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上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本是一首爱情叙事诗,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曾先后七次被改编。呼应着五四时期"人的觉醒"的主题,从1917年欧阳予倩的京剧本到1935年季剑的五幕话剧,屡次的改编本都在借古人衣冠复活现代魂灵,凸显现代人在面对"爱的理想"和"家"这一有形牢笼或无形困境时的永恒挣扎,以及在妥协和反抗中现代自我觉醒的艰难。  相似文献   

2.
《焦仲卿妻》版本的错讹和缺漏,历代学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作者不囿名家,较翔实地论证了各家的优劣长短,并从原始文学史料版本的疏漏和后来解释的偏颇方面作了辨正,提出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文本排列模式,以期对典籍出版和大中学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有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3.
焦仲卿是《孔雀东南飞的》男主人公,他深爱妻子,淡薄功名,顺从母亲,但当爱情被迫夭折之时,焦仲卿丢弃了软弱乃至生命,以死殉情,成就了坚强。他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叛逆,为维护爱情,他从他所属的那个阶层一步步脱离出来,然后猛一转身,当众棒击,焦仲卿更加深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不能仅以软弱评价他,应看到其性格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他是勇士。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焦仲卿形象存在误读现象,论者认为他性格软弱,缺少刚气,思想存在矛盾。其实,焦仲卿从一开始就以当时礼制所许可的方式与专制的母亲进行了抗争,向焦母发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的誓言;他采取先让妻子回家,再去迎取的曲线留妻的策略,与决心驱媳的焦母展开柔性对抗;在听到刘兰芝被刘家逼婚的消息之后,他先提出以死殉情的决策。焦、刘二人的感情互动,是以焦仲卿为主导,刘兰芝则随着焦仲卿态度的变化而变化。焦仲卿、刘兰芝二人珠联璧合、相映生辉,扬刘贬焦是不适合的。  相似文献   

5.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一篇完整的长篇叙事五言诗。它的出现,不但体现了中国民间诗歌的高度成就,而且标志着中国人民一贯争取自由幸福、反抗压迫的优秀传统. 这篇诗的主题思想,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它通过描写一对本来生活得很好的青年夫妇被  相似文献   

6.
古诗《焦仲卿妻》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不仅以其痛斥封建礼教的鲜明主题震撼着读者的心,以其凄楚动人的悲剧情节纪录了历史真实,以其细腻的人物刻划为我们留下了丰满的艺术形象,而且以其精巧的构思显示出它的感人的艺术魅力。长诗不仅从婆媳、夫妻关系的角度来控诉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而且从姑嫂关系的角度来衬托封建礼教的专横。刘兰芝与小姑话别的描写,正是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刻划人物深化主题的关键性情节。“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对主人公刘兰芝与小姑告别时说的这四句话,注释家们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就全国影响较大的“伪附说”、“夸张说”、“语病说”展开分析论证,提出了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7.
当代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凭借代表作《大海》一举获得了英语文学最高奖——曼布克奖。透过镜像视阈,可以发现这部关于回忆和悲痛、充满忧伤的小说中存在着许多亦幻亦真的镜像呈现。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叙述、情节等方面的镜像建构及其内涵进行分析,揭示其中有关自我身份的追寻和时光流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历来对《孔雀东南飞》的解读都是从爱情的角度,其中对焦仲卿的角色总是定位为一个忠诚的爱情卫士。本文通过推敲诗歌内容,结合人类的关于情感的通性,力图揭开其真爱的伪装,还原一个虚伪与自私的男人。  相似文献   

9.
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之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经久不衰,除了其备受争议“不伦恋”的题材,重要缘由就在于作者能够巧妙地运用拉康的“镜像”手法,对小说中的一些要素进行镜像构筑.本文通过分析人物、叙述结构、情节三者的“本体”与“像体”的重叠与交错揭示小说中美轮美奂的构筑之美.  相似文献   

