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雯 《北京纪事》2015,(1):36-41
2015年,北京京剧院的所有工作将围绕“艺术品质提高工程”展开。从市场着眼,从产品着手,在演出剧目、创作水平及演职人员的素质与艺术管理水平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15年,北京京剧院将以打造京剧艺术的“精品店”为追求,以服务观众、满足观众将观众请回剧场为目标,践行“艺术品质提高工程”。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力作和高质量品牌活动,推动剧院向世界驰名剧院和北京城市文化名片建设目标迈进。在品牌活动中,既有2013年和2014年延续下来的项目,也有新的考虑,共分为8个板块。  相似文献   

2.
2012年,对北京京剧院来说,将是充满挑战性和富有意义的一年。新的一年中,"唱响之旅"的200场巡演将继续推进;与梅兰芳大剧院联合举办"每周一星",连续52个星期推送老中青演员高水准的演出;为庆祝党的十八大召开的献礼剧目《中关村》,新编历史剧《孝庄皇太后》《连升三级》《杨七娘》,正在投入紧张的创作与排演中……本期,本刊采访了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侗和著名武生叶金援,同时附上刘景玉追忆父亲、著名京剧小生刘雪涛的文章。正是一代又一代京剧演职人员的努力和敬业,才成就了北京京剧院如今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北京纪事》2013,(1):48-51
老字号,数百年,造福百姓四海传。硝烟、国耻、金匾。丹心、热血、诗篇。同修仁德救苦救难,炎黄子孙宁折不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是什么?相信很多中国人会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爱国!没错,试想一个国家,那里的人们几千年来一直男耕女织地过日子,那么他们对自己脚下的土地一定充满了爱和眷恋。当然,中国的民族之魂并不仅仅局限于爱国,她还有勤劳、勇敢、善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风雨同仁堂》是一部好戏,  相似文献   

4.
京剧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会有发展。以《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京剧,开启了京剧发展创新的一个新里程。同时,也比较好地解决了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普通大众喜闻乐见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7月22日?8月30日,北京京剧院4部经典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在长安大戏院轮番上演。名角新秀齐上阵,唤起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也让年轻一辈看到经典的魅力。
  此次展演由钱浩梁、刘长瑜、耿其昌、曲素英、李崇善、阎桂祥、谭孝曾等老艺术家倾心传授。北京京剧院对复排剧目进行严格把关,决不让不合格的剧目登上正式演出的舞台。连续24场演出原汁原味、精准呈现,展示了剧院在人才培养和改革方面的卓越成果。新老观众好评如潮,场面火爆,剧场里充满了热烈的怀旧情绪。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和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相似文献   

6.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碾玉观音》在北京繁星戏剧村的首演结束后,院长李恩杰告诉记者说:"年轻人的表现都很不错,演出应该说是成功的.当然,这个戏还得好好磨.话又说回来,那些传统经典剧目,当年不都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吗?自从推出合伙人制后,李卓群他们这个团队很快就创作出了这部戏,整个运作都是市场化的;再看台下观众,年轻人占了多数,我感觉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京剧的观众.  相似文献   

7.
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本期我们采访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化妆师佟凤翔、服装师郭春慧,以及“大管事”李春林的孙子李正森,请他们来谈谈梅兰芳大师在服化道方面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观闻 《北京纪事》2014,(7):34-36
“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作为北京京剧院的品牌项目之一,自2011年首届开赛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广泛关注。赛事首开完整剧目比拼先河,每年一届,展现行当多姿、流派纷呈,以戏会友、力捧新星,使一批青年京剧演员脱颖而出。以剧院青年领军为代表的优秀青年演员群体也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戏剧舞台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与当红名家交相辉映,彰显了京剧的迷人魅力与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9.
麻雯  咪拉  韩旭 《北京纪事》2011,(4):43-53
尽管已经88岁高龄,马崇仁老先生依旧嗓门嘹亮,字正腔圆,多年的京剧功底在言谈举止中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京剧梅派的艺术特点讲究一个“圆”字。不仅唱腔要求醇厚清亮、圆润甜脆,而且做工的表演也要凸显一个“圆”,要让观众从任何角度观看演出都有一种美的感受。在圆的背后,则是“方”作支撑。所谓外圆内方,其实是东方女性特有的一种气质。  相似文献   

11.
麻雯 《北京纪事》2013,(4):41-43
谭门七代京剧历经200余年的风雨变幻,各个门派争奇斗艳,尽显芳华。梨园界演绎着一段又一段故事,如同大海中的浪花般连绵不绝。谭派以其独特的身姿屹立其中,从创始人谭志道算起,已逾150年。谭门七代专工老生,皆出自一门一姓。在京剧界绝无仅有,历久弥新,光彩夺目,俨然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2.
麻雯 《北京纪事》2013,(7):38-41
由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创立的梅派是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宋冰华 《北京纪事》2013,(10):38-39
对于北京京剧院青年团的青衣演员侯美来说,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无疑是一次成长中值得纪念的历练。  相似文献   

14.
麻雯  韩旭  咪拉 《北京纪事》2011,(2):32-41
张学津:学余宗马,戏唱人生北京是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国粹",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年来,北京京剧院博采众长、突破创新,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京剧院在"非遗"传承人才的保护上高度重视,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院团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麻雯 《北京纪事》2014,(9):38-39
“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作为北京京剧院的品牌项目之一,自2011年首届开赛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广泛关注。赛事首开完整剧目比拼先河,每年一届,展现行当多姿、流派纷呈,以戏会友、力捧新星,使一批青年京剧演员脱颖而出。以剧院青年领军为代表的优秀青年演员群体也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戏剧舞台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与当红名家交相辉映,彰显了京剧的迷人魅力与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16.
冯岚 《北京纪事》2011,(3):34-47
时代变迁,政治、文化艺、艺术的定位和发展部形成了新的格局,但谭派老生依旧与时代同步。与岁月同歌,谭家从谭志道开始。经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到谭正岩,七代人皆投身于京剧艺术。  相似文献   

17.
京剧演员在脸上涂上某种颜色的油彩,以象征饰演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脸谱是京剧艺术的一大特点,在脸谱之下,演员用精湛的技艺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行当之间的脸谱更是皂白分明、各有千秋。舞台上,不论是插科打诨的丑角黄柏雪、儒雅端重的老生张建峰,还是雍容华贵的老旦翟墨,他们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脸谱。  相似文献   

18.
北京京剧院成立30多年来,一直广纳贤才,从各个地方吸收来不少京剧人才,如来自湖北京剧院的张慧芳、青海京剧团的黄彦忠、北方昆曲剧院的张馨月。京剧本不是北京本土的剧种,它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清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多个剧种相互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9.
麻雯 《北京纪事》2014,(11):38-42
秋意浓,风穿过杨树的声音悦耳动听,片片落叶配合起舞。已经退休的舞美设计师李连生坐在自家阳光充沛的客厅里,四周摆满了他的画作,人物肖像、风景写生、不同剧目的舞台效果图……一幅未完成的油画作品支在画架上,等待着进一步的润色。对于李连生来说,画画是他一生的爱好,也是快乐之源。从事京剧舞美设计近40年,他对舞台这块方寸之地有着说不尽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咪拉 《北京纪事》2011,(9):50-54
北京京剧院名家荟萃、异彩缤纷,凝聚了很多京剧大家前辈的心血。1951年成立的北京市艺培戏校,便为京剧舞台培养了很多中坚力量,如老生李崇善、丑角黄德华,均出自艺培戏校。后来成立的北京京剧团作为北京京剧院的前身也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