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贾宝玉软弱性格的历史文化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作既写出了他身上表现出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写出了他身上无法抹去的软弱与屈服。这种软弱性格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沉重的化积淀,而且这种历史化影响潜化成了一种基因遗传,固化成了一种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贾宝玉的悲剧性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宝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他的悲剧是一种由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命定的窒息。他本身处处充满矛盾,似乎很难让人释怀。但联系作者生平的遭遇,却又不难解释。作者将宝玉作为自身的影子,赋予他极高的天分,寄予他极大的希望;同时又清醒地知道:环境所限,他不可能有何作为,必将走向幻灭。作者生平亦是注定满腹才华,却终生不得施展。二者合二为一,成就不朽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逻辑思维里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既肯定又否定,形象思维对同一对象却可以同时既爱又恨,既同情又气愤,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现实情况和情感态度来.所以,一个人物典型、一种艺术境界,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情感意义,经常不是仅用好人坏人、肯定否定两种逻辑判断所能穷尽无遗,形式逻辑的排中律(非此即彼)在论述小说人物多重性格时,有时会失去效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的三个方面——对待女性的基本态度、对待"男性"和"女性"的两性观点以及对"情"的体验和感悟——层层深入的性格层面的分析,揭示了《红楼梦》中所蕴涵的反对封建父权制文化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5.
<野性的呼唤>的主人公巴克以其异常坚韧的生命姿态跃然于杰克·伦敦笔下.巴克是富有抗争精神,对自由荒野充满渴望的强者;巴克是天生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充满爱意的献身者.<野性的呼唤>通过动物的视角来反观人类,是对人性的现实写照和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6.
试论贾宝玉婚姻悲剧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志同道合型的两心相融。可他们的“志”和“道”与贾府当权者培养其接班人贾宝玉读书上进的宗旨背道而驰。这就自然在宝玉的婚姻上来个以“钗”代“黛”。由此就导致他们三人的婚姻都以悲剧结束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学界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情爱观等不同角度,对贾宝玉形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十年有关贾宝玉研究的文章达三百余篇,研究视角、方法多样,观点多客观允当,但也存在观点重复、缺乏新意,甚至抄袭剽窃等不足。  相似文献   

8.
《日常家用》中母亲多重性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被简单地划分为“天使”或“恶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却突破这一常规,在《日常家用》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多重性格的黑人母亲。这位黑人母亲在面对白人的种族压迫和男权文化的统治时,表现出自立自强,宁静平和,怡然知足的态度品行,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9.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被简单地划分为“天使”或“恶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183;沃克却突破这一常规。在《日常家用》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多重性格的黑人母亲。这位黑人母亲在面对白人的种族压迫和男权文化的统治时,表现出自立自强,宁静平和,怡然知足的态度品行,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0.
贾宝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充满深刻矛盾性和复杂性的艺术典型,是曹雪芹满怀激情和理想、倾其心血和才华创造的艺术形象.贾宝玉的女性化特点与女性化性格以及叛逆与顺从、反抗与妥协、坚强与懦弱、初步民主主义者的先进性与封建贵族家庭少爷公子的局限性,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全新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1.
葛鑫 《南都学坛》2007,27(1):51-54
在《红楼梦》中,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的共通之处在于都表现出贾宝玉崇尚自然的石性特质。在女娲补天中,石头经过女娲的锻炼获得了自然赋予的灵性,是贾宝玉在现世中对纯情男女特别是纯情女性产生广泛依恋的原因;但因宝玉的石性特质源自自然精华,不入流俗,所以石性不改。在木石前盟中,宝玉是石,黛玉是木,石与木的意象暗含了宝黛爱情是一种自然本质之爱、天长地久之爱。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塑造是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贾宝玉罪感心理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良 《南都学坛》2007,27(1):47-50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十分复杂的人物形象。他身上表现出的鲜明、强烈的罪感心理是其形象的一大特征。他不是以文化的创造者而自居,却以文化的罪人而自命,他的自轻自贱自贬就是罪感心理的表现与流露。从文化成因上分析,贾宝玉的罪感心理是对君父思想的忏悔,希望以此来向国家、君父负荆请罪。这样的忏悔又表现为一种救赎行为,他认为男权文化对女性犯有“原罪”,他主动地担荷此罪而负重前行,故而使他的生命历程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识,而罪感心理又使他获得了超越生命悲剧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13.
贾宝玉和袭人的世俗情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时阔 《南都学坛》2007,27(2):49-52
据《红楼梦》文本描写,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虽然宝玉和袭人的爱主要体现在生活层面上,爱得相对世俗温暖,但这也是一种真情之爱,也可以说是一种世俗情缘。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情爱是逐步发展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宝玉对待袭人同对待黛玉、宝钗、湘云、晴雯态度的异同比较,可以看出宝玉和袭人之间确实存在着爱的真情。  相似文献   

