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以降,自从外国传教士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深入内地传教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就相伴而生,其高潮就是义和团运动。在义和团时期,张之洞出于对国运的忧虑,反对义和团运动,镇压反洋教斗争,组织东南互保。张之洞的教案思想,既有爱国、护民、捍卫主权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委曲求全的一面,而妥协大于斗争。这种悲剧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抗争在张之洞思想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近代云南少数民族的反洋教斗争的起因,指出它是一种正义的反侵略的自卫运动,是中国人 反洋教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自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的六十年间,大大小小的数百起教案,汇合成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的伟大洪流。但反洋教斗争,却是从一八六一年发生的贵阳教案以后才掀起高潮的。本文拟就贵阳教案揭开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高潮的序幕——这个中国近代教案史上十分有意义的问题一抒管见。  相似文献   

4.
论湖南近代反洋教社会动员的乡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曙光 《云梦学刊》2003,24(3):41-45
湖南近代连绵不断的反洋教斗争成为卫道救时的传统乡土社会动员的又一翼;盲目排外、护卫圣道、维护伦常、忠君救主、闭塞迷信、固守陋俗,以及在思想上以封建落后思想甚至迷信乩语来指导,使用原始落后的武器,以乌合之众采取大轰大嗡的打、砸、抢、烧、杀、谩骂和制造讹言等为主要斗争方式,都是反洋教的局限性;反洋教的社会动员被蒙上了一块乡土社会灰头土脸的色布。  相似文献   

5.
<正> 建国以来,首次近代中国教案学术讨论会于4月20日至25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宗教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150余名出席会议,就近代中国教案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案”的概念问题。有人认为“教案”提法不科学,反映不出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侵略斗争的性质,容易引起误解,把斗争当做宗教诉讼案件。因此,不应再沿用清政府当时的叫法,用“反洋教斗争”比较好。有人认为“反洋教斗争”的提法也不准确,范围太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如果以1856年的广西西林教案为起点,迄于1898年的山东梨园屯起义,其间为时达四十余年之久,比中国近代史上任何一次重大事件持续的时间都长得多。反洋教运动是由西方列强的宗教侵略激起的,而宗教侵略正是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根本上说来,反洋教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自卫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但是,就反洋教运动本身来说,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民间秘密结社直接参加到反洋教斗争的行列里来,并成为斗争的主导力量,运动的性质必然随着发生变化。对于民间秘密结社与反洋教运动的关系问题,目前专门性的研究还相当不够,本文试作初步探索,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一中法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以前,运动的倡导者基本上是封建官绅,所采用的方式多半是骚动或械斗;中法战争后,封建官绅逐渐从运动中退出,而城乡人民群众则开始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运动卷入了越来越多的民间秘密结社成员,他们逐步居于运动的领导地位,而所用的方式也逐步发展为武装斗  相似文献   

7.
中国官绅和民众的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值得认真研究。本文试图对贯穿于反洋教斗争中的矛盾问题作点探讨,以期得到同志们的教正。  相似文献   

8.
洋教在安徽的推传,在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它也使复杂的社会矛盾更趋激化。它作为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侵略手段,也在历史的进程中,为安徽人民所逐步意识。安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洋教斗争,到了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扶清灭洋”思想与近代教案的关系》①(以下简称《关系》)一文中,曾提出“扶清灭洋”,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直至义和团运动的主题思想和农民与官绅联合反对洋教的纽带;参加反对洋教行列中的地主士绅,主要是该阶级中的顽固保守派,等等。文章发表后,听到一些不同看法,但都认为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讨。为此,不揣冒昧,仍按原来主题,就官绅反对洋教的原因和目的,以及“扶清灭洋”思想不能振兴中华等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裨有助于对传教、教案和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和讨论。一、官绅反对洋教的原因官绅参加反洋教斗争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反抗外来侵略,保卫社稷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市场,西方列强用大炮作为支柱,以“布道运动”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开拓市场、占领殖民地的争夺。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为他们猎取的重要目标。然而,清王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阻挡他们进入中国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一八六九年(清同治八年)农历五月,遵义人民掀起的反对法国天主教侵略势力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场斗争的领导者和主力已由官绅阶层转为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的新篇章。在研究近代教案时,了解遵义教案及其在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中所发挥的承先启后作用,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湖南土地肥沃,矿藏丰盈,素有“鱼米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早为西方列强所觊觎.最先提出在湖南开辟商埠、攻破这个具有反侵略传统的“险要堡垒”的,是英帝国主义。1891年前后,由于湖南人反洋教宣传的鼓动,使得长江流域上下掀起了一系列反洋教斗争的浪潮。这年10  相似文献   

