚为壮观,但蕴藏其间的司法意义和法理思想甚是值得深思.中国法院近年也有了一些适用<通则>的司法案件,而且这些案件的适用过程也契合了国外法院以<通则>作为案件准据法的法理争论.对国内外法院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分析和法理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通则>作为案件准据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选择<红楼梦>人物对话及其英译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扬宪益、戴乃迭译文和霍克斯译文作为分析文本,抓住<红楼梦>中具有典型性的对话实例作深入分析,分析了译者如何翻译人物对话中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1.
在红学史上,从18世纪中叶脂砚斋评点<红楼梦>到20世纪20年代"新红学"诞生前的<红楼梦>研究,学界统称"旧红学".由"旧红学"到"新红学"的变革,<红楼梦>"甲戌本"的发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草木、花柳与群钗——神道设教与大观园群钗的神界胎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利用神道设教的方式把太虚幻境、大观园写成草木、花柳世界,赋予降凡的太虚幻境诸风流冤孽以"花柳"、"草木"之特性,群钗咏花实际上就是自咏,大观园的花开花落也就成了群钗命运的象征.这表明曹雪芹成功地将诗性叙事嫁接到宗教叙事中,令<红楼梦>有别于通俗小说而成为抒情体小说经典.<红楼梦>关注的不是思想,不是事功,甚至不是道德,它关注的仅仅是情缘、仅仅是性情、仅仅是生命,其灵魂是生命意识,其精神渊源是<庄子>,其文学渊源是传统的诗词曲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红楼梦>语料库为基础,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哭态"作了全面、系统地分析统计,探讨了影响作者选择不同"哭态"的因素及"哭态"描写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劭平 《东南学术》2006,(2):152-160
以胡适先生为代表"新红学",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完全不是出自原作者曹雪芹之手,极力贬损后四十回的艺术价值,制造近百年来中国文坛的一段大冤案.<红楼梦>在曹雪芹生前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作品,现有的全部脂批都没有证明,"新红学"家的一个个附会也不足以证明其后四十回是高鹗的伪作.<红楼梦>这部奇书的生命在于它的完整性,后四十回是<红楼梦>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毗陵驿贾宝玉"悬崖撒手"更是令人回肠荡气.  相似文献   

15.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是日中古典作品的巅峰之作,分别代表了两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有<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之说.通过比较,研究两部作品中男主人公文化人格的建构来找到形成二人性格此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探求这看似相同的两部文学作品中细微的区别,和找到男主人公人生幻灭感的来源和解脱之道,为当下文化人格建构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人恩 《东南学术》2006,(2):161-168
大观园是<红楼梦>所创造的一个典型环境,它是作者凭空创造的,还是有生活原型?这一争论的历史已有二百多年,或主"南京随园说",或主"北京恭王府说",或主"江宁织造署西花园说",或主"大观园在<红楼梦>里说".文章对上述诸说的依据和得失进行了梳理,认为"大观园在<红楼梦>里"一说符合作品实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20世纪<红楼梦>在俄罗斯的翻译与传播置于俄罗斯社会变革与中俄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关注其在俄罗斯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红楼梦>在异域传播的历史文化原因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时令节日及其叙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小说常借助时令节日来谋划结构、展开叙事.周而复始的"四时"观念有助于古代小说循环构架的形成.<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小说带有"四时"转换性质,<西游记>等神魔小说也常利用"四时"观念来完成故事之间的过渡性转换.在世情小说中,<金瓶梅>的"四时"秩序尚处在隐含象征层次,<红楼梦>的"四时"布局则已达到了哲理化高度.作为独特的文化心理:"四时感"有助于古代小说表达人物情绪的喜怒哀乐乃至命运的悲欢离合.在古代小说的"四时"叙事中,人们更多地利用"春"与"秋"来生发话题.呼应"天时"的"元夕"等几大传统"人时"节日,为古代小说故事的生发提供了"时机",并成为故事赖以展开的人文化时间刻度.每逢佳节,社会整体的狂欢热闹和个别家庭的生离死别容易出现错位,从而成就了古代小说的"乐中悲"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时序"矛盾"是<红楼梦>中存在的主要一类"矛盾",其产生的原因除了与作者的创作思想等有关以外,还与作者的艺术创作手法有关.其中史家笔法和诗的笔法的运用是最主要的两种手法.史家笔法在<红楼梦>中的运用,除"以一字为褒贬"的用法外,还有其发展,即以故事情节的隐晦、模糊甚至"矛盾"来"寓褒贬,别善恶".而诗的笔法,则通过人物语言等拉长或紧缩时间,使具体的时间增加了模糊色彩,具有了伸缩性,有助于人们对固有时空观念的打破及审美态度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五个书名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的五个书名和四个题名者都是宝玉太子身份的隐语,区别在于各自的构思角度不同.如<金陵十二钗>是从盛京皇宫和北京皇宫的联系以及十二个日子的联系中来构思的;<石头记>是能代表宝玉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在太极盘上的形状的隐语;<情僧录>是从阴阳关系和玉玺的阴阳文角度来写宝玉的太子身份;<风月宝鉴>是能代表大清皇位和宝玉太子身份的诸多日子之间的阴阳关系和在太极盘上的形状的隐语;<红楼梦>是宝玉被立为太子日和失去太子身份日通过太极盘和钟表盘转化为戌时后的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