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弘扬优秀传统师德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型时期,高校大学教师面临着角色的重大转型.吸取传统道德之精华,强化师德、学风建设,奖惩制度、人文环境和高校教师自身修养等方面全面推进高校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浅析高校师德建设的误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专业素质考察,轻师德修养评定;重眼前“经济利益”,轻长远“社会效益”;重外在规范要求,轻道德内省作用;重道德说教,轻道德践行:是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把握高校师德的本质特征,找准师德建设的着眼点,营造良好师德氛围,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内化,从而逐步建立起师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包括育人道德和学术道德两方面,它是高校教师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价值的负面影响、教育产业化观念及师德教育的弱化,致使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出现了大幅度滑坡。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需要观念再造,制度为本;加强日常师德教育,形成长效机制;教师个人要不断学习,加强修养。  相似文献   

4.
马恒民  刘平昌  徐建华 《理论界》2007,42(10):128-13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思想资源借鉴来说。中华“道德元典精神”具有超越传统与西方理论资源的优点,在道德自律以及艺术审美教育上都能够为当前高校师德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成 《东岳论丛》2000,21(1):78-80
中华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历史上 ,由于教师的特殊地位 ,因之对教师的道德要求甚高。传统师德的精华主要有以下内容 :立志乐道 ,甘于奉献 ;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学而不厌 ,博学知新 ;乐教善教 ,讲究教法。在当今师德建设中 ,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的传统师德至少有以下六大方面 :一、教书育人 ;二、博学知新 ;三、爱护学生 ;四、以身作则 ;五、教学相长 ;六、讲究教法。对传统师德的批判继承 ,可以使社会主义师德有更丰富的内容 ,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师德 ,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船山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与道德;提倡严格教师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恒其教事"、以"躬行为本"、"明人先自明";并指出提高教师道德的主要途径在于加强师德修养和师德教育。对当代教师道德建设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宗教对新疆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道德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宗教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一环。伊斯兰教道德是新疆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对新疆的公民道德建设乃至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一定影响。应积极引导宗教,弘扬宗教道德和教规、教义中的某些积极因素,消除宗教道德中的消极因素,促使宗教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正处在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过渡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并能促进其发展的道德文明与伦理精神。 道德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提高文化修养。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民族繁多而凝聚力极强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的原因。中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生活在中国大地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以及海外华人共同缔造的,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各少数民族文化相映成辉的瑰宝,它在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军事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道德伦理学等诸方面都有为世界各国叹为观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道德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和个性。  相似文献   

9.
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针、原则 ,实现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0.
李彬 《云梦学刊》2008,29(4):50-53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两种文化整合对大学生道德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同的作用,规定着大学生道德精神塑造的内容和方向.在校园文化整合的框架下谈大学生道德精神的塑造.应该强调大学精英文化的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高等学校要切实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师德规范要点、具体要求以及考核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一剂良药;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应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相似文献   

13.
李晓元 《理论界》2014,(11):59-65
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或闽南文化德育概念的提出,是闽南文化教育实践的现实激发,更是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足的促动。闽南文化德育资源是一个由爱国爱乡、神明信仰、异乡开创、工作创世、异质包容等道德精神构成的内在关联结构,而工作创造或工作共同体精神是其价值核心。闽南文化德育资源现代转化路径是认知与研究转化、文化交流转化、学校教育转化、载体建设转化、实践教育转化等多重路径的总体,而实践教育转化更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各级各类学校的道德教育 ,不能只关注普通的道德原则、规范 ,更要重视学生在生命经历和经验中的感受和体验。既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 ,同时要结合时代特征 ,将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融为一体 ,将学生带入获得生命的活动中去 ,让学生有感动、有理解、有体悟 ,使他们视道德教育为自身主动追求 ,成为一种与自我不断完善化、理想化相一致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衬托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大致有四方面,即自强不息的意志追求、崇德主义的价值判断、整体为上的广阔胸襟、比国忧民的爱国意识.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学校重要的教育活动,教师活动的潜在动力是"爱与奉献","让教育充满了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教师主体对学生主体实施德育影响的过程,"爱与奉献"教育理念中蕴含着巨大德育效能.  相似文献   

17.
以弘扬传统文化、塑造现代文明为主题,通过对文化精神、文化智慧和道德精华三个层次的分析,着重论述应如何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思想进行挖掘和萃取,塑造出既代表民族秉性和独卓精神又体现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的现代先进文化之“魂”这一现实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境中的大学精神及其悖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中华 《文史哲》2002,1(1):9-16
所谓“大学精神”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及其文化内涵,它是现代性的产物,从教育与文化的内在联系看,教育担当着传承文化道统、开发人的潜能、塑造道德人格的使命。现代大学精神由于内在矛盾日益游离教育的这一人类学本体论意义,大学精神的悖论主要表现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冲突,整合与隔离的对立、“为人”与“为学”的分裂、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杜献宁 《学术探索》2012,(3):107-109
河北省是个文化资源大省,河北传统文化是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河北省发展文化产业,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认真分析河北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认清河北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着力构建以传统文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赵全宇 《学术探索》2013,(9):136-14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伦理道德的进步。人本德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新的德育模式的诉求,即在德育目标的设定上向公民道德转向,道德价值的衡量上向多元一体的集体主义道德转换,道德社会化途径上向交互隐性转轨,这为人本德育的生成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