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政策的分立性会直接导致金融改革成效的差异,韩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金融政策的分立性同样是目前金融改革的重大障碍.中国金融改革成功与深化的根本之道在于,重新界定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重建政府部门的权力结构,增加金融决策的透明性、科学性、前瞻性,增加金融政策议程设置的透明性,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从金融政策分立性中走出.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创新的要素分析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金融深化的大势所趋。金融创新需要以一定的金融结构、市场环境、制度支撑为基本要素。我国现有的金融创新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吸纳性、融资性和推动性的特征,缺乏与特定经济需求相对应的、具有原创意义的自主性创新。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以经济区域为依托,以产品与非金融机构创新为重点,构建区域性金融创新基地,进行金融研发与先试先行,应该成为我国今后金融创新的重要模式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一金融腐败现象具有腐败的一般特征,又具有金融的独特性。产生金融腐败现象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与金融行业性、金融专业性、金融权力性、金融道德性和金融监控力度等因素紧密相关。一是金融腐败行为与金融行业特点紧密相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为此,在金融系统发生的各种腐败现象,尤其是经常发生的贪污、挪用、受贿等案件,以及金融系统中存在的“吃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无一不与金融行业特点紧密相关。二是金融腐败行为与金融专业特点紧密相关。从专业上看,会计、出纳、储蓄岗位是贪污、挪用案件的…  相似文献   

4.
从诱致性制度变迁到强制性制度变迁:温州民间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间金融经历了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到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早期的民间金融和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民间金融响应获利机会实现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变迁存在内部规则难以外部化、制度供应不足和制度滞后等问题,制度供需矛盾要求政府推动强制性制度变迁。民间金融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受到政府的政治稳定偏好、变革动力不足、多个要素市场扭曲、充分的诱致性变迁、利益集团施压等因素的影响。温州作为金融改革试点,也可以理解为渐进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5.
金融产品推介销售中的适合性原则,要求金融服务提供者根据金融消费者的投资目的、财产状况、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向其推介销售具有适合性的金融产品。我国与适合性原则有关的规定散见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提升规范的效力等级,由法律或行政法规作出统一规定,适合性原则才能成为人民法院裁判案件的依据,并为金融消费者创设民事请求权。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生态环境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美国、日本农村金融组织及其金融制度支农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根据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及其高度的关联性、适应性、互存性、演进性等特征,分析了我国当前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生态外部环境的失衡、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业主体之间的失谐等问题的现状及其成因.针对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企业制度,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创新,改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外部生态环境.优化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生态环境体系,对我国发展现代农村物流获得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21,(1):68-73
海南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改善、金融服务满意度提高,但仍然存在农村普惠金融供需矛盾突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且同质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程度低等问题。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有效供给、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优化农村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可促进海南农村普惠金融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私法自治既是金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商法的治理理念,这使得金融法制烙有商事规范的私法性质.美国金融法制所强调的商事规范私法性使得美国金融市场频繁创新产品,并将风险转移到全球金融市场,因而美国金融法制过分强调商事规范私法性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因此,现代金融法制中有关金融市场的进入(商主体)、金融产品的开发(商客体)、金融市场的交易(商行为)的商事规范理应强化其公法性,即强化其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原则的经济法性质.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学视野中的金融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经济社会学的视野中,金融行为总是在由社会结构构成的市场中展开,通过将网络、制度、文化意义等结构性因素纳入到对市场的理解,既摆脱了经典金融理论的困境,又进一步扩展了金融行为研究的理论视野.借助于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路径,经济社会学家分别从建构性和嵌入性的视角对金融行为中的社会网络、社会制度和文化意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金融社会学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信贷经济的核心是信任.信贷经济的发展是由市场、政府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共同建构的结果.信贷是一种社会性产品.信贷的社会性与嵌入性存在是整个金融市场共有的属性.嵌入性与建构性是开展金融社会学研究的两个重要视角.金融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实践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交互影响则是金融社会学研究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枢纽,表现为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广泛深入,金融越来越成为一个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性、主导性要素。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将是以金融网络化、货币一体化、金融服务现代化和金融风险扩大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全球化。中国积极进行金融领域改革和开放,放松资本管制,以融入全球化浪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泛北部湾经济区各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性的事实,要在这样的区域内寻求金融调整与优化的高效进行就必须要克服这一非均衡性.而这种非均衡性的克服要依靠区域内各国进行金融合作.根据广义梯度方法,通过聚类分析,将泛北部湾经济区各成员国划分为高梯度、中梯度和低梯度国家三个层次.泛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结构的优化,应该明确区域金融合作目标与各国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的供给领先需求跟随型金融结构的短期目标,建立市场主导的需求领先供给跟随型金融结构的中期目标,建立和完善区域金融合作保障促进体系的长期目标.应建立健全金融产业协调机制,协调金融产业发展;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协调机制,协调金融市场发展;建立区域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确保区域内金融安全、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3.
