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庆芳 《科学咨询》2007,3(19):13-15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观点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向自然开战"、"人类同时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奴隶,又是它们的主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开始在人与自然新的实践互动基础上不断加深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邓小平逐渐形成了"加快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辩证统一的基本思路,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观点和论断.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纵观这一思想变化过程,它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崔巍 《管理科学文摘》2009,(23):346-34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在新时代结合中国实际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构建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生态伦理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无论人与自然、人与人还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都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并经法律调整成为法律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地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建立生态文明,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树立人类整体利益观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赵心梦 《领导科学》2021,(1):126-126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逐渐提高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度,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以此在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切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我国经济学类较为典型的系列教材之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导论》(李欣广著,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推进了生态理念与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有机融合,系统阐释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刘兰 《科学咨询》2010,(1):54-55
回归自然是后工业时代的中心话题之一。反思人与自然之间几个世纪以来的远非和谐的关系,人们日益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该重建一种相辅相容的新型关系。本文将梭罗和陶渊明这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家并置,将他们笔下的自然进行剖析,解读他们的自然观,有助于反思生态视野中的自然与人这一及其特殊的自然生命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而变化的,二者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多表现为人受制于自然。  相似文献   

8.
平红 《决策探索》2010,(18):16-17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人类源于自然,人类的生存发展依托于自然,同时也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直接反映着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9.
孙寅生 《决策探索》2007,(20):15-16
科学发展观融汇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唯物辩证的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0.
徐云龙 《决策探索》2007,(16):70-71
一、为什么要回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观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自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淫皙学史上的伟大本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的革命变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哲学研究的对象上,它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所谓丐科学之科学”的长期统治。第二,在哲学的内容上,它建立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现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克服了旧哲学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离、自然激…  相似文献   

12.
从辩证唯物主义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自然界为保证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劳动是人与自然的进行物质变换的中介;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被自然所改变;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就会遭受自然的报复。因此,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14.
提升教育理念。改变教育行为,成为当务之急。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内容要比其他学科丰富得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样语文教学就不能局限于课本,拘泥于课堂,要扩宽教学渠道,延展教学内容,把自然风光、丈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以及生活话题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人力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分析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引起生态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对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实现人与自热和谐相处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使社会实现持续的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从而实现社会的科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的本质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人与社会的关系,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的。本文通过观察人类历史各个阶段生产力发展情况来分析与之相对应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得到均衡和协调分配的社会。和谐社会体现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特征可归结为两方面: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实践中,无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还是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人始终作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而存在。本文就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谈点看法。 (一)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人,本质上是属于自然界的。是一种自然的、有血有肉的存在物,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完善的结构系统。人作为主体的自然结构,是由“人手”、“人脑”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哈尼族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文明观。它对哈尼族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等产生着重要影响。当然,哈尼族的生态文明观有历史局限性,但对于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