12.
<正> 近代山东的“驱教”与“灭洋”,是反洋教斗争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阶段。由“驱教”演变为“灭洋”,不仅与民族矛盾的日趋激化密切相关,并且受着当时山东政治.经济情况的制约和影响。今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山东反洋教斗争是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洋教势力的入侵开始的,到中法战争后趋向高涨。1888年6月(光绪十四年五月),鲁抚张曜奏称:“近年山东济南、兖州、济宁、东昌、沂州各府州属教案屡起衅端”,“遇有卖地于彼盖造教堂,则一哄而聚,折毁有之,近倡而远亦随,此惩罚而彼不戒。”这表明中法战争后在以鲁西南的兖州地区为中心,兴起了以反对建堂传教为内容的“驱教”斗争的高涨形势。那么,“驱教”高涨的兴起为什么不开始于帝国主义军事、经济势力庞大的山东半岛沿海各地,而是在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四川《社会科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等21个学术团体主办的近代中国教案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20日—24日在成都举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举行的教案专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八十余篇,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反洋教的概念问题。有人认为,反洋教斗争这个概念不科学,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侵略。因此,在表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与缺乏广厚社会基础的戊戌变法不同,清末收回利权运动是从社会中下层喷发而起的民族抗争风潮;与19世纪中叶以后基于“华夷之辨”而形成的反洋教斗争有别,收回利权运动属于20世纪中华民族觉醒和成熟的时代内容.在自然世纪的流转过程中,时代的更新便寓于其中了.  相似文献   

15.
评余栋臣     
余栋臣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前期参加过大足人民的三次反洋教斗争,领导过两次反洋教武装起义;中期投降清朝政府后,被“永远牢固监禁”于成都狱中;后期随着清王朝被推翻而获释回家,却打起“复清”旗帜进行复辟活动,因而为川军逮捕,枪杀于永川县城。对于如何评价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问题展开讨论,显然是有意义的。本文拟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一八九八年七月,四川大足余栋臣再次起义,首树“顺清灭洋”旗帜。同年十月,义和拳在山东高橥“助清灭洋”的旗帜而兴起。这些斗争都是以反对洋教为主要目标的起义,是近代教案的继续与发展。因此,探索“扶清灭洋”思想(或“顺清灭洋”、“助清灭洋”、“保清灭洋”、“辅清灭洋”等)与近代教案的关系,显然是很有意义的。一“扶清灭洋”,诚然是一八九八年余栋臣起义第一次提出来的,但事实上,它却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直至义和团运动的主题思想和政治纲领。“扶清”的“清”,是指朝廷、皇帝、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传  相似文献   

17.
1898年春夏间,四川大足人民掀起第二次反洋教斗争时,打出“顺清灭洋”的旗帜。他们所进行的斗争,影响邻近数省及四川三十余州县,使中外为之震动。1900年夏,四川二十余州县人民响应北方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举起“顺清灭洋”的旗帜,掀起打教堂、逐教士、起“勤王”之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表达了四川人民同全国一致抗击外侮的决心。1901年5月前后,四川东部地区又出现“灭清剿洋兴汉”的口号,并成为1902年全川义和团大发动的战斗纲领。这场斗争,是继北方义和团运动以后,全国规模最大的反清反洋教的武装大起义。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九世纪末德帝国主义侵占胶澳,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胶澳沦陷之际,清政府内部曾展开一场妥协投降与反妥协投降的斗争。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爱国与卖国的斗争在统治阶级内部的具体反映,比较深刻地揭示出两种政治力量斗争的实质所在。本文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1891年热河东部人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性质、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并指出,这次起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1890年大足余栋臣起义和同年发生的长江中下游反洋教怒潮一起形成为甲午战争前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的三个“洪峰”,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20.
由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社科院、贵州省社科院和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四川省近代教案史研究会等九省市二十余个学术机构和团体共同发起的第三届近代中国教案学术论讨会,于1989年11月20日至25日在贵阳市举行。与会同志围绕近代中国教案起因、反洋教斗争和近代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如何把近代中国教案研究引向深入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关于近代中国教案起因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