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贸易畅通是全面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贸易合作绩效是衡量贸易畅通的重要指标。该文在分析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现状的基础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导向,依据投入产出系统构建了贸易合作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的绩效水平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效率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合作效率水平差异较大,其效率水平有待改善;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整体排名变动不大,仅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排名有所波动,塔吉克斯坦的排名始终靠后,其合作效率水平亟需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发展是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的重要经济基础。立足中亚国家,采用2009-2015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的贸易基础。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直接投资额,以及中亚五国汇率波动均对人民币中亚区域化有正向影响,而中亚国家人均GDP对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程度具有负向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结论,从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优化贸易产业结构、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双边贸易联系及市场份额的大小、贸易商品的差异化程度、币值的稳定性等是影响两国(地区)跨境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的主要因素。利用中国与中亚五国相关数据,测量中国对中亚出口市场份额、贸易结合度指数(TCD)、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以及汇率的波动率,并对中国与中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潜力和障碍进行剖析可知:中国对中亚国家出口份额的扩大,中亚对中国贸易依赖程度的加强,中国在某些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上显现出的比较优势以及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为中亚地区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可能,但美元使用惯性、卢布的传统影响以及贸易相关国金融体系不完善仍将制约人民币在中亚国家的使用。研究提出以中亚国家"去美元化"为契机,优化贸易结构,增强出口商的议价实力,选择石油及附属贸易品、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实施人民币计价结算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RTA指标分析了金砖五国矿产品的相对贸易优势;继而利用双边综合互补性系数考察了2001~2012年间中国与金砖伙伴国矿产品贸易变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质关系。结果表明:基于资源禀赋的差异,金砖五国的优势矿产品各不相同,决定了中国与金砖伙伴国的矿产品贸易长期呈现为互补关系,这种互补性预示着未来金砖国家的矿产品贸易合作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5.
中亚五国内部及其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其它国家有密切的经贸关系。中亚与独联体国家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及中亚周边国家对中亚市场的激烈争夺、中国加入W TO给新疆外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亚国家日益增加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也影响到新疆与中亚诸国的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日韩贸易相互依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至2004年中日韩贸易依存关系可以用VAR模型从动态角度分析。模型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在目前的中日韩贸易格局中:(1)日本(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变化会导致中国对日本(韩国)的出口变化,但是反向关系却不存在;(2)三国间存在着日本→中国→韩国、韩国→中国→日本的间接贸易关系;(3)日本(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增加会带动韩国(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增加。这些结论意味着:中国在目前三国贸易格局中起到扩大日韩两国相互间以及三国对区域外出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亚是我国农产品进口的重要区域,采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HS-6分位贸易数据测算了1992-2020年中国从中亚进口农产品的贸易边际,并进一步分析了各贸易边际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不同贸易边际对中国从中亚农产品进口份额的贡献存在较大国别差异,整体上,中国从中亚农产品进口份额增长是由数量边际驱动的。中国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进口份额增长先后受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增长的驱动;从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进口份额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数量边际的增长;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份额的增长则是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共同提升促成的,但这一趋势正在减弱。第二,近年来中国从中亚进口小麦和油脂产品持续增长,进一步挖掘其进口潜力对于中国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从影响因素看,地理距离和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对扩展边际有显著正向作用,中国对外投资存量与中亚五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交互项对市场份额和价格边际有显著正向作用。准确把握贸易边际增长结构能令贸易政策的选择更加有的放矢。未来中国作为需求方应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以对外投资等方式促进中亚五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积极发挥双边贸易协定作用,实现中亚五国农业发展和中国进口多元化战略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韩钢铁产业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汇总水平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而具体贸易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模式却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对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总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的直接投资额以及中韩钢铁产业的贸易总额均有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以及中韩两国钢铁产业的技术差距负相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除了与规模经济的相关关系为负之外,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协整关系均是正向的.这种研究结论对我们的政策制订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美贸易差额的形成受多个因素影响,其中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十分重要的原因。通过形成中美贸易差额的商品构成发现两国贸易不平衡主要源于制造业贸易,中美制造业贸易顺差与中美贸易顺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同比增长,而这一时期70%的FDI投资于制造业,其中以日本和韩国的投资额居前列。可知中美贸易失衡与中国在这一时期承接日韩两国产业转移具相关性,从制造业角度对产业转移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2003—2014年中国对中亚五国HS6位目农产品出口数据,将二元边际与贸易持续时间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波动问题。研究发现:首先,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较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源自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部分。其次,出口持续时间较短是导致出口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持续时间均值和中位值仅为5年和3年左右。最后,提高出口持续时间或降低出口产品退出风险率,会在降低出口增长波动的同时实现增长层次的提高;若仅推动每一产品的出口数量的增加,那么虽然使出口层次提高,却会带来更加剧烈的波动。因此相比对集约边际或扩展边际的单方面强调,政府更应注重推动出口风险率的下降,在此基础上保障出口风险率的平稳,这将是未来推动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长期稳定增长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科技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我国加入WTO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 ,要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半年来的实践证明 ,我国决定加入WTO的决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制度变迁的新特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当代的经济制度变迁表现出两重性:强烈的趋同性变迁和多样化演进,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和当代的经济制度变迁之间存在一种互动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尽管对这种影响的认识并未趋于一致。作者认为新科技革命即将到来,中国应把握住这一契机,参与全球化进程。对于中国而言,在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利大于弊。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充分利用国际规则,求得自我发展,在世界经济新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经济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经济全球化必然对国际经济法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经济法对经济全球化已作出3方面的回应:国际商法统一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国际商事交往的管理的弱化;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中彼此约束的加深。未来国际经济法的走向将受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的斗争、妥协将决定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商人的力量、国家的力量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将是对未来的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的3大主要力量。在国际经济法日益走向体系化、完备化的今天,更需要加强对现实中的而不是理想中的国际经济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法哲学的核心。文章从经济法的产生背景,经济效益是经济法应有之义,经济法治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执法、经济司法、经济守法四位一体的良性运作来实现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经济法治的其他价值如经济民主、经济秩序、经济公平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经济效益是经济法治的最高价值的观点,这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全球化对经济法的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影响着我国经济法的变迁趋势、变迁方式以及变迁路径。关注经济全球化是提升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加强经济法实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管理现代化与电子计算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现代化与电子计算机,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题。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耦合及其互促互动的关系和趋势,既是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也是人们较为忽视和较少探索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粗略地介绍并探索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管理现代化,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管理现代化中的应用,以期引起深入的研究和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有可能更多地来自国外因素的冲击,必须争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经济制裁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制裁作为美国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重要工具,其目的是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美国民主价值观念,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冷战结束后,虽然这种霸权主义行为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谴责,但美国仍频繁地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制裁,严重威胁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强经济安全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抗击美国经济制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角度看,当下的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逻辑.因为,资本的掠夺本性和整体无理性仍是危机的客观根源,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及其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变种仍是危机的精神根源.但与马克思、列宁时代不同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经济形态已由资本帝国主义发展为金融帝国主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时代特征,重申马克思主义的整体主义和历史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