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诅咒”假说并不成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能够部分抵消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新增长源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新增长源是揭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产权制度的创新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因,它可说明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所在。通过对中国经济新增长及其形成环境、中国经济新增长源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差异的实证分析,来预测中国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为中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方略。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分类配置 区域产业结构一般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但本文也分析和研究区域之间、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问题。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产业功能分类法,对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产业功能分类法,即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着重考察各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和方式,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产业的相对地位、作用和功能为标志,将区域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研究认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和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以长株潭为实验组,并选取岳常益等三组城市为对照组,利用2005年前的数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拟合,分析各组经济发展趋势,并利用拟合方法预测2005-2009年的产值,与实际产值相对比,结果证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为此,要进一步做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划与协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完善的区域竞争合作法规、发展优势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以及技术成果的转化三个方面研究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测算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性,得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导致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性.同时,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在1997年至2006年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西部地区以二次函数增长,中部地区以一次函数减小,东部地区则以指数函数减小.在此基础上指出,欠发达地区应该将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振兴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制定超常规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以获取后发优势,这对于实现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缩小经济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延军  金浩 《河北学刊》2007,27(2):243-24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区城经济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本文从金融体系功能的角度探讨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依托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理论,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并针对金融业近年来的变化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其核心是促使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里查德森提出的融合空间向量的增长理论模型指出,影响区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效应、资本及其效率、人力、技术进步等。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主要就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把重点放在优先发展西部大中城市、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人才及加快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区金融发展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是一样、抑或存在巨大差异,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用本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差异来解释。文章基于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金融发展贡献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缘优势正在减弱,外向型经济显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束缚,广东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随着创业活动水平的提高,中小企业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广东已经具备构建创业型经济形态的基本条件,这不仅符合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集群化趋势,也符合经济增长的动力原理。  相似文献   

11.
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环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表明 ,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多是依赖于区域环境的建设 ,特别是区域内不断创新的软环境已成为区域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区域创新环境的含义及框架内容构成 ,并结合现实 ,指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过程中需营造区域创新环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虚拟经济的功能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经济是以技术创新和金融体系为依托的金融资产交易关系的总和,它不仅能够对风险进行定价,而且能够合理地安排公司制度。同时,虚拟经济还通过经济的货币化来实现交易的专业化。虚拟经济的这些功能,为现代风险投资、规模经济和公司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更大空间,并使现代经济增长呈现出许多新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劳动简化法和相关系数法以云南省为例对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40%左右,人均教育事业费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为0 98。这些数据说明了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四川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通过对四川省1996—2007年间物质资本存量及初、中、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测算,利用卢卡斯扩展模型计量分析了不同学历层次积累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是四川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较少,其中中等教育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有相对强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初级、中级、高级人力资本存量现状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各级人力资本存量波动大,人力资本要素没有在四川经济增长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8~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各区域石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对整体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与完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石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状况与石油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包括物质资本和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包括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本研究构建了生产函数模型,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生产要素投入依赖较重,全要素生产率依赖较轻,走的是一条相对粗放型的增长道路。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引领中部崛起新跨越:把中部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主导;提高市场化程度,为中部地区经济内生增长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西部经济快速增长态势下环境趋向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国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且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然而,这种经济增长表现为投资拉动实现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质量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客观分析了西部经济快速增长态势及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西部经济发展与环境优化双重"增长"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江西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孕育和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将会越来越主导甚至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用经教育投入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定量测算江西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能为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测算结果表明,江西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因此必须加大高等教育投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毅 《阴山学刊》2004,17(2):70-75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包括动力机制、传递机制和协调机制。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是保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实现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必须建立运行良好、系统完整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概念引申到金融领域,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一项创造性成果。我国目前的金融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我国转轨时期金融机构作为独立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关乎整个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