张红伟  陈禹 《天府新论》2017,(3):116-123
互联网金融既是金融创新,也提供了一种金融新业态,它促进金融功能的改进,通过激活金融体系、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既弥补了传统金融中实体经济融资的不足,又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增强金融资源的可得性。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自身风险的特殊性、互联网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平台资产质量下降和互联网人才的不足等问题,我国互联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还面临着挑战,需关注人才培养、信用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风险收益匹配是金融消费者投资决策的基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并提升交易效率。不过,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产品市场机制失灵、金融监管的失效往往造成风险收益的失配。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强化风险收益匹配性监管及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对限制互联网金融过渡创新、实现金融市场均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推动我国金融创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在金融创新方面存在的原创性创新少、创新的品种少、创新领域进展不均衡、各类创新联动配合性差、创新主体错位、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重新塑造金融创新的主体,营造金融创新的良好环境,金融创新要坚持走引进、改造和研究开发相结合的道路等应对之策,并围绕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等,分析了我国金融创新的走向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金融排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并能够通过增强县域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和潜力促进劳动力的净流入,从而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采用2014—2020年1 754个县域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以人均GDP、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劳动力净流入率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劳动力流动,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且数字普惠金融3个维度的发展均具有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效应,其中覆盖广度拓展、使用深度加深、数字化程度提高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增;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县域和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普惠性和亲贫性,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的路径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应积极推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尤其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并统筹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和劳动力流动引导政策,通过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决定金融业必须把握机遇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常态下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市民化和产业发展催生出大量的金融需求,但面临着金融参与动力不足、金融服务结构不平衡和金融风险大等难题。因此,必须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构建普惠性金融支持体系、加大金融创新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20,(1):157-163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发展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资金融通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业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巩固市场,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持续推动业务转型,借助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金融业资金融通效率的提高,然而在满足资金融通效率的同时,是否会带来传统金融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已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梳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不同历史阶段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有所差异,但金融科技创新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及传统金融变革的关键因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冲击着原有的经营模式,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金融行业所开展的业务。我们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不仅通过自身的创新提升着市场资金融通的效率,还通过其嵌入性、融入性特征促进着传统金融的商业模式变革,助推着金融新业态的形成。互联网金融已经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支付形式,带来了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设计思维的变革,并向着基于技术创新的定制化金融服务方向快速发展。至此,以技术创新带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利用技术优势提升自身资金融通效率,已成为互联网金融融入市场经济的关键能力,并且持续促进着传统商业银行在制度、工具和结构方面的颠覆性创新,提升着金融业态的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9.
张学兵 《学术论坛》2012,35(5):119-122,143
受正规金融缺位、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微观金融需求特点、社会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非正规金融在西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西部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融资规模大、生活性融资占主导地位、组织机构不完善、市场运行混乱、高利贷盛行、在突发事件中作用巨大等特点。必须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合理引导西部非正规金融发展,以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于民间金融问题的法律思考如果脱离了法哲学的场景,即仅孤立于是或不是的狭窄的部门法视角,而不能立于自由、正义、公平、效率等制度范畴进行求索,那么,在我国正规金融强势、金融资源配置显失正义的情况下,供求矛盾的失衡必将使民间金融作为一个问题而更加严重化与迁移化,同时也将使得正规金融面临一种倒灌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