10.
“徘徊”的本义是回旋往复,最初主要描写动物及自然的风等客观事物,以后逐渐用来写人。现存汉乐府民歌里的“徘徊”,一是兴起或烘托气氛;二是描写可见的外部行为动作。从建安到两晋的诗歌里,“徘徊”虽有了揭示人物情感的作用,但还没有明显的“犹豫不决”的意义。焦仲卿的“徘徊”主要是选择殉情的方式和地点,不能理解为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11.
《焦仲卿妻》中之"东南"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仲卿妻》中的“东南”并非表示确切地理位置的方位词,而是特殊的艺术“东”、“南”分别同八卦中的“震”、“离”;家庭成员中的“长男”、“中女”;四季中的“春”、“夏”;五行中的“木”、“火”;五色中的“青”、“赤”和 五味中的 “酸”“苦”形成了对应关系。“东南”既象征着爱情婚姻,又象征着痛苦哀愁。《焦仲卿妻》以“东南”意象起兴和作结,奠定和强化了该诗赋艳和悲剧的色彩,产生了爱情悲剧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2.
焦是明代一代儒宗 ,师从泰州学派重要传人罗近溪、王东崖、李贽、耿定向 ,是明代杰出的理学家。文章从尽性至命之学 ,“百姓日用之道”的哲学特质 ,大圆镜智的佛学特质与素朴辨证法思想 ,宽商惠民与仁义功利相结合等方面分析焦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形成过程与写作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艺文类聚》所载的一首关于焦仲卿妻的诗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比勘和相关的考证,认为该诗实为在漫长历史时期里逐步形成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一种较原始的汉代文本;是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虽发端于东汉(很可能为建安时期),但其主要部分则完成于魏晋至南朝。  相似文献   

14.
<诗式>是皎然晚年的作品,<诗议>是皎然早期的作品.<诗议>肯定用事,基本否定齐梁诗,反对俗巧,但大历时期文风崇尚俗谑,盛行游戏为诗,士风狂放不束,盛行洪州禅,对齐梁诗的看法有了变化.因此皎然晚年<诗式>,不但不再反对俗巧,反而赞成戏俗,赞成调笑一格.对齐梁诗多持肯定态度,否定用事.这说明,从<诗议>到<诗式>,皎然文学思想有了交化.认识这种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大历年间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三百零五首,其中,写弃妇的几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先秦时期一些妇女不幸被弃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宗周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弃妇们贤良勤勉、诚挚忠贞,一朝被弃而又无勇气决裂。她们性格各异,但悲剧的命运却是共同的、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诗教观,是黄节学术思想的核心。他的诗教观萌发于少年蒙教之时,并深受岭学之影响,而后在时局的变动和内心的激荡中,终于成形,并集中的体现在其《阮步兵咏怀诗注.自叙》一文中。黄节的诗教观不仅体现了他以诗歌为教化的信念,更反映出中国近代学者希冀借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以救国济民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发端,形成了关注下层平民、关注夫权压迫下的女性的优秀传统,因此中国现代文学30年出现了许多以典妻现象为题材的作品,社会现实和文学思潮的变化使这些作品存在对精神悲剧的呈现、对阶级压迫的批判、关注民生、对战争环境下小人物的荒诞命运的同情等不同的主题意蕴,呈现出比较鲜明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一场"感情危机",表现了建国初期革命文化语境中"乡下人"与"城里人"之间的新一轮族群性对抗,完成了"乡下人进城"这一元故事形式的再度书写。张同志式的"进城"方式,既标明了"五四"以来现代小说家笔下"乡下人进城"故事的"历史内涵",又标明了他们作为新一代"乡下人"进城后遭遇的新一轮人生困惑。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诗歌意象研究的方法对陶诗妻儿意象的选择和组合结构进行了微观辨析.文章认为深情远韵的妻儿意象是陶渊明田园诗的特有文学现象,妻儿情怀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之一,妻儿意象包蕴着陶渊明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儒家文化影响和规范着陶渊明的文学性格及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