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识字教学既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又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而且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级教学。课标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 000字,其中要会写2 500个汉字。而低年级要求学生认识1 600~1 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 000个汉字。  相似文献   

2.
识字教育是我国古代蒙学语文教育的起点,也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教育是读写训练、作文训练的基础,也是蒙学初始阶段语文教育内容的重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古代蒙学教材的典范,它们以韵语、属对的方式,开启儿童心智,激发儿童对汉字的认知。古代蒙学中的识字教育对现代语文识字教育仍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春霞 《新天地》2011,(12):225-226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要求小学生认识常用汉字l800个左右,其中1000个左右会写。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识字数量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为了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我带领我县小学语文“三级教研”组全体成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议课,调研、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不但了解到了低年级老师在识字教学中的困惑,同时也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就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儿童阅读,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的汉字教学法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六书是对汉字字形的分析,这说明周代的汉字教学重视字形的分析。但是当时是否编有这种用六书分析字形的识字课本,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它没有流传下来。《汉书·艺文志》虽有“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的记载,但这部书早已亡佚。而秦汉以后的童篆识字课本多是一种几字一句,几句一韵的韵文,例如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急就篇》和《仓頡篇》残简,以及后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宇文》等,都是把汉字编成韵文之类让儿童诵读,寓识字于诵读课文之中,而对字形的分析似乎并不重视。难怪清代文字学家王筠在《文字蒙求》自序中引用他的朋友陈雪堂的话说: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一种“复脑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识字教学我们缺少一些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教学中一些识字方法,虽然对科学识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这些识字方法又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建构起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从汉字本身的识记规律出发,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对识字量、字种、字序上做出科学的定位,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蒙学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小学.蒙学教材是幼童在启蒙教育阶段阅读的各种读本.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整体上来讲,主要有四个特点集中识字,使用韵语和对偶,综合各种知识,注重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儿童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  相似文献   

9.
识字教学是小学启蒙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基础,把握好识字教学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以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以儿童的生活实践为辅佐,充分运用多种形象直观逼真的视频图象和教学挂图,注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打好坚实的识字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字理识字教学法所识所教的汉字是现行通用的规范汉字,不应采用针对古文字形的“六书”来分析现代字形,也不应偏重“造字”之理而忽略组形之理。对于现代汉字的字理,学者们已有新的阐述,教师应通过学习加以掌握,不能固守“六书”止步不前。最好能有适用的《现代汉字教学字理》问世,以解当前字理识字教学之困。  相似文献   

11.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时下识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高耗低效,学生对识字兴趣不大,写字潦草,错别字随处可见。如何扭转这一现状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相似文献   

12.
大型字书《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中有很多音义不明的未识字,这些未识字大部分是从历代字韵书中辗转传抄下来的。历代字书在编纂时,对其中的未识字大都未详加考辨,只是简单地注上音未详、义未详或音义未详,极大地影响了字书的编纂质量。本文选取这两部字书中的17个义未详的未识字进行了考证,供未来的修订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孔子曰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关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字母和音标的先后次序问题 ,胡春洞的《英语教学法》中介绍了三种方法 :1 .先教字母、后教音标 ,这种教法最普通 ;2 .字母和音标同时对比教 ,这种教法开始流行 ;3.先教音标 ,后教字母 ,这种方法较少见。采用第三种方法 ,并在教学音标时通过音标与汉语拼音的对比 ,教学生怎样拼读单词及字母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完音标后看着音标自己读单词、读字母 ,这是初中学生英语入门的速成方法 ,使学生一开始就形成“心理优势” ,这种方法既符合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中“集中识字”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喜欢读书     
兰梦凝痕 《社区》2008,(20):58-58
喜欢读书,由来已久。 如果没有记错,身平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在六岁那年。尚不识字,捧着一本叫《新方世玉》的小人书,也不知道正反,就靠着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自以为是,装模作样的读着。后来被正在睡觉的父亲听见。也许觉得我还算是个可塑造的孩子,于是就开始教我认很多的字,并将我送进了学校。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  相似文献   

15.
元代汉人、南人的女童教育差别不大,都是以女红为主的家庭教育,父母和外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望族和儒士之家的女童能够依照司马光《书仪》《朱子家礼》的要求,幼时习诗文诵读,七岁始读儒家经典,十岁左右始习女工,十二三岁始习歌舞等艺术。这些女童所读经史以朱子集注勘定的《论语》《孝经》《小学》为主,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受元代社会世俗化的影响,歌舞书算等技能教育受到普遍重视。与注重女红和辞章为中心的女童技能教育相比,元代女德教育则较为缺乏。受当时浓烈的贞节观念的影响,刘向《列女传》、曹大家《女诫》和《礼记》等颇有影响,但少见有读《女孝经》《女论语》者。许熙载《女教》就是根据当时不重视女教的情况,结合两个女儿的教育,辑定经史中有关女教的文字而成的新女教书,对元末明初的女童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有诰《诗经韵读》和王力《诗经韵读》在韵字归部和异文处理方面均有差异。两部《诗经韵读》对个别篇章用字的认识不同,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江有诰对某些韵字的归部错误,王力在其《诗经韵读》中纠正了江氏的错误。但同时发现,王力对个别韵字的归部值得商榷,而江氏的归部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7.
<正>识字教学作为儿童语文启蒙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帮助儿童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具有关键作用。本项目通过问卷调查、市场调研与文献检索发现当今小学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甲骨文应用于低学段识字教学的可行性。在图书编写时主要采用的教学思路是:通过解析简单独体字与偏旁部首等构字部件的甲骨文字形,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对《广韵》反切上下字今读和被切字韵母今读关系分析的结果,可以获得古反切今读的简捷方法,即: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须专门的音韵知识和资料,仅仅依据反切上下字今读,便能够推求出被切字韵母今读。 当我们遇到一个古反切需要折合出它在普通话里的读音的时候,旧来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传统的,即利用《韵镜》、《七音略》之类的韵图。为此,先要判明反切上下字所属何韵,然后根据属韵在韵图中归字。这是十分麻烦的事。因为,即使仅就《广韵》来说,反切上字虽然不到五百个,反切下字却有一千多,很难记住其中每一个字的属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程标准》的缺失——义务教育英语语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语音教学的课程目标和知识描述的分析,发现了《英语课程标准》中语音教学的缺失。笔者把英语语言的本质作为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明确了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中关于语音技能和语音知识技能的具体目标、训练内容。并针对现阶段(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语音教学的缺失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小学段英语识字的四步解码教学法,这一方法将改变学生的英语语言观念,有利于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英语语音意识,从而使儿童英语学习和第二语言机制的获得成为一种自觉的、精确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汉字的识字法有很多,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识字法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往往使人有时不知某字到底应该用哪一种。本文主张用“字理识字法”统帅其他识字法。“字理”为主,其他为辅,融成一套完整的汉字识字法。“字理识字法”认为:成千上万的汉字是由200来个基本字构成的。构成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是以形示意;二是用已有的字表意兼表音。学会了这些基本字,再掌握了汉字的构成法,所有汉字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