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汉时期汉文化的南传及其对瓯骆文化的影响李乃贤关于先秦时期中原汉族文化的南传及其对壮族古代文化的影响问题,覃彩銮同志已有专文论述(详见《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第4期)。本文拟通过考古学及文献资料,对秦汉时期中原文化的南传及其对土著巨骆文化的影响等问...  相似文献   

2.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类利用自然条件技术和手段相对有限的古代。壮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并不优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特别是在瘴气广泛分布的古代,在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的情况下,对瘴气的认识更是成为对壮族地区的地域和族群歧视。地理环境对壮族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经济、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壮族古代文学分为民间文学和文人文学两种.民间文学在壮族古代文学史上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但是文人文学也不可忽视,它弥补了壮族文化的一个缺陷.从清中叶汪森编《粤西诗载》起,经张鹏展辑《峤西诗抄》、梁章钜刻《三管英灵集》,到刘介撰《广西壮族文人文学史概要》,可以认定为壮族文人作者的,自唐、宋到清,约有一百多人.这些文人经过长时期不懈的努力,在本民族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借助于汉文,推动了壮族古代文化的发展.这些文人作品中,清之前期大多为零篇断章,到后期,以诗歌为主体的文学才逐渐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为壮族语言文化变迁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渐消解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人口流动的加剧,逐渐瓦解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传承的群众基础;社会阶层的分化,逐渐解开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维系的情感纽带;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日益改变了壮族语言文化的生存土壤;现代化所滋生的工具合理性,日益使壮族语言文化发展受经济原则支配.另一方面,现代化为壮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现代广西的壮族主要分布在湘桂铁路以西,但在古代,铁路以东也是壮族祖先的居住地,所以,桂林、梧州、玉林、钦州等地区的许多地名,迄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壮族地名的特点,表明壮族的先民们曾在这里生活过。在壮族及其祖先的居地内,远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生存、繁衍。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必然在其内部和同外部进行交流、来往;因此,交通问题自古以来就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们要进行交往,又要凭借某种工具,依循一定的路线。那未,在历史上,壮族的先民依循什么路线、凭借什么工具进行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广西东兰县武篆镇,邓小平与韦拔群相见魁星楼铜像正式落成。铜像是根据1930年4月5日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政委邓小平与率部驻扎在这里的红七军前委委员、第三纵队司令韦拔群相见这一特定历史事实创作构思而成。邓小平曾为百色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韦拔群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壮族,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其文化结构中,有一个双重的意识源。这个双重的意识源,千百年来都在影响着壮民族的文化建构,是壮族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一个思维基础。 任何民族的任何形式的文化建构,都离不开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思维,虽然在许多时候许多方面这种文化的美学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文化的美学思维在壮族历史文化上的烙印却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8.
序论华南少数民族随着汉族的南来而“汉化”,即接受了中国的政治、社会体系,在文化和种族的个性方面,其独立性逐渐趋于淡薄,终将发展成为失掉独自性的种族。另一方面,由于其强韧的种族个性,又与汉族之间有着一定界线,使其成为得以保持种种独自性的种族。因此,为了再现华南史的整体面貌,将以上两者的不同点进行比较,并对举出的各种族(民族集团) 进行分析,是很必要的。笔者欲着眼于追寻处在“汉化”过程的民族。特别是以过去很少研究的广西壮族  相似文献   

