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生态哲学视城里的两大重要范畴——“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危机”日益显现的今天,争论得越发激烈。“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是现代环境哲学无法逃避的重要议题,研究清楚这两个主义,并且认识其争论的本质对于探究当今生态危机具有一定的意义,是舍弃其一还是有保留的扬弃,是值得当今生态哲学深思的。  相似文献   

2.
1989年1月,笔者在西双版纳农村考察,得知傣族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过以神为证公开择偶的习俗,名为“囊简”。据勐笼鲊普玛先生说,清朝晚期,这一择偶习俗还很普遍。民国初年,“汉宫”进到西双版纳后,斥“囊简”之俗为“有伤风化”,先后废止,但在勐笼、勐罕等地,“囊简”活动的消失才不过是近四五十年的事。“囊简”的内涵,既可以从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教育的扩张与女性就业率的增加等,女性在包括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与收入等方面与男性之间的差异正趋于缩小.这意味着人们的择偶观念应由“男高女低”向“男女同等”演变.然而,男女在择偶时多还固守“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这就使得甲女面临更多的择偶难题,剩女问题便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父权为视角,以权力的文化网络为框架,借用传统乡村社会中以宗族、人际关系网为基础的组织体系和通过亲属关系、面子体系等构成的象征体系,深入分析农村“闪婚”的本地化成因.本文认为,传统父权文化并没有因现代思想的冲击而消逝,而是在当下农村继续发挥作用.在打工经济限制青年男女返乡时间的背景下,受父权思想影响的父辈群体为了保证家族的传宗接代,以教化权力为基础,通过打、拉、限、借的方式规训子女的择偶地点,建立起本地的通婚圈.这一模式使得青年男女的择偶时间和择偶地点只有在年假时才得以短暂重合,择偶时间被大大缩短,由此产生了新的择偶方式——“闪婚”.  相似文献   

5.
“圣训”所反映的伊斯兰教婚姻家庭文化特色鲜明,值得深度开掘。“圣训”中,如鼓励结婚,反对独身主义;坚持信仰第一的择偶标准;尊重择偶的自主权;注重婚姻道德,反对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强调家庭伦理,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与观念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威廉·亨利·西沃德在日本实行“武力干涉”政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与美国的实力和利益紧密相连。19世纪后期日本痛定思痛,敞开国门,武力倒幕,有意识地奉行“西方化”政策,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与西沃德在日本实行的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7.
择偶观念是人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择偶观念具体体现为择偶偏好.笔者在系统介绍西方择偶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界相关研究成果,考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择偶偏好的变迁,在与西方研究进行系统比较的同时,着重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单位制解体对择偶偏好、择偶观念所产生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并对中国人择偶偏好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大龄未婚女性”问题的出现,体现着社会性别制度建构的特征,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也是造成“大龄未婚女性”们择偶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之一,而理想的爱情与现实的婚姻的状况也是“大龄未婚女性”们徘徊于婚姻的围城之外的重要因素.“大龄未婚女性”们要摆脱择偶困境,就要以主体的身份来定义自己,建构起真正的自我,在通过婚姻建立的家庭这个伦理实体中达到自我与他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当代都市青年的择偶方式与过程正在发生新变化。大型相亲会作为社会为解决择偶问题所做的一种努力,为都市青年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择偶场域。实地研究发现,大型相亲会为有择偶需求的都市青年提供了交流平台与见面机会,但在实际解决择偶问题上却表现出极大无奈。信息不对称和舆论魔力导致供需双方发生利益冲突、策划精英与媒体共谋制约活动的公益性、市场化运作与相亲市场恐慌导致婚配逻辑畸形错位,以及婚配主体选择意愿的模糊性等极大地制约了相亲会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浪哨”即恋爱之意,是北盘江沿岸布衣族青年男女自由择偶恋爱和交友的独有方式。它起源于布依族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并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布依族的日常生活服务。浪哨活动中对唱的“浪哨歌”表达了男女双方的择偶和交友标准,也是青年男女借以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布依族传承久远的民间风俗,它集中体现了布依族人的社交活动和婚姻追求,是布依族人民所创造的特有的生活文化。  相似文献   

