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化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逐渐席卷世界的历史性潮流;实现现代化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问题是,中国必须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中国人口众多,且主要是农民多,这就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现实国情。潘逸阳的新作《农民主体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正是立足这一国情,理性思考中国的农民问题、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成果。《农民主体论》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也是中华民族20世纪的两颗巨星──毛泽东和邓小平所孜孜以求的崇高奋斗目标。对他们的现代化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对确定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方略将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 现代化在总体上是世界性的历史潮流,但它又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分头进行的,是在本民族的客观国情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现实运动。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努力表明,“走什么道路”的选择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首要难题,它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从全球史观的大视野看,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有两条可遵循的道路:一条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条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该如何选择呢?在毛泽东看来,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可能使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因而也不可能实现民族的强盛。所以,毛泽东始终把中国的命运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1948年,他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写道:“用革命的方法,……在全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是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独立发展起来的六大原生文明之一 ,又是人类文明史上发展数千年而未曾中绝的惟一古代文明。作为龙的传人 ,我们既为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生命力最旺盛的农业文明而自豪 ,更为它在近代史上备受西方文明列强的蹂躏、宰割而扼腕痛心。伟大的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发展起来的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在近代走向衰落 ?中华文明在现代将继续衰落还是将实现新的飞跃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三卷本《中华文明论》(包括《中华文明源头论》、《中华文明基因论》和《中华文明创新论》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 12月出版 )…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究竟应该走什么道路?人们对此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借鉴外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们认为应当走“侧重——结合型”的道路,即侧重搞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并逐步同生产工具机械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紧密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有个重要的论调,认为中国“跳”过了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公开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所以现在“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又说: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恰恰是我们中国需要的”,而且是“紧迫的需要”。也就是说,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不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中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呢?历史早已以其客观的选择雄辩地回答了这个问  相似文献   

6.
癸未岁杪,回溯读过的书,有两部令我感佩莫名。一部是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2 0 0 1年版) ,另一部则是历法学家蒋南华先生的《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人民出版社2 0 0 2年版)。两部书分别着重从考古和历法两个路径来探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这对当前中国文化研究而言,套用黑格尔的话,它们可以说是一个“光辉的日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现已成为国内国际学术界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原因一是中华文明具有独立起源,即原创性,二是中华文明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世界其他的古代文明都先后中断了,唯独中华文明一直绵延…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然而,什么是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如何?这是研究中国现代化必须回答的问题。刘永佶教授新著《中国现代化导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以下简称《导论》,注释只注页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许多给人以启示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一、不现代化不行 我们讲现代化,究竟什么是现代化?为什么要现代化?我们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史,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可是最近二十年,特别感觉到不现代化不行啦!我自己呢?从1979年开始,有条件到国外去走动走动,走了不少地方,给我的印象很深。最深的印象是交通发达。我第一次出国是在1936年,那时我坐一个意大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空想社会主义?有没有独特的由空想到科学的演变道路?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产生过何种影响?探讨这些问题,对我们领会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有意义的。一列宁指出:“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列宁全集》第20卷,第6—7页)近代中国文化思想也具有这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戚其章先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发表有关论文100多篇。《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一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是继《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之后对近几年研究成果的又一个总结。关于海陆战的研究,是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该书通过对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及成欢之战、金州保卫战的论述,辨析了史学界存在的一些不同观点。关于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究竟以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赵德馨、周秀鸾、姚会元、班耀波所著的《近代中西关系与中国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一书,受益匪浅.该书在对大量不可辩驳的史料分析、量化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求实的态度对近代中西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阐述了近代中西关系的特殊性及其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发展道路,对一个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写出了新意.  相似文献   

12.
论毛泽东现代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正喜 《江汉论坛》2002,3(7):78-81
与西方现代化自然演进不同,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霸权威胁和文明示范下展开的。中国独特的现代化背景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条件,并且走自己的道路。基于此,毛泽东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现代化等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发展作了思想上的指导。鸦片战争以后,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这样一个前现代国家被动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艰难地开始了早期现代化进程。由于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近代中国现代化显得过于迟滞。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现代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天研究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分析其现代化思想的成功与失误,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为什么不能避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象日本那样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为什么不能按照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  相似文献   

14.
闭伟宁 《学术论坛》2013,36(1):83-89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次现代化追求,都是对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的回应。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不具备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先决条件即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每一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国既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也不能直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现代化创造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主要矛盾都迅速发生了变化,无论从巩固民族独立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还是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看,都要求必须缩短过渡时期的跨度,尽快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华文明的滋养孕育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新的时代视角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意蕴、结构及世界意义,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在要求。以实现14亿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为根本动力,以改革开放为基本方法,以“分步走”为基本步骤,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结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可以反思.中国的现代化没有经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梳理、反思这段历史,既能廓清因岁月流逝而模糊甚而湮灭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印迹,更有助于预见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未来走向.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艳玲教授的新著《从"被动全球化"到"主动全球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一书,从全球化视角考察中国社会主义的演进历程,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诠释了中国如何从被动迎接全球化挑战到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转折中,成功跨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发展阶段,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沈小勇 《江淮论坛》2003,(3):105-107
由蒋国保、余秉颐、陶清三先生合著的《晚清哲学》(以下简称《晚清》,引文只注页码)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该书共50万字,动议于8年前,6年写就。作为《清代哲学》(由王茂、蒋国保、余秉颐、陶清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是书凡66万字,下止清代中叶)的续篇,全书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哲学思想。本书的实际论述将其限定在“近代社会”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这本身就是一种必要的方法论视角。透过晚清哲学所具有的近代性,在一定意义上,就凸现了中国近代哲学对于古代哲学的某种继承和超越性。正如著者所言,“以近代的视角把…  相似文献   

18.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最先使用“经济伦理”一词。他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时的经济伦理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例如八十年代末便有两本研讨中国经济伦理的专著面世:一本是余英时撰写的《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另一本是张鸿翼撰写的《儒家经济伦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但是韦伯未曾给经济伦理下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素为治史者所重视。自1980年以来,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戚其章的《北洋舰队》(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戚其章主编的《甲午战争九十周年纪念论文集》(齐鲁书社1986年版),孙克复、关捷的《甲年中日海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甲午中日陆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孙克复、关捷主编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孙克复的《甲午中日战争外交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吴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究竟有哪些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民族特点?我们拿什么来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学交流?王齐洲先生的著作<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对上述问题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