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曾朴、曾虚白是父子,都是曾氏家族的名人。曾朴是近代文学与翻译界的大家、出版家。曾虚白是国民政府政要、报业家、文学家、翻译家、新闻教育家。他们从小就喜欢读书,以自己的书缘情怀为历史留下光辉的篇章。他们创办实业与报刊,从事教育,著书立说,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大量佳作传世。  相似文献   

2.
大陆和台湾都拍摄过反映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上国民党爱国官兵与日寇作战的战争电影,即"正面战场"抗战电影。虽同为一类战争电影,但是大陆的和台湾的在剧本、影像和民族精神三个层面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无论是对于纪念抗战,还是呼唤国家统一,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日本国内出现围绕南京大屠杀的争论,并逐渐形成了"屠杀派"、"虚构派"和"中间派"。2000年以来,虚构派不仅在日本国内出版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著作,而且将它们翻译成英文,努力向英语世界推介其"成果"。这些主张包括:屠杀俘虏是捏造的、大屠杀事件不存在、掠夺行为被误解、强奸事件极少发生、民间慈善机构掩埋尸体数量不可信等等。虽然虚构派的英文文献远远超过其他两派,但其在英语世界的学术影响力却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彼此雷同的观点和不顾客观史实的荒唐逻辑。随着张宪文教授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全史》英译本的出版,虚构派在英语世界的"主导"局面将被改变,这将有助于消除对中国相关研究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抗战大后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支持和支援对日作战的后方战略基地。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演变与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也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抗战实力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有密切关系。为准备对日作战,国民政府经历了由经营西北后方根据地向以西南为重点的战略大后方的转变,并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式确立了以四川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此后,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动,又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宣告结束。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初步探讨了"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5.
当现代战争进入全民动员的整体战时代后,战时宣传活动就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对于艰苦漫长的中国抗日战争来说,情况同样如此。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作为一个以动员民众、积聚抗战力量为主要目标,并且具有浓厚官方背景的社会团体,充分利用了其与国民政府的密切关系,并发挥了会员成分多样性及地方组织完备性等优势,积极开展战时宣传与社会动员工作,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新闻记者的自我教育存在明显的从学术化、职业化向政治化的转向,以"记者座谈"为代表的上海新闻记者群体的转向颇具典型性。作为一个活动于局部抗战阶段的新闻团体,"记者座谈"成立初期以健全职业为宗旨,推动现役新闻记者的学术活动和自我教育,后期则逐步转变为以探讨战时新闻记者的舆论动员功能、战时新闻教育应有的模式为中心议题,显现出鲜明的政治导向。转变中的"记者座谈"在中国共产党引导下,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舆论风标,呼吁成立新闻界战时联盟。以"记者座谈"以及与它相关的文本为研究中心,可以窥知中国新闻记者的自我教育在战时由学术化向政治化转变的轨迹及模式。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周恩来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卓有成效地进行了统一战线工作,对建立、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在抗战初期复杂的形势下由于对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没有足够的经验,周恩来也有一定的失误,这是难免的.  相似文献   

8.
9.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探索,初步回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课题:一、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化的由来和背景;二、毛泽东政治、经济和文化综合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三、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现代化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和淞沪抗战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是蒋介石在“一·二八”抗战中推行的反动方针,这个方针与“九·一八”时蒋介石“力避冲突”的电报比较言词有异,然而基调依旧,是新形式的不抵抗政策,其后果直接断送了淞沪抗战的大好局面。本文以详实资料就此方针的提出、它的实质、提出的理论依据作了分析,并在战役中的种种表现比较具体地论述,使我们能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误国政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中华民族精神视角,在透视抗日战争时期广大爱国华侨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斗争历史的基础上,高度赞颂了远离祖国、侨居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以其拳拳报国之心,用自己的誓言、行动、鲜血和生命,深刻地诠释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团结精神、民族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精忠报国精神、不畏强暴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英雄气节和崇高品质,从而揭示了海外赤子在拯救中华民族危亡、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帝国主义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特征及其在抗日战争胜利进程中的历史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充分表达“我们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更好地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的华侨与中国共产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民族的抗战爆发了。海外华侨也勇敢地投入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之中,在经济上、物资上和道义上支援中国共产党这一抗日武装力量, 甚至直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是空前的。本文从中国的民族独立、民族整体的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的成熟壮大,中国国际上地位的提高等四方面,论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的诗歌曾经是抗战中最有力的"号角".诗篇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激发了全民族抗战的热情和爱国情绪,它们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抗战时期的诗歌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特殊时空下的一种具有特色的文学现象.从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阐述了抗战诗歌鲜明的时代特色;论述了抗战时期诗歌的历史作用以及和平安定的今天重读抗战诗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德政治战争思想是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需要而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分析了朱德政治战争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历史作用及其现实意义;阐述了朱德政治战争思想不仅对指导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我们观察和分析当今国际军事形势,搞好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历史的借鉴意义和现实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法币改革不仅是中国货币形式上的一种进步,而且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战前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开辟了道路,刺激了农工商业和外贸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在抗日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尽管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抗日是被动的和消极的,但国民政府最终还是放弃了不抵抗政策,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主战场的地位,是不容动摇和否定的,应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抗日战争时期海外潮侨从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援祖国作了全面重点的回顾,充分肯定潮侨的爱国表现和重要作用,指出他们发扬了爱国爱乡好传统,为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炎黄子孙一份力量,其爱国业绩永载史册,在祖国的抗战史、华侨爱国斗争史以及东南亚反侵略斗争史上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下,国共两党求大同,存小异,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策略性,以<八一宣言>为标志,几经努力直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时,国共合作才得以最后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开创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新局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