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使役化中,从使役动词到作格动词的转换,原生及物动词同时受到三种语义选择限制:其一,动词包含"使役义([+cause])"特征;其二,动词是动态动词,表示状态变化;其三,动词的外因可以通过句法(为降级题元,充当介词的补语)或语用(为暗指题元)手段判别.  相似文献   

2.
作格动词是由表"致使"意义,含有[+Tr]句法特性的及物动词,经过非致使化派生而来的不及物动词,表达明确的持续性事件的结果.由于Pr中的DECAUS屈折性功能词的作用,及物动词的外部论元角色被压制,外部论元位置为空,[Tr[Tr,V]]失去了核查宾语格的能力,作格结构表现为明显的事件性特征,T的[+D]特征必须得到核查.在EPP特征和格特征核查驱动下,内部论元必须前移到主语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存现动词是非宾格动词,存现句中的及物动词和非作格动词是衍生的非宾格动词。在文献回顾中,发现Pai Haihua的施事删除规则只能很好的解释存现句中的及物动词,而不能解释此结构中的非作格动词。现重点分析存现句中的非作格动词,认为它们是在词汇语义表达界面上,经过施事客体化衍生成的非宾格动词。  相似文献   

4.
生成语法框架下认为存现动词是非宾格动词,但在英汉中却有很多违反这一定律的例子,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这一现象便成为了一个症结。文章首先综述了近些年四种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解释并指出了各自的问题,最后根据词汇映射和构式压制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解释。认为词库中所有动词都有共性,在词库里时还不能把他们划分为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动词只有在一些特殊语言或特殊构式中表现一些个性,如及物性、非作格性和非宾格性等。此外还认为,"存现构式状态化压制"是那些表面看来是"及物动词"和"非作格动词"派生成存现句中的非宾格动词的基础,即表面看来是"及物动词"原来的逻辑施事被存现构式压制删除,而表面看来是"作格动词"的施事被构式状态化压制成客体,当这些"另类"动词进入地点存现句的句法表达式时,就生成了合格的存现句,表现出非宾格性。  相似文献   

5.
介宾内容后置现象摭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宾内容后置致使不及物动词的语法特征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来作状语的介宾内容位移于不及物动词之后而作了宾语,不及物动词在具体运用中具有及物动词的某些语法特征并变成了有"系"动词.介宾内容后置实际上是古代汉语句式的一种继承和张扬.  相似文献   

6.
同源动词包括非宾动词和非作格动词。非宾动词的同源宾语实际上是个副词,占据附加语位置.无格特征核查要求。在同源结构中,非作格动词由名词衍生而来,同源宾语是该名词的拷贝,占据动词的内部题元位置,有格特征核查要求:通过与Tr合并,名词N派生为动词,其拷贝与Tr形成核查关系,由Tr核查其宾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词素"化"可以实现形容词或名词的使役化。文章从句法致使的角度,对现代汉语里"X-化"类使役动词的形成提出一个可能的句法解释。在句法致使的视角下,"X-化"类使役动词是核心词X与轻动词Cause和Become句法合成的结果。"化"作为一个轻动词,具有重要的句法意义:它可以充当致使轻动词Caus或起始轻动词Bec,触发相应的句法推导,使"X-化"类动词的使动和自动用法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汉语允许"X-化"类动词在致使和起始结构之间的有序转化,有力证明了文章的推导方案。"X-化"类动词致使能力的散失可以视作去致使化或作格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英汉使役动词词汇化程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英语使役动词的综合型表达及汉语相应的几种分析型表达,可以发现英语使役动词词汇化程度高于汉语使役动词词汇化程度。这种词汇化程度的差异,是由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词汇系统及文化背景等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最简方案框架下的中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间结构的结构特征和词汇观和句法观,中间动词是潜在的及物动词。基于Chom sky(1995)和Bowers(2002),中间结构的推导是受形态特征核查要求所驱动:功能语类Tr、Pr和T的φ特征吸引动词V和它们合并;Tr、Pr和T的EPP特征,Tr和T的格特征,吸引限定词组DP,通过循环移动方式,前移到它们标识语Spec位置。只有以上所有无解特征全部被核查,整个推导才算集合。在Tr和Pr的作用下,及物动词发生了变异:失去了分派外部题元角色和核查宾格的能力,内部题元只能前移到[Spec,TP]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英语动结式和假被动结构为切入点,讨论中国外语学习者英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行为。研究以定量分析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发现:英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确实存在,但习得者只对可替换的非宾格动词"被动化",并且这种错误并不严重;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者对英语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习得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英语水平差异对非宾格动词习得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