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中,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一直是立法的重点,《劳动合同法》对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既约束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也对目前企业选择用工行为有一定影响。本文对我国企业用工形式进行大致梳理,就劳动法对个别劳动关系适用的法律规范进行辨析,提出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发布,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做出了整体部署,也对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实行的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管理工作存在各地发展不平衡、层级较低、制度定位不清且缺乏统筹协调以及部分地区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应当建立起各主体定位清晰、各制度功能明确且相互衔接配合顺畅的有机系统,并在此前提下,对该有机系统中的各项制度予以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3.
非全日制用工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对于企业灵活用工、降低成本以及劳动者灵活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法律仅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进行了规定,对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问题并未涉及,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加班问题也没有规定,导致实务中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纠纷频发。如何正确合理地认定非全日制用工的超时劳动问题,不仅可以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法律依据,而且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劳动用工诚信建设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意义重大。我国当前面临的劳动用工诚信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道德问题,更多的与制度短缺和制度不当有关。从制度层面寻求破解失信问题是必由之路,劳动用工诚信建设归根结底需要依法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目前,劳动用工诚信法律保护显示度不足,无论是理论与制度,还是现实与将来,都迫切需要我国应当加快依法构建劳动用工诚信制度保障体系。改革基本思路是:厘清我国劳动用工诚信法律规制现状及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一揽子"法律建设与改革措施。同时,加强用人单位诚信用工文化建设,引导劳动者依法诚信维权,把握政府对媒体报道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平台用工作为新型用工形态的代表,既带动了就业增长,也对现有的劳动保障监察模式提出了挑战。平台用工背景下,线下传统监察模式存在着具体执行性规范缺失、执法效能有待提升、线上监管缺位等问题。为积极应对新型用工形式带来的挑战,新型劳动保障监察模式亟须建立。首先,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部门需完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体系;其次,劳动监察部门应建立数字化的线上监管模式,着力提高执法水平,厘清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关系;最后,要充分发挥劳动监察部门的协调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劳动保障监察体系。  相似文献   

6.
建筑领域灵活用工方式盛行,为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是劳资矛盾的高发地带,探究其间的因果关系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对建筑领域农民工劳动关系应予如何认定的法律规定不足,是纷争不断的重要原因,因其导致司法实务裁判各异,无法公正合理地保护建筑领域农民工权益,极易酿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解决建筑业农民工与用工主体的法律关系问题,应跳出标准用工中认定劳动关系的局限性,通过观察用工单位在这一劳动关系中所处作用的大小来判断从属性强弱,进而适度配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化解纠纷。这一过程应严格把握以下几点:将符合劳动法调整的那部分社会关系纳入劳动法保护中;适度配置双方或多方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合理关照与建筑业农民工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在第三产业中,餐饮行业是支柱型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散的大背景下一直蓬勃发展,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是我国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餐饮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和经营过程多是由人力操作完成,是劳动力用工大户,“用工荒”问题对餐饮行业的影响很大;餐饮服务员是企业与顾客直接交流的窗口,素质和服务水平会直接影响餐饮企业的口碑;餐饮行业的员工流动率较高,高流动率下餐饮员工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也愈显突出。针对相关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法规,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开展了积极建设。本文就餐饮企业用工方面的劳动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非全日制劳动用工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用工模式的一种创新。非全日制劳动用工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但在实际的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固有的缺陷,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非全日制劳动用工中存在着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为企业降低经营管理风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贺梓恒 《山东工会论坛》2020,26(2):19-25,43
在当今以网络为主导的社会中,我国相继出现了大量新兴行业领域。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法律关系之一,受到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冲击,导致传统劳动关系认定理论的动摇。为适应互联网用工的特点,我们必须对劳动关系的认定做出适应性变革。结合各个国家、地区的认定标准,认定互联网用工中劳动关系应根据不同单位特性以及不同类型工人的实际用工性质,在以核心判定标准即“从属性”为前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个案事实,以更加灵活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我国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表现出“僵化”“指向混乱”“涵义不明”等显著缺陷,以一种非泛化的标准去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劳动关系认定的实质内容,将是未来法律完善的关键导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企业用工日趋多样化、劳动关系呈现复杂化。特别是去年《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劳资纠纷、劳动争议案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如何加强和改善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既维护职工的权益,又保证企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劳动保障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方面,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分析企业在用工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  相似文献   

11.
因对劳务派遣协议的法律性质定位不明确,导致劳务派遣立法理念和具体规范均出现偏差,如认为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存在单独的纠纷,用工单位负协助处理义务,用工单位只有在标准劳动关系中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才能退回劳动者。劳动关系建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合同可以统称为劳动关系领域的合同,包括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领域的其他合同。劳务派遣协议应是劳动关系领域的其他合同,其法律适用原则是《劳动法》有规定适用《劳动法》的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普遍现象。但是,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权益保护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于“兼职大学生”的法律身份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将以大学生兼职的现状调查为基础,从大学生的权利保障出发,明确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应该作为劳动者纳入劳动法的保护之中。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一些新的用工主体、用工形式不断出现,要求劳动合同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一是民办非企业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我国劳动关系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一年,劳动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劳动关系的主体因素,如何处理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劳动关系调整的重心。第二,非公企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用工主体。第三,以劳务派遣等用工形式为代表的非标准化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用工形式。第四,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之间的利益明晰化,双方的冲突和矛盾调和的难度加大。第五,当前我国企业工资收入差别过大,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及调控方式难以适应市场化的工资分配机制。第六,劳动标准问题已经成为劳动关系的主要问题。第七,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大幅增加,集体劳动争议明显上升。这些新情况没有现存的理论和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虚心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切实转变管理观念,调整工作重心,从而调整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使得企业用工管理日渐走上正途;而一些新的用工形式出现,又给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现实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本文试就工作实践中碰到过的几种特殊用工形式,作一分析与思考。建筑工程违法转包过程中的用工形式判定2010年,某公司的办公大楼落成,并将大楼的装饰业务交由某装饰公司承包。同年8月5日,该装饰公司又将外墙业务分包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46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就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关联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其中的控制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和多样化经营,会通过持股、协议、人事关系等方式让更多的从属企业为其服务。关联企业"混同用工"是指关联企业中的控制企业抽调、委派、借调员工在不同的关联企业间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关联企业"混同用工"劳动争议案例为切入点,探讨了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关联企业"混同用工"劳动关系认定,关联企业"混同用工"民事责任主体判定,关联企业如何承担民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劳动用工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颁布实施,劳动者法律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使得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利润率相继下降,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企业劳动力成本的过快不合理增长.近年来,四川油气田劳动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负担越来越重,给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四川油气田用工现状和成本上升的原因,对当前大型国有企业如何规划用工成本控制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劳动合同制度是一项基础性制度,将这一基础性制度率先单独立法,充分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会对企业的合法用工成本产生太大的影响,反而会使违法企业的违法用工成本大大增加。希望企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来提高用工成本的利用效率,实现对用工成本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