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0年引起轰动的美国影片《男孩不哭》,讲述了1993年发生在美国一个小城市的真实故事:一个叫布兰顿的女孩无法接受自己的性别,一直自认是“有性别角色危机的男人”。她到一个新的城市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并找到了理解自己的女友。然而她的行为却不被人们原谅:她死在了一群男人怒气膨胀导致的一场血腥暴力事件中。我国南方一省会城市也有这么一位男孩,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为了营构政治化文学新体制,丁玲以较多的批评文字和不多的创作发出了自己作为“小号兵”呐喊助阵的声音。从“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理念和“政治第一”的批评标准出发,她在批评实践中对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问题、作家“改造思想”问题以及形式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同时,她还以自己的创作显示了新体制的“规范”,间接显露出了“小号兵的声音”。在她的批评和创作中,文学与政治一体化的关系,是贯穿始终的中心和基本线索;建立和显示新体制的规范,是她从事批评和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际巨星章子恰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情场和职场均遇暗礁,甚至有媒体称她已到了“四面楚歌”的局面。四面楚歌,这词用得有些夸张,不过肯定是麻烦不小,有她烦的了。“泼墨门”、赵欣瑜、爆料帖、诈捐门,以及《雪花与密扇》的主角被替代等,想处理好,就要看章子怡以及团队的危机公关的实力了,当然最重要的是,章子恰的确需要好好反思了,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处世。  相似文献   

4.
冰心,这位被“五四”的惊雷震上创作道路的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独特的:象她这样以优美的文笔毫无保留地坦露自己,使读者倍感亲切的作者,很难找出第二个。 我们在阅读她的散文时,异常真切地感受到她的“遗传和环境”,“地位和经验”,“对于事物的感情和态度”。这位不相识的作者,好象“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她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她的散文,是“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 如果说她的小说与同期作家比,成就并不算突出的话,那未,在散文领域里,“在平凡的小小事物上”,她确实“宝贵着自己的一方园地。”她所开垦和浇灌的这一方园地,却不  相似文献   

5.
冰心,才华横溢、成就卓著。“在所有‘五四’期作家中,只有冰心属于她自己。”的确,冰心以她温婉、秀丽、清隽、淡雅的独特风格傲立于群星璀璨的现代文学史上,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生于1900年的冰心,这位“五四”以来便走上文坛的“世纪老人”,经历的风风雨雨对她的文学风格带来了影响。冰心前期的作品,描绘较多的不是血雨腥风的残酷斗争,而是着力于叙述自己家庭的温  相似文献   

6.
关于阿伦特的现代性批判,西方学术界为人们勾画了“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不同的阿伦特肖像。基于阿伦特基本著作的文本考察表明:阿伦特的现代性批判同时包含了两面:一方面,她肯定了现代性所包含的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和宪政主义等基本理念;另一方面,她也指出了现时代政治的危机、文化的危机和人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一袭淡绿色的护士服,一抹真诚而不张扬的微 笑,一个穿梭在病区中利落又忙碌的身影,这就是 平凡的于井子,这就是面对着鲜花和镁光灯淡然自 若的于井子。“我多一份爱心,病人早一天康复”,她 用这句朴实的话语诠释什么是“奉献”;她以自己的 行动实现了夙愿:献出自己生命的“元素”,多给别 人一个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刘万永 《社区》2005,(2):40-43
“我丈夫就像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安嘉和,打人、叫骂从来没有缘由。我还不如梅湘南,梅湘南遭遇家庭暴力是因为‘和陌生人说话’,我犯了什么错?”不过,现在摆在江帆面前的头等大事已经不是丈夫的家庭暴力,而是比家庭暴力更让她窒息的命运——她在自己和家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鉴定为“偏执性精神病”。为了这份6年前的“鉴定”,江帆手里拿着六七盒录音带四处上访,备受屈辱和折磨。回到家里,她会下意识地检查阳台的门锁好没有,因为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跳下去”。她的母亲说:“别说没变成精神病,她能活过这8年没死,已经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9.
文轩  朵雅 《今日南国》2005,(23):48-53
如果我说:一个打工妹帮危机婚姻的夫妻“灭火”,不仅当上公司总裁。而且赚的“财富”超过百万!你肯定会睁大眼睛连喊“不可能”。 本文讲述的一个故事:就是在婚情调查公司上班的打工妹,在一次良心发现后,居然捕捉到“劝和不劝离”这个潜在的巨大商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不仅将“婚姻消防员”的工作干得有滋有昧。赢得了巨大的市场。而且不到一年。就受到了100多个历经风雨雷电夫妻的尊敬!她得意地说:“尽管我的收入不高,但我赚的精神财富胜过金钱,早就超过了100万!”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红楼梦》的读者评家几乎一致肯定贾府的林黛玉从来不懂不屑种种流行的为人之道。有谓“天真烂漫,相见以天”;或曰“口舌伤人”“不善处世”“心地褊窄”;[1]今人的读解亦相去不远。“这诗人本质的姑娘既不了解环境,更不懂得战略战术。她唯一的能力就是无意地使用锋利的言词刺激敌人和伤害中立者,以使敌人戒备,使得自己绝无友军而已”;[2]“这是一个只知道信从自己的感情而不知道顺应世上人情的人”“一切都根据她个性的好恶,凭着她感情的流转,毫无顾忌地任意而行。既不经过任何的修饰,也没有半点掩藏”。”\…··久而…  相似文献   

