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金是蜚声中外文坛的老作家,他的近六百万字的创作,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熠熠闪光。巴金的建国前创作的二十余部长、中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自五四运动到建国前的中国社会现实,其中尤以小资产阶  相似文献   

2.
西晋文坛存在着多个作家群落,这些作家群落多是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或世族文人为核心,其成员依附于该类人物并围绕其进行文学活动.这样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为核心,集合了大量文坛精英而形成的作家群落在文学的传播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西晋短暂统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作为社会中强势群体的作家群落更有能力将他们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以文学或与文学相关的活动方式传播下来;更有能力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倾向、文学观念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旋律,进而影响到那个时代整体的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忏悔意识在西方文化中对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所内涵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武器。巴金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位以忏悔者形象出现的作家 ,将忏悔主题带进了新时期文坛 ,展开了人格与文学的双重忏悔。巴金的《随想录》与韦君宜的《思痛录》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安前后,以“三曹”为核心形成了浓郁的文学风气。“三曹”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地位,聚集大批文学人才,并创造了适合他们施展文学才能的条件;“三曹”自身也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在带动其他作家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才使建安时期的文坛出现了独特繁荣的景观。  相似文献   

5.
巴金     
【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人民作家。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至50年代中期,许多民主作家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转变自身思想立场从事文学写作,并一度取得了新政权的信任。然而“文革”的到来彻底打碎了他们的文学梦,迫使他们做出不同的人生精神选择。巴金、冰心、老舍是这个时代特殊的精神形态典型。他们没有放弃人类精神向度,即在精神的失落与失重后寻求精神攀升。揭示这类作家的心路历程,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当代作家精神状况与命运遭际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跨入文坛的老一代作家中,纵横半个世纪至今仍然健在,而创作热情犹未衰竭的,为数不多。他们经历了中国从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光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沧桑巨变,也经历了社会主义时期壮丽而又艰辛的三十年前进历程,一直没有停止通过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摄取各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图景。如今,他们白发苍苍,目花齿摇,还仍精神矍铄、壮心不己地在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久负盛名的巴金同志,就是上述老一代作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人的平均寿命普遍偏低,但中国古代的文人似乎算是一个特例.他们中活到八九十岁甚至逾百岁的寿星不乏其人,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都是当时的寿星. 而在现代,文坛亦不乏长寿文人,无论是去世的季羡林、冰心,还是依然健在的金庸、文洁若等,是宁静致远的平和性格所致,还是有独家秘方? 巴金:禁烟酒,被批斗的时候也运动 巴金是中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百岁作家.其长寿之道在养精. 巴金1927年23岁在巴黎开始创作,在《回忆》一文记有:我每天上午到卢森堡公园里散步.他这种运动生活,一直持续到中年和老年.即使在1967年9月18日,他被红卫兵非法揪到上海江湾,在《随想录·五十五·赵丹同志》记有:“准备26日开批斗大会一两天,我晚饭后照例在门前散步”.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马华文学史上,领风气之先的旅台作家,常常扮演着前卫、先锋、变革的文学角色。而在台湾文坛,旅台作家的南洋背景异域色彩又赋予他们某种神秘的美学魅力。"旅台马华文学"扮演了两者间交流与互动的中介角色。旅台作家的文学书写、论述和活动不仅深刻地影响了马华文学史的进程,而且在台湾文坛形成了一股新势力,这股势力已经成功地介入了台湾文学场乃至文化场的运作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赴台的五四一代作家中,台静农和苏雪林有着许多共性的方面。他们都是"五四的产儿",也走过了大体相同的人生道路,集作家、教授、学者于一身。他们的散文创作都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而在具体的创作路径、创作领域和创作方法上,二者散文又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在台湾当代文坛上,台静农和苏雪林成为五四文学薪火的传播者。在他们的影响和启示下,台湾散文界形成了学者散文和"闺秀派"散文两个创作群体。  相似文献   