11.
秋瑾 《21世纪》2001,(3):24-25
曾经有多少女明星,当在国内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放弃,走出国门去寻找似乎是属于自已的“好莱坞”之梦。结果,梦碎了,再归来时已是昨日黄花。她们中真正在国外立住足的似乎只有一个陈冲,而回国后能够再铸辉煌的恐怕也只有一个斯琴高娃。张鸣鸣也同样在渴望圆自己的“明星梦”,但走出国门,她主动地切断了这条路,选择了异乡他地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衣锦还乡,告别了对她翘首以盼的观众,认认真真地做起了女性网站“伊丽人”的首席执行官。从小我就喜欢做梦,梦里尽是赫有名的大影星,长大了,便认真地逐渐地用辛苦圆…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3,(15):60-61
离婚后两年,儿子上大学去了,家中一下子人去楼空,一直忙忙碌碌的她感到了一个人的寂寞。周围没有合适的人选,她把目光投向了婚介这种据说选择面更广的择偶途径。但一年多来,意中人未能被“介绍”来,她却深切地感受到了婚介之“黑”给人带来的痛。在北京“2003年3·15消费者维权勇敢者奖”评选活动中,她因勇揭婚介黑幕而以高票数入选。  相似文献   

13.
对2005年至2014年间刊登于五本杂志上的365则女性征婚启事进行内容分析和统计检验,发现在女性征婚者的自我陈述和择偶要求中,既有较为稳定的传统标准,也存在一些时代变化。女性自身的职业和文化程度提及率较高,择偶标准中道德品质和个性、个人素质等受到了更多关注。在社会资源方面,隐性的资源更被强调,择偶标准呈现多元化取向。在更年轻和文化程度更高的女性中,体现出了更具现代性的择偶标准。有婚史和有孩子的女性则更多地关注一些现实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别与深层道德结构--择偶、性的道德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男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男女在择偶和性的道德模式上存在着完全不对等的规范,男女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这些被长久地视为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现象。文章试图从社会性别视角来探究隐藏在择偶和性风俗习惯背后的不平等的道德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如今网络大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异军突起”,而且“风景独好”,在国内本土形成了关于“互联网+”的巨大产业链,同时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文学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网文热”。从跨文化视角对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文学“走出国门”面临的问题,并发起了对未来的展望,抛砖引玉,期望引发对网络文学“走出去”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告诉我们,一切人都是社会的人,一切社会现象和规律都应该而且必须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来体现。恋爱、择偶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它同样受制于客观规律的变化和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生理健康、心理正常的女子,无不寻求真挚的爱情、渴望甜美的姻缘,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婚姻毕竟是男女双方互相吸引、互相选择、互相筛选的结果,而绝非一厢情愿所致。因此,对女性来说,恋爱是否成功,婚后是否和谐,客观上必须使女性择偶年龄区与男性择偶年龄区相吻合,相对应,否则,势必产生男女期望值上的“差异”。 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恋爱、择偶还往往受经济地位、社会背景、文化素质以及年龄、身材、相貌、气质、性格等诸因素的影响。而在其他社会、时空因素大致相近的条件下,年龄(这里主要指女性年龄)则起明显的制约作用。 笔者最近在城镇、厂矿作了一次有趣的抽样调查:未婚女性认为理想择偶年龄22至26岁区间占85%,27至30岁占15%。已婚妇女中,认为24至27岁为女性理想择偶区占91%。而女性实际结婚年龄在22至26岁区间的占75%,27至30岁的占20%,其他占5%。可见,女性实际结婚年  相似文献   

17.
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五四”女性勇敢地走出了国门。凌叔华把自己最深切的关注,投射在了“中国娜拉”们出走后的命运上。她们仍挣扎于传统与现实之间,不过是家庭中有文化的婉顺的“贤妻良母”。短篇小说《小刘》正是通过小刘婚前曾是激进泼辣的“军师”到婚后变成平庸麻木的“母亲”的鲜明对比,表现了传统女性意识对妇女的束缚和摧残,深刻揭示出女性解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8.
剩女作为一种女性突生现象,加剧了女性择偶次生行动的紧张与彷徨。以女性张力为视角,可以揭示现代女性在择偶中面临的种种困境,通过女性择偶路径依赖的多元分析,探究女性择偶模式蕴含理性与非理性的多样化纠结,从科学发展观视阈寻求女性择偶选择的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19.
孙夫人是一位富有炽烈不渝的英雄理念和气概的特定时代的女性形象,“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也”便是她出自肺腑的坚定的择偶原则,她绝不可能是“国际女间谍”,在封建社会,美女配英雄是合乎情理的事,何苦厚诬之?  相似文献   

20.
金田 《市民》2006,(3):8-8
3月5日.因为毛主席在1963年这天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被普通民众简洁地称为“学雷锋日”.时至今日,许多与雷锋同时代的“国家级”英雄,被渐渐淡忘,但雷锋反而越发引人瞩目,越来越多人.在自发地怀念与学习雷锋.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