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万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恩施《还坛神》的原始宗教信仰遗存初探田万振1992年以来.为了解恩施市的民族宗教信仰情况.我们召开了与恩施城关相连的红庙、六里坪、三岔几个乡的民间老艺人的座谈会.搜集到曾广泛流行的《还坛神》资料.并组织了一场中等规模的祭祀演出。《还坛神》是内容极丰富... 相似文献
2.
朱祥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鄂西傩戏──还坛神述论朱祥贵傩文化是一种泛世界的宗教文化现象。上家族傩文化因时因地而异.黔东北、湘西土家族傩文化学者研究成果甚丰.资料搜集整理亦全。为弥补鄂西土家族地区傩文化研究空白.湖北民族学院民研所1992年和1994年选择恩施市三岔区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萧洪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4(3):43-46,72
对神与人的关系.人们的争论是曲折而复杂的。“还坛神”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关系的实例.即“还坛神”无神。一方面.“还坛神”中的神的作用局限于证明、沟通等人的作用上,神的品行局限于人的世俗化上。另一方面.人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超越于神的。综观整个“还坛神”过程.驳倒的是天国──神的世界.论证的是人间真实──人的无穷力量。 相似文献
4.
欧阳亮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2):44-49
文章从实地调查入手,对恩施"还坛神"仪式音乐的旋律及结构特征做了初步梳理,并力图对仪式中的音乐现象做出相应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5.
曹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4(3):47-48
“还坛神”学术研讨会综述曹毅1995年10月19日至20日.湖北民族学院民研所在湖北民院召开了“还坛神”学术讨论会.与会的专家有湖北省社科院的张正明先生、华中师范大学的刘守华先生和省社科院楚史研究所的蔡靖泉先生,还有恩施州内从事上家族文化研究的专家、... 相似文献
6.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九五“还坛神”学术研讨会由湖北民院民族研究所主持召开的“还坛神”学术研讨会于10月19日至20日在本院举行。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吕拥长、著名适史专家、经文化专家张正明大地著名民间文学研究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省社科院过史研究所Mu呕研究员等应邀...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钱钟书<围城>中运用奇异的幽默、辛辣的讽刺、风趣的比喻等语言,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充分表现了钱钟书先生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和运用幽默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曹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鄂西土家族傩文化一瞥──“还坛神”曹毅古老的傩戏素来被人们称之为戏史上的“活化石”.以其原主形态存活于现代文明之中而令人惊叹。鄂西恩施市一带.在土家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种酬神还愿的仪式─—“还坛神”.其格调朴拙.气氛神秘.内容独具一格.这种原始的宗教... 相似文献
9.
郝转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62-64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是他所有作品中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都堪称是最完美之作品,体现出他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运用一系列的艺术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长短句并用、人物的本色语言、重复与对偶等等,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11.
林六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5):61-63
美国作家及漫画家詹姆斯.瑟伯在其短篇小说《胜券在握》中,通过合理地变换叙事角度和使用恰当贴切的词语,成功地塑造了马丁先生和巴罗斯夫人两个现代都市白领阶层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在感情上深深地受到感染,并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杨成章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把鲁迅的名作《狂人日记》选为范文,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思想意义和语言特色这两个侧面对《狂人日记》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向煦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正> 近几年来,反映土家族傩愿祭祀文化活动的资料得到收集和整理,使土家族源远流长的傩文化呈现于世,引起国内学者专家的关注.本文仅从湘西自治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还天王愿神像画》结构的一个侧面来探讨一下土家族傩文化的基本特征,傩坛中祭祀神像的历史变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姜丽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
《金瓶梅》的市井语言特色姜丽珍《金瓶梅》是一部以市井人物为主要题材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它描写明末山东清河县商人西门庆一家在短短六七年时间内发迹、衰败的丑史,塑造了从市井无赖、帮闲、娼妓到朝廷命官、太监及僧尼、奴婢、媒婆等数十种行业的众多人物形象。这部... 相似文献
15.
姜向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1,(6):55-56
何其芳《雨前》的语言特色在彩色词的运用上,是以"色"寓情;在修辞手法上,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并将其结合起来运用,既强了表达效果,又使用作品更加意境化. 相似文献
16.
韩自波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
《西游记》人物的语言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大量俗语的运用形成了生动幽默、活泼风趣、流畅滑稽、明快诙谐的喜剧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世俗化风气;类似童话语言的特性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童趣,富于童话的诗意和美感;声口毕肖的对话语言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17.
肖露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孽海花》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进步的政治倾向。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晚清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昭示了晚清社会的必然崩溃,同时也传达了革命必然成功的信号,在晚清小说当中,“实不愧为一部杰作”(阿英《晚清小说史》)。好的内容离不开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孽海花》的语言,既典雅又通俗,既生动又形象,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行文运笔讲求辞藻、明征暗引、多经推敲,是继《红楼梦》语言革命之后的又一典范之作,下面,就让我们对《孽海花》的语言特色作些具体分析。一、语言形式的… 相似文献
18.
刘知洪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47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优美,遣词造句十分贴切准确,大量运用叠音词、双声叠韵词是文章一大突出特色。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对这些词语的翻译处理,意图探讨优秀的译文如何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9.
论《嚎叫》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2):115-118
《嚎叫》是美国“垮掉的一代”诗人鼻祖艾伦·金斯柏格的代表作。该诗具有词语并列、句式变化、回环和重复、意象的跳跃、丰富的比喻和荒诞的修饰等语言风格 ,因而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20.
从义、情、文(辞采)三个方面来看,《论语》的语言具有凝炼警策、感情充沛、生动优美的特色。这一语言特色的形成,是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的特点和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孔子的人生经历以及其文艺美学思想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