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邬焜先生"信息本体论"的目的是划分"全新的存在领域",即物质(如月亮)是"直接存在","客观信息"(如水中月)是"间接存在",两者没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直接存在不等于间接存在,强调这是与传统哲学根本不同的"元哲学"。但是,邬先生"信息进化论"居然违背"信息本体论"的规定,声称"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体现了"亦此亦彼的思想",即物质与"客观信息"两者的演化,"亦此亦彼",间接存在(如水中的月亮)等于直接存在(如天上的月亮)。由于传统哲学里的物质没有可被认知的任何信息(规律和属性),"客观信息"就成了"变相的物质","物质演化"则名存实亡,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摆设。所谓"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只是"客观信息"(如水中的月亮)在演化。然而,"客观信息"(如水中的月亮)既不能进化或退化,也不能同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为理论依据、以图片(物质过程)的认知为例,在20名受试中进行了看图写句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受试的认知/句法受语境的制约,是不尽相同的,但总的来说,又具有倾向性的、可预知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哲学著述具有明显的诗意品质,这种文学笔法是一种自觉的语言策略。他以"自然"为参照实践"无言"的理念,清除滞留在"常言"中的一整套常规观念,从而消解语言-权力的宰制结构对人性的异化。文学笔法的意义在于,通过诗意的虚构和趣味,庄子争取到了与政治权力对话、谈判、对抗的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的阐释,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论述了康德的基本的自然宇宙观,从而揭示出康德自然宇宙观的伟大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宇宙的神秘及其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5.
《上帝也疯狂》是一部经典的喜剧片,同时又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严肃而深刻的信息:现代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它的"物质发展过分地超过了它的精神发展";现代人出现了越来越突出的精神危机。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有助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向着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以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为背景,创造性地建构起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大土地私有制及资本家对利润的无止境的追求是导致人的异化、自然的异化和社会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最根本的社会原因.这个理论不仅揭示了马克思思想中的生态学思想,而且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深化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青年军旅作家卢一萍的作品有着一种高原旷野、原始古朴、雄浑悲壮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往往能给人以巨大的思想启迪和灵魂荡涤,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释怀。我有幸读过他的《沿着世界屋脊》、《众山之上》、《神山圣域》、《高原二题》等作品,其独特的风格,让我深深感怀。新一期《读者》杂志来了,一翻目录,又看到其一篇《明亮的河》,当然是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地抢读之,反复读之。果不其然,他的这篇小小的散文,又一次让我感喟吁吁,而且还不吐不快了。反复咀嚼,择要而谈,最起码有以下看点。  相似文献   

8.
自组织理论涉及事物自发、自主形成结构的过程。旅游地是一个开放的不可逆系统,具有复杂性和自组织与他组织复合的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旅游地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条件、动力机制和途径,指出系统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和随机涨落是其自组织演化的条件;竞争与协同是其演化的内生动力;在时间、空间与功能结构上的渐变与突变的统一是其演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体现为人以自我意识为基点,力图将外在的一切纳入一个确定化轨道的过程。现代人在欲望的推动下,开启了自然的祛魅化进程,妄图依靠自身的理性实现对自然本性的彻底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古代"自然"概念以及古代人对自然所持的敬畏态度被彻底抛弃。现代人依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改造和创造自然,以主观性保证确定性的努力开启了潘多拉魔盒,造成了人为的风险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各种道德起源成说的得失并吸收其他学科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道德的产生是生物适应性演化和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创化的共同结果,既是客观实在的生理基础(人性和基因基础)和自演化机制所致,也是人的主体意识性和目的性的创化机制所致,其目的在于保障人的生存发展,现实价值源于人过好生活的需要。由此出发以新的视角阐述了道德演化与宗教、法律、制度等现象的关系以及道德的目的、存在的价值、评价标准、阶级性、历史性、普世性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意识视角来探讨唐.伊德的历史观和经验研究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伊德的历史本体论,即从伊德的技术现象学去阐明人-技术-世界复合体;二是伊德的历史认识论,即运用现象学变更来显现人-技术-世界的多元稳定结构;三是伊德的历史方法论,主要是历史变更方法,即多元文化的历史比较研究。伊德的历史意识不仅对当今历史学文化转向及其整合所要寻求的哲学基础及定性研究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而且为从另一种视域阐发唯物史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历史的和辩证的。通过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自然日益进入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并成为人类生产的一个内在构成部分,因此对自然的理解只有建立在实践和社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因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自然是被实践中介过了的自然。同时,对社会的理解又始终只能从人对自然的改造即人们物质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出发,即只有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点,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出发才能理解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现实基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与历史在人类的实践中达到了内在的统一和辩证的发展,最终达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的辩证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科技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分析了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体系视野下科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讨论了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所体现出来的外在价值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价值意蕴具有的内在契合性.提出应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为理论依据,认识科技的本质属性,注重科技的人文价值;关注科技的价值特性,把握科技的价值导向;树立生态化的科技观,实现科技发展生态化、人性化,恢复科技本质.  相似文献   

14.
GATT第20条b、g款是环保例外条款。许多贸易争端都是由对这两款的适用条件的争议而引起的。本文试图通过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海龟案来说明这两个条款的适用限制,并从四个方面归纳其适用范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斯宾诺莎的哲学在于伦理学道德意义上的幸福,其宗旨是引导人们寻求幸福。而达到幸福的途径在于人的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通过人自身的知识能力才能克服阻碍达到幸福之路的激情,使心灵与神、自然合而为一,最终获得最高的拯救和福祉,通往最高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从诗律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文体学及注读等角度看,卞之琳、朱生豪、梁实秋和孙大雨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一段独白的翻译,可谓匠心独运,各显千秋,成为此段独白的四种名译。基于文风与译风关系的考虑,我们在分析不同名家对同一作品的译文时,既应坚持一种标准宏观赏析,又应用多种尺度分别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从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 ,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这一阶段有机联系的两个理论成果 ,对人类实践活动本质和规律的揭示 ,是这两个理论成果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实践问题既是社会历史问题 ,又是认识问题 ,是一个如何认识“感性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社会存在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讲 ,不阐明实践所蕴含的最一般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问题 ,就不可能进一步正确说明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用以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认识论去分析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形式 ,是唯物史观产生的重要条件 ,并对今天科学和哲学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 ,产生着持久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作品的理想人格是在都市人生和乡村人生的对立中完成的。其理想人格蕴含着深厚的湘西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表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自然率真、 雄强张扬的审美理想, 这既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个性解放的思潮一脉相承的,也是作家试图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改良人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重塑国民性格的审美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文化即“人化”——文化概念的一种诠释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即"人化"———依"人"的价值、向"人"的理想改变外部世界和人本身,使之美化、完善化。这一改变有两个向度:外向扩张的向度和内向完善的向度,其中后一向度更典型地反映了文化的本质。文化的"人化"诠释有助于我们重新反省当今流行的"技术—经济"扩张型文明观,反省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的内在缺陷,提供重建"人"的理想与价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的新作《高兴》甫一推出,反应热烈,研究者众多,三年以来,论者已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论述,但在对本书的某一特定意象特别是在本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可或缺的“锁骨菩萨塔”意象的研究存在着不足之处。故从“锁骨菩萨塔”的线索功能、原型意义、互文性、神秘主义、女性崇拜、民间色彩与悲悯情怀、一个形而上的思考等方面对其重要性进行论述,以期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