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民间传说中的昭君与史书中的昭君截然不同,也不同于文人墨客笔下的昭君.从民间视野对昭君传说进行分析,认为在民间传说中,昭君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个被神化的人物,才成为当地劳动人民的保护神.昭君的神奇能力是昭君神化的主要体现,有些神奇能力是昭君自身具有的,有些则是通过百折不挠的努力感动神灵而获得的.昭君的神化体现了劳动...  相似文献   

2.
民间诙谐文化是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民间叙事的一种典型代表.它通常以笑话、故事、谚语、俗语、顺口溜、歌谣等形式出现.针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的民间诙谐文化,主要分析其语言的诙谐性.贾平凹、莫言、韩少功、毕飞宇、谭文峰、刘醒龙、刘玉堂、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中,均包含了很多民间诙谐文化.这些民间诙谐文化有些单纯出于娱乐目的,体现了老百姓的审美趣味,增强了作品的娱乐性、可读性和艺术性;有些则含沙射影,带有强烈的讽刺批判色彩;还有些借助知识者叙述的修饰,使民间诙谐具有了雅致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3.
相互帮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间借贷是相互帮助的一个方面,可以为他人解决生产、生活上遇到的燃眉之急,如借钱看病、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等等。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不规范,引起纠纷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有些离退休老人手头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7,(4):53-56
在河南南阳,至今流传着很多关于屈原的故事传说,反映了屈原文化对该地区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南阳屈原故事传说主要塑造了屈原忧国忧君、忠言直谏、同奸佞作坚决斗争的忠臣形象、爱民如子的官员形象、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民众的保护神形象和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形象。有些形象是历史上的屈原应该有和可能有的,有些形象则是民间理想化的形象,是民间根据自己的理想演绎出来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作为楚人后裔和楚文化发祥地的南阳民间对屈原的敬仰与爱戴。  相似文献   

5.
法学工作者对民间法的研究已有些时日,但对“何为民间法”学界仍然存有争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梁治平的“知识传统说”、苏力的“本土资源说”和郑永流的“行为规则说”。民间法的存在与发展既有实践方面的依据,也有理论方面的依据。从实践来看:一方面,民间法在中国历史中曾广泛存在;另一方面,在当今的社会转型中民间法得到了复苏。从理论来看,民间法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本体论、法社会学中都能找到相关的存在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华人社会而言,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很难分清楚谁的影响更大一些,谁的影响更小一些,特别是在民间的信仰中,三教混杂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有些民间宗教甚至试图综合这三教之精髓,升华出一种新的宗教出来.  相似文献   

7.
和肇庆的历史一样古老的民俗共生的八音班,约产生于清中叶。它综合了众多的民间音乐艺术的精华,虽然它与民间曲艺有些相似的特征,但归入民间器乐乐种更为恰当。自从它产生以来,就与民间节庆风俗、信仰风俗、人生礼俗等民俗活动相随。正是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它在没有任何外来的经济支持的情况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吹打音乐体现了它独特的音乐文化价值,围绕民俗为当地人提供的服务中体现了它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民间各地的捕鱼者中,广泛流传着一个“诱鱼入笼秘方”,有些信息部门以高达六七十元的价格转让此方,本人是《专业户》读者,深知求富者的心理,为使厚爱《专业户》的读者少花钱,少走弯路,特将此方介绍如下,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 ,宗教节日和民间节日之间尽管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但萨满教祭典对民间庆典和节日活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有些萨满祭典活动由于本身就带有为全民的平安、幸福而祈祷的特点 ,所以这种祭典很容易成为全民性的民俗节日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运用的民间谚语多达二百余条。它们象一颗颗发光的珠子,巧妙地镶嵌在这部近百万字的古典长篇巨著之中,为之增色添彩。在这些闪光的民间语言中,最耀目的莫过于那些作者用来刻画人物的民间谚语了。鲁迅曾说过:“《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在由说话看出人来的。”“由说话看出人来”,小说中民间谚语的运用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反映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1.
“民间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研究领域,并肩负着对抗国家法霸权主义的重要使命登上了法学舞台。由于其概念的过于宽泛和模糊性,“民间法”只能作为一个描述性概念加以使用。在民间法的进一步具体深入研究中,也许“民间规则”这一概念可以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加以使用,但由于其概念的相对狭窄,无法涵盖所有内容,加之民间法研究中的悖论———地方性与普适性的悖论———引发的矛盾,“背景性知识”作为辅助性的分析概念“隆重登场”。“民间规则-背景性知识”二元分析模型,是为解决民间法研究中的这一矛盾所做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在创作中他立足于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民间,在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作家的创作立场的角度,对汪曾祺的创作观--知识分子民间立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出汪曾祺依据民间的道德伦理、生存原则去理解民间,进行创作的独特民间理念。  相似文献   