11.
童心做事,喜欢脚踏实地,从剧本写作到影像编排,她喜欢一步步走。 她有时也发点脾气,因为下属剪坏的一条片子,但很快她就会自我反省。她说,人最不明白的就是自己,就像那些客户,看到“影像日记”中的自己时,总是会流露出疑惑和反省的态度来。 她随时与自己的“影像志”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于1899年创作的小说《觉醒》通过描述女主人公艾德娜.庞蒂利埃的几个层面的“觉醒”,努力塑造了一位要求个人自由、敢于表达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敢于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新女性”。然而,艾德娜的这些顿悟只能被看作是一种勇敢却痛苦的历程,远没有达到“醒”的目标。在寻求女性独立人格的过程中,她的许多梦想一个个地破灭,让她认识到,作为一位女性,现实中许多事情都超越了自己能够掌握的界限,她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她自己,最终迫使她彻底放弃自己的所求。作为一个创作和思想观念均先于时代的“新女性作家”,凯特.肖邦错误地选择了《觉醒》创作主题的时机,她的关于女性主体意识的探究是她同时代的人们无法给出满意答案的,也是她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食品安全危机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难题,给各国政府提出了全新挑战。以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为例,分析了政府在应对此次公共危机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困难,指出政府危机管理力量薄弱、法律意识淡薄、政企关系不规范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等是政府在应对此次危机中出现“危机”的原因。据此,政府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健全佘共危机管理法律和制度,明确政府角色和定位,并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得陇望蜀是人的天性,幸运的女人更不会例外。我有一位看起来嫁得很不错的女友不止一次地感叹说:“哎,真后悔当初把自己处理得太早了。”但真要给她个机会,让她挑遍天下男人,恐怕她还是会选中自己那个“不那么中意的家伙”。即使意识到自己的幸运,  相似文献   

15.
赵雪予 《社区》2013,(2):38-38
一场债务危机。也将希腊人懒散的工作、生活节奏凸显出来,欧元区许多纳税人声称,因为希腊人的“懒”与“慢”,而不愿意拿自己的血汗钱出手相助。  相似文献   

16.
《新天地》2007,(1)
2005年3月2日的凌晨,武汉市张惠娟老人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吵醒。她拿起话筒,听见女婿万深焦躁不安的声音:“妈妈,梅兰要跟我离婚,怎么劝也不行,我们这个家快要完了!”紧急出动岳母为救“双博”婚姻危机亲自上马张惠娟听后感到非常震惊,虽然心急如焚,但她明白:无论如何要冷静,如果自己慌了阵脚,女  相似文献   

17.
该文着重探讨中唐政治中“士的超越性”的危机与希望。认为“士”能否认定自己的文化优势是其保持“超越性”的关键。中唐的“士”陷入功利习气之中,从而给“士的超越性”带来了危机。始于初盛唐之际的所谓“文学与吏事之争”在中唐继续展开,其实质是“士”自发地捍卫自己的文化优势。以韩愈为代表的“新儒”用道德形而上学去建构和巩固“士”的文化优势,从而揭开了“士的新自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百种神秘感官》具有浓厚的后殖民主义特色,尤其是东方主义的神秘色彩。其女主人公奥立维亚是中美混血的“香蕉人”,为了全力美国化,她否认自己的华人文化身份,但是美国主流社会却将她视为“他者”,二元文化冲突使她陷入文化身份危机。困境中的奥立维亚放弃了对立的二元文化,接受自己的华人文化身份,用双重文化重塑自我,走出文化身份危机,进入了文化身份的第三空间杂糅,获得新生。奥立维亚的文化身份寻求之路经历了从东方主义的二元对立到第三空间的杂糅,是“他者”的典型身份寻求之路,这个文学人物的心路历程,对越来越多的流散族裔的寻根现象和文化认同经历具有案例价值,为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刚好四十岁,进入不惑之年,自己心里明白离不惑还远着呢。屈指数来,自己从教竟已是第十六个年头,前些天在公交车上碰到一位女士,她上车后,便冲着我直截了当地问:“您是某学校的老师吧!”我说:“啊,对!”然后我也没再说什么。她紧接着说:“我认得你”。我说:“嗅!”。然后又不再说话。我的确不认识她!她接着慢慢地说:“我是您十五年前教过的学生,第一眼我就认出您来了!”。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门罗的《逃离》中,卡拉的“逃离”是对男权话语下自身需要无法满足的环境的逃离,并企图重建能满足自身需要的环境。然而作为女性,要完成这一重建几乎是不可能的。卡拉最终体验到女权主义导致的人格分裂的悲剧境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出走”的她而言,基本生理需求、安全和归属感都面临危机,自我实现需求就不再那么重要。最终“约拿情结”占领了她的身心,她拒绝了解救者的指引,再次回到丈夫的身边。家庭环境造就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依靠别人来解救自己,自己都不会答应。在一切都显得无药可救的时刻,小说最后“出走”又“归来”的山羊充当了他们共同的神域,和他们发生了某种精神上联系,就像自然与灵性一样。使他们最终勘破人性造就的幻象,摆脱罪恶感、界分感和二元对立,直接体验自身内在的神性,体验到巨大的幸福、解脱、连贯和至真,长久以来的无谓争吵也烟消云散,彼此释然,找到了自我的本真,从根本上结束女性内心旷日持久的“逃离”,走向了更好的心灵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