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通过利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层面因素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TOPSIS模型对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进行时间变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04-2013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态势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由不安全状态到临界安全状态,贴近度由0.383到0.605,共分为较不安全(2004年)、不安全(2005-2008年)、较不安全(2009-2012年)和临界安全(2013年)四个发展阶段;驱动力、状态、影响三个子系统贴近度呈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变化,生态安全状态由不安全到临界安全,呈现总体逐渐上升趋势;响应子系统贴近度由0.212到0.880,变化幅度较大,由不安全状态到比较安全状态不断升高,压力子系统生态安全状态则由比较安全到不安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建议今后政府工作中应当加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解决耕地占用等矛盾问题,提升土地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
3.
维护土地生态安全,有利于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合肥市为例,采取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维度,共选取19个指标,构建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0年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进行评估。研究发现,2011年至2020年,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变化幅度较小,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从0.0819上升至0.3091,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十年间增长50.81%。提出完善土地法律法规,强化土地行政管理措施;坚持土地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强化相关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以及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出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对 “十二五”期间长沙市
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长沙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在2011年——2015年整体上处于较安全状态。其中,长沙市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呈上升状态,趋向安全状态;从子系统
来看,压力、状态和响应系统也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波动幅度较大;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自然保护区面积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是影响长沙市土地生态
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在参考国内外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 PSR)结构模型,构建了一套包括22个指标变量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了甘肃省2005—2013年的综合生态安全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甘肃省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逐渐改善,但还处于“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PSR模型的云南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区域生态安全水平评价可以为环境监管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区域内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基于云南省2007—2019年生态安全数据,运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结合"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及各州市生态安全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同时,与西南地区其他省份横向对比,进一步分析云南省生态安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10年间,因工业污染物造成的生态压力使云南省生态安全水平出现过短暂下降,但总体上有所提高.基于此,对云南省生态安全监管提出如下建议:建设省内生态监管平台,以便对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实时监管与动态预警,改善省内生态发展不平衡状况;着重建设云南省特殊生态区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省内生态经济产业比例. 相似文献
8.
为筑牢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屏障,测度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健康动态变化和障碍因子,研究通过构建DPSIR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安徽省2000-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指标进行测度,分析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健康状态,再选用障碍度模型对指标剖析,确定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健康值提升的障碍因子.模型运算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 相似文献
9.
以2001-2011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为依据,刹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安徽省2000-2010年的生态承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数据分析表明,安徽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分剐由2000年的1.4268hm^2、0.9408hm^2增至2010年的1.8769hm^2、1.4681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0.4860hm^2减少至2010年的0.4088hm^2。说明安徽省2000-2010年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承栽力,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对安徽省生态承载力开展研究,可为安徽省生态省建设及减少安徽省生态赤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分类和评价,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需要足够的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统筹规划城市韧性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OPSIS熵权法模型测度2011-2018年期间安徽省各地级市韧性评价值,构建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安徽各城市韧性演化情况.安徽16个地级市的平均韧性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暂不存在区域间城市韧性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韧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安徽各城市应不断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在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崔松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21-26,73
2012年我国已走出传统的世界农业大国,迈入城市化率达到51.26%的新征途之中。在此背景下,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采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的城市核心竞争力现状进行了实证评价,并得出:石家庄、沧州、秦皇岛、唐山属Ⅰ类城市,其核心竞争力处于上游;衡水、廊坊、保定属于Ⅱ类城市,其核心竞争力居中;Ⅲ类城市包括张家口、承德、邢台、邯郸,他们的各项指标普遍居后,显现其核心竞争力的弱势。 相似文献
13.
14.
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当今社会的进步速度,专利则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果体现,加快专利创新的发展对"十一五"时期安徽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安徽省近年来专利创新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描述,并运用TOPSIS法对相关专利创新效率的评价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安徽省专利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87-392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利用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RPEI),对2002—2012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改善明显,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从117.3提高到217.6,年均增速为6.4%,高于全国指数年均4%增长速度。与全国对比看,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七项指标呈现五高两低的特点。与自身对比看,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七项指标改善不平衡,呈现五升一平一降的特点,七项指标位次发生明显变化。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与人均GDP成正相关关系,与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呈U型(曲线右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内涵的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探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19-326
保护耕地资源,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分析国内外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内涵和类型,并据此界定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内涵,利用优化的价值评估方法对河南省耕地社会价值进行评估:2013年单位面积耕地社会价值为142.59万元/hm2,价值总量为116.76×1011元,其中社会稳定价值为26.78×1011元,占22.9%;社会保障价值为89.98×1011元,占77.1%。理论和案例研究表明:耕地资源社会价值研究在理论上利于优化价值评估方法和为耕地生态补偿创造良好的科学前提;在现实中利于创新土地制度,构建和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