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诗意安居非简单“占有一住处”,而是指向精神层面的栖居与安宁,以生活的和谐与精神的自由为旨趣,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蕴所在。心理和谐是一种内洽外融、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势,它是达至诗意安居的心理基础和内在条件,人在心理和谐中才能实现诗意安居。  相似文献   

2.
扬州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古民居建筑艺术以其宅园合一的诗意化空间环境,丰富的建筑、装饰艺术语言,兼融南北的设计风格和大规模较为完整的存留,成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古民居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样本。体现了这一时期人们追求心理和谐下诗意安居的时尚和民居建筑艺术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 ,现代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 ,由是探讨诗意地安居如何可能的问题 ,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有意义的。晚期海德格尔将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人充满劳绩 ,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予以深刻的哲学诠释 ,为寻求终极觉悟的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粮。在海氏存在论解释学视域内 ,其缘在展现、本真存在、临界状态中的觉悟 ,以及诗意的理想与现实的安居相即不二的思想 ,其存在澄明的敞开状态和诗思合一的生命体验境界 ,都非常接近中国大乘禅宗佛学的识度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现代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由是探讨诗意地安居如何可能的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有意义的.晚期海德格尔将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予以深刻的哲学诠释,为寻求终极觉悟的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粮.在海氏存在论解释学视域内,其缘在展现、本真存在、临界状态中的觉悟,以及诗意的理想与现实的安居相即不二的思想,其存在澄明的敞开状态和诗思合一的生命体验境界,都非常接近中国大乘禅宗佛学的识度.  相似文献   

5.
甲为什么要提出感觉语言?它的重要往何在?乙海德格尔说过,人“充满芳绩,然而诗意地安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人生的重要方面.什么是诗意的?我认为指的就是艺术化的人生,通常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化因素体现在(一)人类创作的文学艺术中;(二)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三)生命内在的情绪中,忽视了语言的艺术性体验.而语言是我们生活所依赖的必不可少的存在,它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的.语言不仅作为一种存在环绕在我们周围,而且作为其地存在如自然、社会、文化。心理的表达媒介起着中介桥梁作用,其地存在通过语言被我们理解…  相似文献   

6.
外涉物性的造居与内涉心灵的安居构筑了人类生存的二维视域。劳作是诗意的蕴藉,诗意是居的魂灵,诗意和劳作是人生的一体两面。纯属劳作诗意殆尽,而消弭劳作诗意亦不存。在诸神退隐、技术褫夺、劳作异化的图画的时代,要用畏和良知来召唤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诗意生存成为人们的普遍向往。《秘密花园》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揭示了作家伯内特的生态观和她笔下诗意生存的乌托邦的现实意义。小说中,伯内特赞颂大自然的美好,表现儿童与自然互生共融的奇迹般的关系,指出人与自然的健康关系是解决人类精神危机的一副良方,同时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可以带来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外涉物性的"造居"与内涉心灵的"安居"构筑了人类生存的二维视域.劳作是诗意的蕴藉,诗意是"居"的魂灵,诗意和劳作是人生的一体两面.纯属劳作诗意殆尽,而消弭劳作诗意亦不存.在诸神退隐、技术褫夺、劳作异化的"图画的时代", 要用"畏"和"良知"来召唤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9.
禅宗“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教义,诗意地解决了自我超越与自我完善的宗教课题。它以一种极富魅力的文化智慧,契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消除了佛圣与世俗生活的界限,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宣喻其独特的宗教教义,因而 其偈颂、禅诗、语录等,都极富诗的形象特征。禅宗内在精神的诗意化,是儒道文化精神 的宗教体现,是以中国文化心理为底蕴的。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和谐心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和谐心理是一种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的健康心理。和谐心理是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的精神诉求。和谐心理的建设路径应包括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等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智慧的大自然不仅化生了万物,而且蕴涵着调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奇妙法则———和谐正义法则,为人类处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启迪。所谓和谐正义,就是为了达到万有存在共同体的和谐发展而调适互为对象性存在的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共同法则。作为正义全新视野的和谐是万有存在的共赢选择,是万有存在各得其所的正义,是平衡万物价值的金规则,而不是某一类或某几类“优等存在”的“专利”。既然是和谐正义,就必须以和谐法则、运用和谐手段、经由和谐路径通达和谐正义。平等、平衡和共赢构成有机联系的和谐正义三原则。和谐正义法则蕴涵的和谐精神,既是一种人文精神,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因而,敬畏万有存在的互动秩序,弘扬和谐正义,构筑万有存在共同的和谐基础,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的安身立命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数学充满了和的精神。数学内部的和谐、读者与作者的和谐、若干数学方法是为维护社会和谐服务的三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和谐的语境中,精神和谐应有其确定语义,分析和界定精神和谐的概念范畴是必要的。以系统论的方法看,精神和谐包含着个体精神和谐、群体精神和谐、社会精神和谐三个层面。以个体精神和谐为基础、群体精神和谐为支撑、社会精神和谐为核心的三个层面的有机融和与统一,构成整体社会系统的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心理和谐的一个标准,可以从心理和谐的四个层面(即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对其进行衡量。而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发达地区法院系统率先试行刑事和解制度,引发了对该制度公平性和合理性的广泛的社会争议。刑事和解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法学思潮,体现了刑事诉讼价值的多元化趋势,并且在很多国家已经成功地使之制度化,成为刑事诉讼程序外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结合我国当前司法现状和基本国情,在一些现有的法律制度中融入刑事和解制度中基本的"和解"和"恢复正义"的精神,有利于弥补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体系的不足,促进司法和谐。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研团队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良好的团队文化有利于科研人员自身心理和谐、个群关系和谐、内外环境和谐、共享价值观念。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和谐心理,应该明确团队共同愿景目标、发挥团队领导主导作用、创建团队和谐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7.
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当代教育的功利主义,使生命的意义被消解;教育与生活的分离,使生命失去了根基;教育者角色的强化,使生命的灵动与创造被泯灭。生命解放之路在于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是自由地栖居、创造性地栖居、精神相遇地栖居。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统是影响一国外交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几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它包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和为贵、义以为上、见义勇为等内容。这些心理习惯和思维定势对新中国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外交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襞诗歌作为其个体生命情感体验的诗化形态,生动体现了其内在生命情感的美,即内美。其内美主要体现在诗的生命人格和诗的生命形式两个方面,以及实现内美的三个阶段:入情、入性和入神。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代的美学注重审美感觉在审美心理中的作用,它强调感觉的和谐,要求通过物我相合,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达到内在的平衡,进而使人的感官之美符合道德伦理的善,反对感官至上对道德理性的冲击。这些观点奠定了中国美学以和为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