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百回本《西游记》问世以后,各种刻本上都没有作者吴承恩的署名,现在人们认定这部书的作者是吴承恩,都是根据一些别的材料推断出来的。天启《淮安府志》说,吴承恩“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并在他的名下记载了他的作品,其中就有《西游记》一书。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中,也编录了吴承恩著的《西游记》(可惜的是他误载之于史部舆地类)。一些私人著作中, 又从语言方面进行论证,认为《西游记》中多淮安方言,这也是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一个重要论据。这些材料很能说明问题,论证也很有力。我认为,《西游记》中的一些淮安地方特色,也应视为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证据。我这里举出两个例子,试图说明这个看法。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述杨志和的《西游记传》时指出:“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而今特盛行”,他肯定了杨志和的《西游记传》是吴承恩《西游记》的雏型。当然,后来鲁迅先生对此说又作了一点声明,在《<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中,他又说:“郑振铎教授又证明了《四游记》中《西游记》是吴承恩《西游记》的摘录,而非祖本,那精确的论文,就收录在《痀偻集》里。”这说明鲁迅先生虽有己见,但尊重他说,以利于学术上的切磋。但是,鲁迅先生并不因此而修改原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正>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取经诗话》)是现传最早叙述唐僧取经故事的话本。有人认为:“此话本不是吴承恩《西游记》的蓝本,”断言“此话本与吴承恩的《西游记》,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直接关系”①。还有人甚至说:“至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似吴承恩未知其书,对之无所取裁”②。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作者素来有所争议,但吴承恩作《西游记》成为学界的主流学说。以此为立足点探讨了吴承恩的身世,其中吴承恩在湖北荆王府,任“纪善”一职,佛国广济的深厚文化和山水风情对其写作《西游记》有很大帮助,考察《西游记》文本,广济的历史人文和民间传说载入《西游记》中甚为普遍,在此基础上探讨广济与吴承恩写《西游记》之谜,认为广济应为《西游记》创作背景地。  相似文献   

5.
关于明清小说之“四大小说”的研究,目前仍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四大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确切作者是谁迄今尚不十分清楚,虽然分别称为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和曹雪芹所著,其实并无直接证据,而是仅仅凭间接材料推断而出的。例如:《西游记》原书中并无作者姓名,之所以把吴承恩定为《西游记》的作者,唯一的依据是《山阳县志》载吴承恩著有《西游记》、《禹鼎志》、《二朗神搜山图歌》等,没有其他佐证和旁证。其实,古代文人所写的《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和《北游记》之类的游记作  相似文献   

6.
否定吴承恩是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的人有各种理由,其中有一条就是吴承恩不懂金丹大道。通过对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的阅读整理发现,吴承恩对于金丹大道非常了解。他在诗文中多处谈到金丹之道,涉及到许多道家典籍,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加之在吴承恩周围的朋友中,有许多人的佛道知识十分丰富,并热衷金丹之术,这是当时的时代风气。多方面事实分析证明,吴承恩颇通金丹之道。  相似文献   

7.
再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1期上载有苏兴氏《也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一文,对拙作《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4期)及国内外研究者一些有关的看法提出了批评。简单地说,我(以及苏氏批评的另外几位研究者)对百回本《西游记》为吴承恩作的说法是持保留态度的,苏氏则认为这种保留态度是不必要的。苏氏把我们之间的分歧分为四个方面,然后一一加以论述。由于我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一文中业已阐述,没有必要加以重复;本文仅就苏氏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略申鄙见,以就教于苏氏和其他的同行。  相似文献   

8.
1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逝世不久,他的名字及著作即载在天启《淮安府志》的《淮贤文目》中,但这一记载过于简略,以致数十年来,在对吴承恩和《西游记》的研究中产生了对吴承恩著作权的怀疑。本文就二十卷一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问题,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为使吴承恩做《西游记》的作者 ,便不顾事实将其“杂记”认定为白话小说 ;沈承庆先生要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小说的作者 ,则将其“杂记”认定为游记。二人都有失偏颇 ,而吴承恩的“杂记”实是志怪传奇 ,与白话小说和游记无关  相似文献   

10.
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的作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吴承恩个人经历、所创作的诗文及前人误解的事实等方面论证,认为吴承恩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位儒生,尽管能诗文、善杂记,但没有接触过玄门释宗,没有学过佛、修过道。四十五岁以前热衷科举,四十五岁以后著《禹鼎志》,从其诗文及文友诗文记载中看,从未说过写小说之事。从《西游记研究资料》所选录的吴承恩诗文看,吴承恩对金丹学、佛学等方面的了解与小说《西游记》有很大差异。鲁迅、胡适等学术前贤认为小说《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其依据是《淮贤文目》,本文认为文目当为文章或文集的辑目,而不是书目,《西游记》收入《淮贤文目》之中,并未收入《淮人书目》之中,收入文目之中的《西游记》,可能是一篇游记类的文章,而不是小说《西游记》。  相似文献   