13.
俗信是被大众广泛认可并参与的民间信仰,就其本质来说属于“生活经验的累积”。但是其中有些经验是科学的,有些经验则是非科学的。其表现,在民俗学上称为“俗信事象”。随着科学的发展,俗信中那些不科学的东西,必然地被淘汰,从而被科学的“生活常识”所代替。结合防治非典,对相关民间俗信事象进行研究,是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在创作中他立足于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民间,在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作家的创作立场的角度,对汪曾祺的创作观--知识分子民间立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出汪曾祺依据民间的道德伦理、生存原则去理解民间,进行创作的独特民间理念。  相似文献   

15.
"五显神信仰"是一种历史悠久、传播地域广泛的民间俗神崇拜。"五显神"原为宋代徽州婺源的一个地方民间俗信神灵,后来在南宋皇室及部分官吏的推崇下,被引入佛教寺院供奉崇祀;宋元以降,又演变为道教的神灵而得到广泛的崇拜。然而,宗教界及学术界关于"五显神信仰"的研究还非常之少,因此,关于历史上五显神产生的时间、神源、信仰分布状况、与民间俗神"五通神"信仰之关系、与佛教"五通仙人"等信仰之关系以及历史演变情况等,还十分模糊,有些论述似是而非。本文对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关于"五显神"的信仰崇祀状况进行考述,以求廓清相关史实。  相似文献   

16.
民间艺术中的非物质文化也是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质形态的文化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只有在一个统一体中,才能构成一种真正的文化。中国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和悠久的传统,存在于民间。其中,传统年画是民间美术里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清末民初,社会发生了大的变革,民间年画发生了自身的改良。对中国传统民间年画以及清末民初改良年画的分析研究,以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课题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甘肃陇中汉族民间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观照民间信仰,就会发现在多神信仰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强烈的崇拜意识。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民间仪式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社会需要,民间信仰也成为建立在现实秩序基础之上的一个象征体系。民间信仰不仅是一种民俗现象,而且也是对民间社会的象征性表述。  相似文献   

18.
彩词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临川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区域,民间流传的大量彩词,既生动地反映了临川区域的民情风俗,也是临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川民间彩词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区域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文章从临川民间彩词的分类、区域特色和社会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以期推动临川民间彩词乃至全国民间彩词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民间叙事中的民间知识分子形象,是广大民众思想与情感的结晶,它展现着一种独特的民间风度,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哲学内涵。民间知识分子形象展示了我国广大民间社会中长期所坚持的知识观、人才观,激励着一个民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反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鱼跃龙门”的民间心态,彰显着人们世俗化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20.
对于民间资本,温家宝总理曾说:一个国家民间资本的蓬勃发展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象征,是有活力的表现,也是自信的表现。2010年6月26日,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对于温州这块民企活跃的地方来说,民间资本的规模之巨、增长之快令人难以想象。尤其到了2010年年初,由于一系列政策的影响,大量温州民间资本回流温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含着金钥匙出生了,运行至今已有半年,当我们再次走进该中心,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总牵头人黄伟建告诉我们:中心虽然还没有特大项目的启动运作,但是各项功能已经热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