14.
夏桂霞 《南都学坛》2004,24(5):46-50
贾宝玉向往婚姻自主 ,但又屈服于封建婚姻礼教 ;痛斥仕途“禄鬼” ,但不否定传统文化 ;景仰女子才情 ,但不反对“一夫多妻”制度 ;最终沉溺佛教仙道 ,归依“空门” ,复本如初。由此可见 ,贾宝玉不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而是一个逃避现实社会的遁世者。  相似文献   

15.
论贾母     
贾母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人物.在宁荣两府,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身上又具有善恶兼备的复杂性格,在慈祥、宽厚、亲切、开朗中,可以发现其凶狠和无情.她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化身,但也不乏人情、人性。这个人物给我们带来了丰富而多样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贾敬、贾赦、贾政兄弟比较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绚丽多姿的《红楼梦》人物画廊中,贾敬、贾赦、贾政三兄弟都不算是作者着重描写的人物形象。可是,他们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分别代表着封建末世不同的贵族类型。贾敬崇尚道教,逃避现实;贾赦贪婪残暴,荒淫无耻;贾政则是封建社会正统古板的士大夫的代表。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进程中,上层贵族的种种心态、性格及其命运。  相似文献   

17.
集作家、翻译家和人文学者于一身的贾植芳先生,一生所经半个多世纪的苦难,成就了其从一个山村孩子到七月派知名作家和人文学者的炼狱之路,它不仅铸就了其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丰富多面的形象和深厚的人格魅力,也形成了其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多元的文学观念,更以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融入他的学术品格,其贯穿一生的翻译实践在这里承担了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厚的悲剧情结。以贾氏三部曲《浮躁》、《废都》、《秦腔》为例,考量其中的人事遭际,体察作家的悲剧情怀,将其具体细分为社会悲剧、欲望悲剧和生存悲剧。进而从作家早年生活所形成的性格特征和成年后的文化意识两个方面,探讨贾氏悲剧情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贾宝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是写康熙废太子胤的。他在《〈红楼梦〉里藏血情》(《四川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 3期 )中说 :“康熙帝的二儿子即后来囚禁至死的废太子 ,俨然就是贾宝玉形象的放大与前身 !”3 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底本。这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的另一说法。正当索隐派对贾宝玉原型的推测方兴未艾之时 ,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派崛起。胡适在《红楼梦考证》(《胡适文存卷三》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 1年出版 )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考证 ,推翻了索隐派的种种影射说 ,并提出新说 :“我们看了这些材料 ,大概可以明白《红楼梦》这部…  相似文献   

20.
论贾平凹散文的审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散在当代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为20多年来,他不断扩展散的写作内容,不断追求新的审美样式,表现出广阔的审美视野与选材能力。总括而论,贾平凹的散可以分为五个审美类型:自传类、风情类、世相类、禅思类和化类,每一种类型都相对应地承载着他的身世,他对农乡、市井群类的感悟和对民族与人类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