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提出废除死刑和严格限制死刑的主张以来,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经历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争论。面对世界废除死刑愈演愈烈的国际趋势,中国的死刑选择应当何去何从?本文建立在尊重社会价值取向与道义论的基础之上,分析中国死刑存在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废除死刑制度已成为国际趋势,中国刑法中仍规定五十多个罪名适用死刑,死刑制度有很大的弊端,例如死刑会激发犯罪、死刑制度可能是某些冤假错案无法挽回、死刑制度过于残酷等。中国应该逐渐从事实上废除死刑,使每个中国人能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10,(4):12-14
<正>英国毒贩阿克毛2009年12月29日在中国被执行死刑。此事"引爆"了欧洲媒体,震动了世界舆论,更引起了许多国家对死刑制度的激烈争辩,但争论更多的却是"死刑该不该被保留。"自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1764年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废除死刑的呼吁以来,世界各国有关死刑存废已经争议了200多年。仅仅在几十年前废除死刑的欧洲人,现在却以"死刑是剥夺人权"为由向世界其他国家施压。但即使是  相似文献   

4.
法律     
《领导文萃》2010,(20):8-9
<正>中国探索削减死刑引发争议中国刑法研究权威高铭暄对媒体表示,中国政府考虑分阶段废除死刑。首先将在非暴力犯罪、经济犯罪领域实施,最后推广至牵涉人命的犯罪。  相似文献   

5.
胡云 《经营管理者》2011,(2X):313-313
死刑自古以来为维持社会秩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代以来人权的发展促使大部分国家对废除死刑达成了共识,中国也已经逐步具备了废除死刑的社会环境,废除死刑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华晨  辽法 《决策探索》2005,(12):30-30
他在证券行业有“中国股票第一人”的名号;他曾是中国首位“世界青年创业者大奖”得主。他曾使自己的资产在4年里成万倍增长,1996年其资产达30多亿;他捐资1000万元设立了全中国级别最高的奖学金。之后,法院一纸判决,让他有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判死刑的亿万富豪。他,就是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璟。10月14日,他本该被执行死刑,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7.
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AIG深陷资金困局,华尔街的动荡波及到世界各个角落。正是在资本市场风声鹤唳之际,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鳄石雪在近日等到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终审判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阿克毛贩毒死刑案"分析出发,论述了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与争议问题,并对中国死刑制度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1995年,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聂树斌的一审上诉,维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的定罪量刑;同时,撤销一审对聂树斌犯强奸妇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量刑,改判有期徒刑15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规定核准聂树斌死刑。未满21岁的聂树斌被执行死刑。10年后,2005年,王书金凭记忆指认作案现场,与奸杀案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不会废除死刑,因此通过完善死刑复核程序来实现对死刑适用的有效控制是保障人权、实现慎杀、少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之后,本文重新认识死刑复核程序,从复核方式及复核参与人员、复核的期限等方面提出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司玉洁 《经营管理者》2011,(10):185+182
死刑,作为剥夺罪犯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种,曾在人类刑罚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经历了由兴盛到衰亡的一个发展过程。我国对于死刑的态度既要考虑到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考虑本国的国情。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确立、完善过程中,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严格限制死刑,防止死刑泛滥而逾越其合理存在的"度"应成为目前我国死刑立法、司法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死刑案件适用民事赔偿的必要性可从现实价值、实践操作层面和诉讼经济角度考量;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与我国当前死刑政策目的相一致、与我国目前司法环境现状相适应、与我国死刑量刑体系相适应;对民事赔偿在死刑案件中适用的前瞻性构想有:完善死刑案件附带民事调解制度;建立被害人民事赔偿先行起诉权制度,明确死刑案件民事赔偿的具体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3.
马荣海 《经营管理者》2013,(16):239-239
死刑存废之争由来已久,从贝卡利亚开始,围绕着死刑的存废争论就一直持续着。死刑是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之后,人类之间的同态复仇退出历史舞台,惩罚犯罪者的权力收归国有,死刑也伴随而为国家行使。死刑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有些类型的犯罪来说,死刑是一种过于残忍的处罚方式。就我国当前来说,死刑的适用还是过于宽泛,因此,本文将围绕着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严厉的一个刑种,源远流长,经历了兴盛、泛滥、失宠、衰落的过程。在近现代历史的巨变中,由于受到自然法学派理性主义和刑罚人道主义的影响和冲击,死刑存与废的论战已进行了200余年。本文拟在对死刑制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死刑制度在我国的存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法律     
《领导文萃》2010,(12):8-9
中国加强法治强力禁毒 中国将毒品、性暴力、有组织犯罪、走私以及腐败视为白黄黑蓝红5种危机。中国政府认为,“五色危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因此出重拳打击。中国不顾日本强烈反对,对日本毒贩执行死刑。去年对英籍毒贩执行死刑时,中国严词拒绝了英首相提出的减刑要求。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依法处理,外部势力不得干预,希望英国能理性对待。英国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一带有教训口吻的棒喝。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收回死刑核准权,对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重塑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发挥其作用对理论和司法实践都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检察机关应通过出席死刑复核法庭、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或者合议庭关于死刑案件的讨论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死刑复核程序,积极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17.
于各国立法中,生命权都毫无疑问地被视为公民最重要的宪法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核心与基础,死刑是对生命权的剥夺,因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死刑合理性的激烈探讨与质疑。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生命权的重视和保护程度越来越高,逐步减少死刑甚至完全废除死刑成为大多数国家的立法选择。于我国而言,死刑制度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原因,立即废除死刑未免过于仓促。对此我国应当结合具体国情,在保留死刑的基础上逐渐与国际接轨,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做出努力,对死刑制度进行限缩。  相似文献   

18.
死刑成为法律上一项刑罚制度,是指对罪犯依照法律的规定剥夺生命的刑罚制度。死刑作为刑罚的重要手段,因其严苛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从死刑与人权关系,死刑的历史发展角度出发。揭示我国死刑制度的内容.以多判死刑为代价来维持社会秩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顺应民意而广用死刑是不理智之举.死刑应被严格限制一定范围内,尤其是在司法过程中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莫娜 《经营管理者》2013,(27):238-238
死刑复核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地方各级司法部门对拟判处死刑的案件应逐级申报中央司法机关或者皇帝进行审查核准,以便最终决定是否适用死刑并交付执行的一项诉讼制度。它是我国古代刑事诉讼中的传统特点之一,也是中华法系区别于世界其他法系的显著标志之一,更是华夏民族对人类诉讼法律文化宝库的巨大贡献。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下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死刑是历久弥新的法学界的古老话题,关于此问题的见解很多。死刑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法理学根基,死刑存在的社会文化心理就是世俗社会中存在的报应主义的主观预设,同时死刑在促进司法正义方面有着巨大的正面效用。死刑在刑罚体系中的没落并不能说明其合理性已经荡然无存。死刑作为刑罚的一种带有不可避免的惩罚性和严厉性,其自身缺陷有赖于司法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