11.
苏兴教授是一位海内外知名的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学者,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研究造诣尤深,曾先后出版了《吴承恩年谱》、《吴承恩小传》等专著,并写有大量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梓行的《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12月版)一书,就是从他30余年来发表过的50多篇论文中遴选出来的一部论文选集,可以说是苏兴教授论文中的精粹。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为吴承恩保留下来的资料的“片断”入手,分析认为吴承恩与那些同辈的、不同辈的文化人相比是幸运的。一是《天启淮安府志》“破例”为吴承恩在官修的志书中留了一笔,这应该是由于吴承恩的身份和《西游记》的影响;二是吴承恩的墓因被盗而被发现,获得了确定吴承恩身份的重要资料;三是由于吴承恩头骨的存在,人们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而不断增加对吴承恩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正> 学术界对《西游记》主题的评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全书前后“主题矛盾”,或“主题转化”等说法。对于这个问题,只要把《西游记》放在明代社会新思潮中来认识,可以看出:《西游记》是一部以情反理的长篇小说,它的主题思想是统一的。一、关于《西游记》成书的年代,苏兴力主为嘉靖二十一年左右吴承恩壮年之作。这个时代,距朱明立朝近二百年,属明代中后叶时期。朱明立朝,极力推行束缚人们思想的程朱理  相似文献   

14.
一、《西游记》和《红楼梦》中都写到两块顽石 ,《红楼梦》是从《西游记》的描写中演化出来的。曹雪芹把孙悟空的血液大量注入到贾宝玉血管里去。孙悟空和贾宝玉在强或弱之点上 ,基本是相似的。他们反抗、斗争 ,有似石头 ;他们又一齐归于佛 ,在宗教的牢宠下无能为力。吴承恩和曹雪芹都是石头的歌颂者 ,孙悟空和贾宝玉的被塑造 ,便是明证。二、《西游记》写到的人间国度及地方行政区域凡十余 ,大都是吴承恩凭空结撰的。似西梁女国、车迟国据平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而扩大渲染的是少数。三、散见于明代其他小说、戏曲中片断的、不同于吴承恩《西游记》的孙悟空故事主要有 :1 孙悟空有儿有女 ;2 孙悟空的金箍棒系得自南海龙王敖钦处 ,名“如意棍” ;3 孙悟空一个筋斗打八万四千里。四、《西游记》以邵雍象数学宇宙发生论开头。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故事的主要背景地花果山之原型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由古今丰富的文史资料考据证明,吴承恩的行迹和交游、吴氏家族与江苏连云港云台山(尤其是花果山)这一背景地,以及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尤其是结合《西游记》一书中所描绘的各种故事情节的发生景致与当时云台山各个景地之比较,包括书中各主要人物及大量运用的云台山地区民间的民俗、文献、文物史料、乡老传说等的取材,得出结论:连云港的花果山即为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花果山之原型。  相似文献   

16.
古典小说《西游记》这样写道:“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这令人神往的花果山就在江苏连云港。花果山下有条烧香河,直通《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老家淮安。当年,吴承恩曾乘船沿烧香河东行,数登云台,饱览花果山的山山水水,采集了许多脍灸人口的传说,结合“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创作了《西游记》这部传世之作。2006年3月18日,《西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预备会在淮海  相似文献   

17.
我写过《也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一文,针对章培恒、张静二以及俞平伯的否吴说,讲了我的拥吴的老看法,其中也讲到国外的否吴观点和我国台湾否吴拥丘(处机)的老而又老的观点。当时,我接触到国外否吴说,都是就章、张二文的转述,但已感觉到章、张的否吴说乃是袭自国外学术界,章、张二位倒是互无交通的(他们的文章皆发表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后来稍稍留心搜索,得到一点国外学术界的论著原文,因想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的问题,关系非细,有必要较详的介绍进来,供国内《西游记》研究者参照。  相似文献   

18.
在影星宾馆挂着“首席执行官”的房间里,名片上已经印着董事长衔头的邓建国坐在老板桌的前面,向我介绍:“兄弟,老板桌後面的林总才是首席执行官”。一脸随和的邓建国在业内没有人说他存在着什麽架子,放电影的两年已经磨平了他的棱角。坐下後,邓建国递给了记者他刚刚出版的一本书:《中国活宝邓建国》,并为此调侃说:美国有阿甘,英国有憨豆,中国有什麽呢?他眨了眨眼睛,不言而喻就是这个活宝就是自己!自诩为活宝的他也很坦诚:“这个性格是改不了了”,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并在前年一脚踏进了“赤水河”之後,在影视界渐行渐远的身影并没有为它投射…  相似文献   

19.
从作者看《西游记》为道教文学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把神魔小说《西游记》作者定为吴承恩 ,说服力不强。文章着重根据全真教秘史以及古今对《西游记》的述评 ,不仅认为今本《西游记》的“祖本”《西游记 (平话 )》为全真教主丘处机华山弟子史志经师徒所撰 ,而且认为 ,今本《西游记》书的定稿者 ,也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全真教龙门派道士阎希言师徒。因此 ,《西游记》应为道教文学奇葩。  相似文献   

20.
小说之创演不能趋同于正史纪实,这是常识.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之所以能名扬海内外,正是可贵的说家创演的结果.《连云港日报》刊出的《港城七旬老人校改<西游记>》,文中要对《西游记》中引文“圣教序”按照史实《圣教序》来“校改”,显然是有违小说创作规律的,对这样违背学术常识的作为却大书特书,有煞风景.小说创作与正史纪实是两个不同向度,不仅是小说作者吴承恩不会在《西游记》中照抄《圣教序》,许多小说名著都与史实有诸多相悖之处,正是这些小说家可贵的创演才使得文艺作品具有了超脱史实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