11.
1 八十年代的齐鲁大地上,涌现出了一批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张炜与矫健,是其中有影响的两个。短短几年,他们就各自创作了几十部小说,并分别在全国和全省的评奖中数次获奖。如今,在群雄麇集的新时期文坛上,他们已经耸起了坚硬的犄角,成为两个强有力的角逐者。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两个青年作家竟有那么多相似之处。他们是同乡(胶东人)、同学(烟台师专中文系)、并且几乎在同时走上文坛(八十年代初期);他们都对自己的故乡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题材;他们还对文学有着大致相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以鲁迅、巴金、曹禺的“家庭文学”为研究对象,全面地审视了鲁迅、巴金、曹禺家庭文学的家庭文化内蕴、结构方式、情感格调、审美取向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又将鲁迅、巴金、曹禺的家庭观念与其他现代作家的家庭观念相比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我们可以对现代四川文学的总体特征作这样一个小结:首先,我认为,就作家来看,现代四川作家的心理年龄都不大,他们缺少传统知识分子的士大夫味,富有青春的气息,对新事物十分敏感,接受较快,对旧传统的反叛也比较果敢、迅速,他们相当灵活,善于自我调整,与时俱进.其次,四川现代文学大体上出现了一个由抒情到写实的演化过程.抒情和写实都各有成就,但最终是以稳健的写实最充分地展示了巴蜀文化的特色,并以此引起了中国现代文坛对这块内陆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辽阔的海疆,她曾孕育了一批擅长写海的作家。上海作为东方最大的海滨城市,自然不乏有活跃于文坛的海洋作家。张士敏、张锦江、罗齐平便是其中三位。他们都有一段水兵经历,和海洋结有不解之缘。在结束海上生活,奔赴其他岗位后,他们频频倾吐的仍是对海的眷恋之情,作品中凡写海之处都笔带真情,墨含色彩。同时因时代环境、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又使他们的作品与其他中外海洋文学相比较有其独特之处。他们讴歌自然(?)海,同时更热情地拥抱现实,注重描绘海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命运。三作家的海洋文学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在艺术上有自己的追求,因而显示出特有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作家在常人眼里,长年殚精竭虑,伏案笔耕,恐怕会体质欠佳未老先衰,难与高寿为伍。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出了很多长寿作家,如郭沫若、茅盾、巴金、冰心、丁玲、孙犁、钱钟书夫妇等。那么,他们养生的秘诀在哪里呢?郭沫若是个大才子,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精力旺盛,创作历程长,享年86岁。郭沫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分析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创造社小说的相似性 ,论述了创造社作家小说的特点是露骨描写、破理显实、平面描写、感伤情绪 ,此特点之形成是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本文还指出 ,创造社作家留学日本的特殊的经历 ,使他们一踏上文坛就纷纷赴向了自然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7.
一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显著成就的优秀作家之一。早在四十三年前,鲁迅先生就称赞:“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但是,对于这样一位作家,过去学术界一直评价不高,没有给以应有的地位。何以如此呢?这里有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学研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机械唯物论还有颇大的势力,他们对待民主革命时期的作家作品,不是作不应有的苛求,就是任意贬斥,有的甚至扼杀,巴金和他的代表作——《家》,就遭到过这样的历史厄运。谓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生”作家在 2 0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上刮起了名副其实的文学旋风。丁天、周洁茹、卫慧、棉棉、朱文颖、金仁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制造着中国文学的“喧哗与骚动”。作为面孔独特、才华横溢的一代作家 ,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热点”和英雄。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与表述方式迥然有别于前人 ,也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写作者。其独特性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他们有着自由、放松、无所顾忌的写作心态。他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文学语境里 ,在这里 ,他们目睹了意识形态以及其他各种文学禁忌被一个个打破的过…  相似文献   

19.
作为自先锋文学开始就为文坛所瞩目的作家,苏童与毕飞宇虽分属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文学阶段,但两者在诸多方面的共同之处,决定了他们可以作为考察自先锋文学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脉络的代表作家。在考察两者生存空间与创作历程之后,如何介入历史叙事、展现创作技巧和写作题材,以及适应为时代而进行写作的转变,构成了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并产生了证诸文学历史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南都学坛》2016,(4):41-46
元代文坛在雅俗分流的同时,还出现了这样一批作家,他们既从事诗文词赋等传统雅文学创作,又从事戏曲(杂剧或散曲)、小说等新兴的俗文学创作,身兼雅俗,即雅俗双栖的作家。从雅俗双栖作家队伍状况来看呈现出持续时间长,流布区域广,涉及文体兼擅多元等特点。从雅俗不同文体之间关系看表现有二:其一,文体各用、泾渭分明。这类雅俗双栖作家,由于文学观念等因素影响,他们的雅俗创作,无论内容还是风格上都严守各体、泾渭分明,诗文饱含忧国忧民的社会关切,但散曲却是另一番活泼的市井民俗、男女情爱;其二,文体互用、雅俗融通,雅俗文学虽然各有自己的特色,但并非互不关联、各行其路,更多的是雅俗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通比如雅俗各体语言相互借鉴、同一题材运用不同的文体表达等。双栖现象形成原因主要有元人雅俗文学观念的趋同性和雅俗文人之间的交往等方面。总之,元代文坛客观存在着作家的雅俗双栖现象,雅俗各体的创作并非彼此割裂,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融通。用"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或单一文体的视角去认识元代文坛,对元代文人的认识难免会出现诸多误读,关注雅俗双栖现象,有助于我们对元代文人及元代文坛有一个新的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