9.
文山壮族世代承传着节日、婚姻、祝寿、丧葬、弄娅歪和建筑等传统文化,并隐含着传统节日、传统干栏式建筑变迁,传统弄娅歪(牛头舞)消失。  相似文献   

10.
红水河流域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1988年11月、1989年4月,笔者曾两次到该流域的天峨、南丹、东兰、巴马、都安、大化、马山、忻城、来宾、合山等地进行了为期40多天的调查.现根据调查所得材料,对该地区壮族传统文化对发展商品经济的影响作一粗浅的探讨.一、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所谓"民族传统文化",是指该民族历史上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以物质为基础,并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文化籍以产生的外部条件(包括社会的、自然的)逐步变化、消失,这些文化本身也随之失去存在的意义,逐步被淘汰;而一些文化籍以产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却具有相对稳定性,变化缓慢,这部分文化即被作为传统文化一代代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11.
壮族人口有1400余万,历史悠久,在开发西南边疆、缔造伟大祖国的活动中,创造了相应的文化。虽说这种创造曾出现过某种历史滞缓性和断裂现象,不显出持续性的金光灼灼,但它却也曾光华一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对祖国的文化创造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 壮族分布地区东起广东,西至云贵,北达湖南,南接越南。自古以来,他们居住的地域十分稳定。在广西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柳  相似文献   

12.
忽必烈时期是蒙元政权吸收汉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阶段,在汉族儒臣和忽必烈本人的共同推动下,蒙元政权从文化主导思想、典章制度、教育制度等角度全面吸收、利用汉文化的成果,这对此后元朝统治的安定和理学的兴盛、元杂剧的繁荣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递分为横向传递和纵向传递两种,横向传递是指民族各部分之间相互传递文化信息,加强民族内部的组织性,使民族文化得以维持、延续和发展的一种联系。纵向传递即社会化过程,指上一代文化信息传给下一代。使民族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而且也必然存在这两种文化传递。壮族也不例外。正因为存在某种形式的横向联系,分布广泛的壮族才形成为一个民族,而不是多个民族;正因为存在某种形式的纵向联系,壮族才一代一代地存在和发展下来,而不是演变成其他民族。但作为壮族文化一部分的壮族文化传递,也是有着自己特点的。正因如此,壮族才可能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实体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壮族作为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且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壮族为我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对壮族布洛陀文化相关内容进行概述,并分析壮族布洛陀文化对其民居建筑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壮族作为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且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壮族为我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对壮族布洛陀文化相关内容进行概述,并分析壮族布洛陀文化对其民居建筑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壮族麽文化》是迄今第一本研究壮族宗教的专著,它使我欣佩作者的勇气和毅力。由于种种原因,在壮族中要写一本宗教专著,谈何容易?没有吃螃蟹的勇气是做不成的。在写这本专著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大前提是壮族有没有宗教?黄桂秋多年担任《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副主编,负责翻译整理和后期统筹工作,翻开《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整理翻译班子名单就知道,他是其中翻译原文的核心骨干,多年的实践使他对壮族有没有宗教做了肯定的回答。这一回答对冲破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禁区,使人们在思考壮族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时尊重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7.
红水河流域是壮族及其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也是壮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其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 ,决定了当地居民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生业方式和以稻米为主食、以自种自养的动植物为副食的饮食模式。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以及农事的繁忙 ,人们的日常饮食较为简朴 ,只有在传统节日里 ,食品的种类才比较丰富 ,且依季节不同而各具特点。本文通过对红水河流域壮族饮食文化的全面考察与研究 ,揭示其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规律 ,对发掘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菜肴和风味小吃 ,创立桂菜系列 ,提高民族饮食质量和健康水平 ,促进红水河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序论笔者以明清两朝华南少数民族诸集团中分类为所谓“汉化”型的广西非土司型的壮族为对象,从一族源与生态,二壮族与汉族地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侧面进行考察,并将以下结论作为一种推测提出来,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9.
壮族传统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壮族传统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成因覃彩銮(广西民族研究所)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1549万人),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还有一部分分布在与广西相邻的云南省文山、贵州省从江、湖南省江华和广东省连山等地,形成分布集中、地域相连的大...  相似文献   

20.
对古老壮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壮族的历史上,壮族人民从来没有耽溺于任何伟大的宗教,从来没有建立过任何庞大一统的政权机构,更没有致力于任何宏伟规划的工商业活动。因此,他们的文化构架体系有一定的缺陷性、落后性。这就决定,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壮族人民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所创造过的一切,审视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一句话,就是必须对古老的壮族文化传统进行现代化探讨,探讨它主要的发展趋向,纠正它固有的劣根,使其在整体功能上指导我们走向光明,走向繁荣与富强。那么,壮民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她的文化是怎样的一个构架体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